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桿菌屬於沙門氏菌屬,革蘭氏陰性,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強,耐低溫,幹燥後往往幾小時就死亡,用5%石炭酸或0.5%~1%漂白粉很容易殺死。
傷寒病人和帶菌者是傳染源。除急性期人尿外,恢復期2~6周仍可排出細菌,個別患者可終身排出。
細菌汙染水和飲食並導致傳播。被汙染的手和蒼蠅也是媒介。它們大多出現在夏季和秋季。人類壹般易感染傷寒桿菌,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該病潛伏期為7~14天。急性起病,除高熱外,可有消化道和呼吸道癥狀。相對心動過緩可見於成年人,年齡越小越少。玫瑰疹在兒童中很少見。咳嗽和咽部充血更常見。
嬰兒經常在整個過程中腹瀉。常有輕度貧血和白細胞減少。
總病程約2~4周,發熱1~3天,個別發熱持續5~6天。
停用抗菌藥物2周左右可復發。常見的並發癥包括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傷寒後肝炎、腎損害、腸出血、腸穿孔、心肌炎和膽道感染。
在流行地區和季節,有傷寒接觸史者,如持續高熱。應考慮玫瑰疹和白細胞減少。
應與敗血癥、風濕熱等沙門氏菌感染相鑒別。
此病預後較好,但營養不良患兒預後較差,可並發腸出血、腸穿孔,可能危及生命。
為了預防這種疾病,必須保護水源免受汙染,並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個人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管好病人和帶菌者。兒童從1歲開始接種傷寒、甲型副傷寒、乙型副傷寒三聯疫苗,註射後免疫力可維持2~3年,每年加強註射1次。
生病的孩子應該呆在床上;保持大便通暢;對高熱人群進行物理降溫,慎用降溫藥物;註意皮膚和口腔衛生;嚴格隔離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飲食以半流質為主,少量多餐,無殘留。減少腹脹兒童的牛奶和糖。在嚴重腹痛和腹脹的情況下,妳應該懷疑腸穿孔和禁食。註意保持營養,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和水分。
抗菌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氯黴素由於其毒副作用大,尤其是白細胞減少,目前已很少使用。復方磺胺甲惡唑容易出現皮疹和血尿,近年來很少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中常用頭孢曲松和頭孢哌酮。
退燒後至少臥床2周,尤其是心肌炎患者。出院條件為臨床癥狀消失後,間隔5天,大便培養至少兩次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