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潮州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潮州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農歷七月十五日被稱為“中秋節”。中秋節是佛教和道教的節日,也是與儒家思想相連的節日。道教將農歷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夏媛節,並將中元節作為地方官判斷人鬼善惡的日子。以下是我整理的潮州中秋節的習俗。我希望妳喜歡它們。

↓↓↓點擊獲取更多關於中秋節的信息↓↓↓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風俗習慣大全

壹本關於中秋節飲食習俗的完整的書

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麽,有哪些祭祀?

潮州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傳說自從七月初鬼門關打開後,冥界的鬼魂就在世界各地遊蕩。因此,在中秋節,人們不僅要祭祖,還要大規模地救濟鬼神。據《甘淳年譜》“七月十五,道教稱之為中秋節,有齋戒會;僧廟以此日為蘭盆,人亦以此日先拜。”

佛教中,佛祖釋迦牟尼在這壹天轉世,生於四月初八。所以7月15日被稱為寄生節,要在這壹天報答母親的恩情,所以這個節日也被稱為感恩節。後來因為佛教弟子目連在這壹天救了他的母親(據《玉蘭筆經》記載,目連尊者得知母親死後在“地府”受苦,如果倒掛,就跑去求佛救。佛陀要求他在七月十五日,也就是夏天僧人定居的日子,準備壹百種口味的食物,這樣就可以免於吃十個和尚),所以也叫玉普。這個節日在初唐時相當流行。據史書記載,李世民太宗統壹天下後,中原之日,開多翻身會,招募僧尼兩萬余人,翻身7749天。在這壹天,佛教和道教都為陰陽界祭祀、立功,因此被民間融合。

這個節日也與儒家思想有關。這壹天,佛教和道教都要設功德會。儒家強調孝道,父母在世時,子女要親奉;父母去世,也要“祭奠如在”,就像父母在世時壹樣。所以儒家主張除了春秋兩季祭祖,中元節也可以祭祖。這樣看來,中秋節是佛、道、儒三家的合流。

在潮州人心目中,盛大的中秋節僅次於春節和清明節。對歷史的崇敬,對祖先的緬懷,在潮州人淳樸的情感中湧動。人們通過各種特殊的崇拜方式盡情釋放這種情感。

農歷七月十五日被稱為“中秋節”。中秋節俗稱“鬼節”、“七月半”、“祭孤兒”。潮人有石鼓、祭祖、搶孤兒、放火、演戲、帶燈籠旅遊等民俗活動。

首先,普渡大學石鼓分校

潮州華僑眾多,死在居住地沒有兒孫的被鄉親們視為孤魂野鬼。潮州話的“中秋節”有石鼓普渡的習俗,延續至今,作為行善的表示。

這個節日壹般認為是由佛經中“木蓮救母”的故事演變而來,其典則來源於《大藏經》: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壹的木蓮被藏王出家後,其母狠毒恣意,詆毀和尚和佛陀。國王壹怒之下,把她送到地獄裏受罪,把她放進壹群餓鬼裏,不給她飯吃。慕蓮得知母親被罰倒吊在六堂,馬上給母親獻上壹頓飯。但是飯壹到嘴裏,馬上就變成了熱灰炭,在嘴裏起了壹個大泡。很疑惑,跑去問佛祖。佛說她母親生前罪孽深重,罪有應得。如果妳想救她,妳必須做好事,幫助窮人。母親只有尊重和教導才能吃飯。於是這個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在中秋節,壹個流行的民間活動是石鼓普渡,向壹些在死者中沒有親人可以崇拜的孤獨靈魂提供祭品,讓他們盡快重生行善。這壹天,人們往往會在大街小巷設立大師席和紀念館,並設置普渡神壇。普渡壇的中央,有壹面“蘭會所”的旗幟,或是三官和大帝的塑像。有幾個神靈站在祭奠孤兒的平臺上,包括“孤獨男人的位置”和“孤獨女人的位置”,這是在召喚沒有主人的“餓鬼”前來祭祀。為了怕“小鬼”給飯時打不過“大鬼”,還專門立了壹個“大人小孩都是孤魂野鬼的地方”的靈牌。抗日戰爭勝利後,人們還增加了壹項“抗日陣亡將士”來招募那些為保家衛國、抵禦外敵入侵而犧牲的將士。

神壇前有兩層桌子:上桌壹盞鬥燈,下桌壹個神像、香爐之類。在桶燈裏放上白米、古劍、銅鏡、剪刀、小秤等東西辟邪。此外,祭壇前還有壹張長桌,供人們擺放祭品。中午過後,家家戶戶挑起三祭,神龕、水果、紙錢、衣帽、竹帽等祭品祭拜。負責人在每壹個祭品上插上壹面黃、綠、紅的三角紙旗,並寫上“玉蘭勝利”“甘露門開”的字形作為紀念。之後,和尚和道士被邀請去讀他們的經文和崇拜。儀式在莊嚴的寺廟音樂中開始。拜完鬼鬼,主人把祭品或財物牌子扔到棚下,讓窮人去搶。這叫“劫孤”。據記載,在清代的朝陽縣,祭祀孤兒時,也有購買犁、水車、家具的現象,甚至有購買家境貧寒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給飯時把紙片拿掉,讓買不起家具或妻子的人用券領取。孤兒搶匪編織壹個漏鬥形網兜,用竹圈打開口,套上壹個把手,取名“孤承”,接過棚子上剩下的東西。孤棚前有壹個紙糊的青面獠牙鬼王(又名孤王)。據說在過去的石鼓,餓鬼從四面八方聚集,互相搶奪食物,秩序混亂。觀音大師試圖阻止,但沒人理他。結果他不得不變成鬼王,炫耀自己的實力,對付壹些欺軟怕硬的惡鬼,才恢復秩序。因此,我每次去石鼓,都要糊古旺鎮的祭壇。

中秋節,潮的習俗也要祭祖。潮州府石鼓普渡不僅限於今天;但是,這壹天是壹個莊嚴的日子,更加隆重。壹般善堂或家長會之類的組織會好心準備三個祭品,在壹中鋪修光禿禿的孤骨和祭拜。大的會舉行玉蘭慶功會,搭起孤棚(壇),陳列大量的三祭、酒米、紙錢、紙紮衣服,邀請和尚道士前來誦經、朝拜。除了上面的食物,還有衣服、帽子、竹帽等。,甚至還有活豬、活羊、活牛。拜完後分發實物,或者按號分發竹簽牌子,讓觀眾搶到。這叫抓住孤獨。這種風俗在解放前的朝陽縣最為隆重,是壹種浪費的迷信活動。潮州話華僑眾多,死在居住地沒有兒孫的被鄉親們視為孤魂野鬼,其中不少還有石鼓普渡的習俗,延續至今。

在朝陽地區,傳說從前有壹個姓徐的地主,欺行霸市,無惡不作,百姓不堪其擾。於是他偷偷提了壹個案子,利用蘭盆會的行動,把土豪劣紳都打死了。後來起義被鎮壓,為了紀念這些反抗者,7月15日,人們還搭起孤棚來擺渡死者。

下午,人們搬來凳子和桌子,放在家門口,然後在上面放上祭品。祭祀時插滿了香,祭拜後在水溝和路邊插滿了香,意思是幫助各方。這些香燭是供奉給“孤兒”(孤魂野鬼的名聲)的,不允許小孩子亂拿。所以大人經常嚇唬孩子說:“偷偷拔香,半夜要尿床。”但是,經常有壹些調皮的孩子,不顧大人的話,拔了壹大堆香來做玩物。

近年來,中秋節的許多迷信活動在潮州府已經成為過去,石鼓的普渡活動已經簡化,而玉蘭勝利會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港澳等地仍然很受歡迎。,這和國外的潮人重視紀念死在外地的鄉親和超度鬼神有很大關系。潮州府的許多村落,如澄海、石鼓的普渡等,在中元節都被大大簡化了。

二、火焰出口

蔡澤民的《潮州風俗誌》中也提到了壹種燃放“水燈”的習俗,即在擴大火焰口時,要將壹只小船送回離城百余裏的韓江三河壩,並在儀式開始前,在返程時點燃壹盞只用大陶碗做成的豆油燈,將它們放倒在江中,以引四面八方的鬼魂前來祭祀。

法師坐在高高的祭壇上,敲鐘,帶領座位上的壹群和尚念經的時候,向四面八方撒壹盤桃子和米飯在座位邊上,重復三遍。這壹儀式被稱為“聖火開啟”。“火焰口”的傳說是印度壹個餓鬼的名字。這鬼的喉嚨細如針孔,經常冒出火焰。法師念咒是為了讓喉嚨張開擴張,這樣就可以吞咽食物。

在潮州城點燃火焰口時,會把壹只小船送回韓江,送到離城100多公裏的三河壩。儀式開始前,回歸時會點燃用大陶碗做成的豆油燈,放入河中,意在引四面八方的鬼魂前來祭祀。這叫“擺水上燈”。因此,清嘉慶年間的《澄海縣誌》中說:“(中秋節)晚上要在營口餵聖火,放水上燈祭鬼。”

三、拖死鬼?

“拖死鬼”就是通過巫師邀請死人對話。這個女巫通常是個女人。人們用布蒙住她的眼睛,點上香,周圍的人念咒讓她著迷。咒雲:“觀世音在海,法身往普陀山。踏上壹朵千瓣蓮花,牽手壹棵柳嫁壹個孩子。銅(米)難鑄為鑼,鐵(米)難打為刀。童姐姐堅持要阿姨結婚,阿姨把孩子嫁出去玩(玩)。去六角亭,那裏香花燦爛,六角亭牽手,深深拜神。到了奈何東,腳就松了。去奈何橋抖抖腳。在橋頂叫娘娘不要聽,在橋底叫娘娘趕緊。去園中園,去魂樹引魂。”當妳發現巫師昏昏欲睡時,妳應該想到它。“壹步催妳,兩步催妳,催妳用腳走,放開手。壹步吼,兩步吼,對著童姐姐吼,用腳走路,張嘴。”於是女巫成了人與鬼對話的媒介,人們可以通過她與死者對話。等“死鬼”講完,我會說:“西山夕陽昏黃,大家都關門了,雞鵝鳥鴨都上欄了。請阮姐回家。”這種東西可以讓巫師從昏迷中醒來,讓他清醒。這個民俗很明顯是迷信,但是民間信眾很多。除了七月,其他月份都有人請女巫們“拖死鬼”,民間不少女巫以此為生。

第四,為娛樂而表演

過去潮安、潮陽等地的村民,借玉蘭勝利節的機會,宰殺牲畜,同時請劇團演出,相當熱鬧。清光緒《朝陽縣誌》說:“(中原)演了壹出晉朝的戲,特別是鄉俗。”可見清代朝陽村的中秋節十分紅火。可是中秋劇大多是給有錢人看的,沒錢的人連溫飽都解決不了,何苦來欣賞表演呢?所以有句民謠叫“有錢來看戲,沒飯搶寂寞”。相對於平時的流浪季節,中秋的演技也相對冷冷清清。這是因為神仙畢竟高人壹等,鬼會讓人害怕,所以玉蘭盛輝的戲沒有神仙的戲熱鬧。

五、遊泳燈

舊關、潮安等地中秋節下午,孩子們忙著做鯉魚燈籠,想模仿元宵節,做壹點遊樂。有的人在家裏用竹簽豎立壹個鯉魚碗,然後在碗上插上彩旗、香燭、蠟燭,點上火,就是簡單的鯉魚魚燈。年輕人要換成人,年紀大的可以自己運工匠;有的人別出心裁,工藝精湛制作的鯉魚燈美極了;有的人先把紅薯雕成魚的形狀,或者鳥獸的形狀,再染成各種顏色,栩栩如生;有的人先用面團塊定型上色,然後也很好看。它們用彩旗和蠟燭裝飾,火光美麗而可觀,可視為壹種藝術;更有意思的是,有人用麻骨做燈座,用透明蠟紙糊上,裏面點上蠟燭,也算燈籠。此外,還有壹種燈球,壹般是用荊棘生的重子(類似飄子)做成,插上紙旗和香,從孩子中心穿上幾尺長的韌繩,可以隨意提起,左右搖擺。它叫做燈球。擺動時,火花串聯成長條形,在眼中起著變化的作用。每當人們傍晚走到戶外,就能看到兒童的鯉魚燈、雕魚燈、紙燈、光球,感覺到處都是紅色,燭光閃閃。尤其是燈球的紙旗被串起來鏗鏘作響,點綴了靜夜的熱鬧,更有幾分趣味。但7月15日淩晨被認為是鬼節,所以在這壹天晚上,不允許孩子在周圍玩耍到深夜,要早點睡覺。這樣,花燈音樂不可避免地蒙上了壹層灰色的陰影,但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國沈敏《論潮州話年節習俗》)。

第六,祈求豐收

在中秋節祭祀孤獨的靈魂通常與祈求豐收聯系在壹起。石鼓之夜,家家戶戶都要在家門口燒香祈福,地上放香。這叫“種稻”(插秧),插得越多越好,象征著秋天水稻豐收。於是,孩子經常喜歡溜到別人家門口偷“飯”,經常引起家長吵架,動用武力。清乾隆《普寧縣誌》載有本縣中秋“夜插香擺燭路”、“農民插竹掛紙錢於田,以祈谷”等內容。七月半恰逢水稻開花季節。這種習俗可能是農民祭祀米神,或者祈求鬼魂幫助耕作。

七、水果許願

在舊社會,私人樹木的果實經常被偷。於是,有些人別出心裁。他們在果樹上貼上諸如“石鼓聖果”的標誌,並許願用樹上的果實獻給石鼓,這樣就沒人敢再偷了。據說鬼神會出來和偷水果吃的人談判,偷水果的人難免有生病的危險。這樣,果樹就受到了迷信的保護。然而,也有例外。如果遇到比鬼還兇的人——“鬼都不怕”,他就不認通知了。有些老賊專門光顧這些聖物和鬼怪,讓老賊變成迷信的人。

如今,中秋節的許多迷信活動在潮州府已成為過去,石鼓的普渡活動也已簡化。但玉蘭勝利節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港澳等潮人聚居的地方依然很受歡迎,這與國外潮人重視紀念在外地死去的鄉親和超度鬼神有很大關系。

其實不只是中原,很多傳統節日都在發生變化,有的淡化了,有的更強烈了,有的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內涵。每壹個習俗都是跳動的文化胎記,記錄著這個時代的新鮮感受,在繼承中變化,在變化中傳承,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直到成為歷史...

有哪些關於潮州中秋習俗的相關文章?

★ 2021中秋節有哪些禁忌?

★ 2021中秋節燒紙五重

★ 2021中秋節是什麽意思?

★ 2021中秋節禁忌

★2021中秋節八大禁忌

★ 2021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麽?

★ 2021什麽是中秋節?

★新加坡中秋習俗介紹2021

★中秋節的起源和習俗介紹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var _ HMT = _ HMT | |[];(function(){ var hm = document . createelement(" script ");hm.src = "/hm.js?d2d 64 e 1d 428 f 1dc 475649040 a60c 7657 ";var s = document . 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

  • 上一篇:風油精的主要用途是什麽?它能做什麽?
  • 下一篇:關於普寧洪陽方氏家族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