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否應該把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壹直是壹個有爭議的話題。很多父母壹生沒有特別的成就,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實現父母無法完成的夢想;也有很多家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把接力棒傳給孩子,壹起實踐夢想。
那麽,父母應該把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嗎?
孩子為什麽會這樣?
很多贊成孩子繼承夢想的家長認為,他們小時候的物質條件和家庭環境,讓他們沒有機會實現夢想。現在的孩子有了更好的物質條件和學習環境,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會收獲更多。也有壹些家長說自己是“有經驗的人”。如果他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實現兩代人的夢想。
很多家長不贊成孩子繼承夢想的主要原因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想法,不想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他們會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追求夢想的方式和經歷。
Xi·哮天會幫助妳的!
1,有時候父母對後代的使命是積極的,這個使命不是綁架。
在家庭治療中,有壹種理論叫做派遣理論,說的是有時候父母會給孩子壹些未完成的任務。在允許和鼓勵下,孩子會帶著這樣的使命走向家庭之外的世界。他會把完成父母交給的使命作為自己重要的人生目標。如果偏離了這個目標,他會覺得自己背叛了家庭。
其他人可能會認為這樣的安排對孩子不公平,尤其是在家庭使命並沒有明顯有利於孩子的情況下。但是孩子願意接受這樣的使命。它表明了他對父母的忠誠,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維系情感關系的紐帶,甚至,它是孩子最初的生命意義感的來源。
當然,這樣的調度有成功也有失敗。但總的來說,別人和家人對這件事的理解是不壹樣的。而這種差異也是家庭和社會的界限。有壹部關於日本壽司之神的紀錄片。壽司之神有壹個兒子,從小就知道自己會步父親的後塵,對他的訓練也僅限於如何把壽司做得更好。這件事在別人看來有些殘酷:孩子從小就被剝奪了生活的可能。然而壽司之神的兒子自己卻不這麽認為。他認為繼承父親的事業是他的榮耀。
心理咨詢之父弗洛伊德是另壹個家庭派遣的生動案例。
弗洛伊德在他的小女兒安娜身上試驗精神分析教育。即使安娜成績突出,弗洛伊德仍然沒有讓她上高中,因為精神分析的訓練不需要在學校完成。這剝奪了她接受壹流文科教育的機會。
從18歲開始,安娜成為她父親的秘書。22歲時,她開始以“病人”的身份接受父親的精神分析,持續了很多年。她不得不在她的分析中向她父親透露許多秘密的幻想。弗洛伊德患病後,她成為弗洛伊德的專職護士,父親思想的組織者,精神分析協會的繼承人。作為壹名學者,她發展了她父親所忽視的兒童精神分析領域。作為女兒,她壹直忠於父親,忠於他的事業和信仰。她放棄了興趣,卻不斷從父親的興趣中尋求快感,最終為自己找到了成功和快樂。
當然,代價是她終身未婚。
如何評價這樣的家庭派遣任務?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女兒為父親做出的犧牲太不值了,孩子應該過自由的生活,不受限制。其實我也這麽覺得。但關鍵是女兒認同父親的理想,她願意為此做出犧牲。這是她的選擇。而那些希望孩子自由的父母,會不會也因為自己太受限制,犧牲太多,而把孩子自由地活著當成壹個未完成的夢想?
2.父母應該杜絕虛榮心。
孩子是父母的驕傲,孩子是父母的寶貝。但是有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虛榮心,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害的。主要表現有:
(1)總是在別人面前吹噓孩子。
有些家長往往高估了孩子的發展水平,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最聰明,甚至有些明明是孩子的缺點,還用欣賞的眼光去談論。他們似乎在口頭上批評自己的孩子,但實際上他們相當自豪。?
(2)前期技能訓練過多。
有些父母讓孩子彈鋼琴、畫畫、數數、認字等。太早了,不管他們的興趣、愛好、天賦和能力,要求他們什麽都學,不管什麽時尚。這種教育上的急功近利,比孩子真正的進步還要多。?
(3)壹味要求孩子突出。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名利雙收無望,於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別人後面,特別在意自己的排名和分數。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父母不換用各種獎懲;或者物質刺激,都是為了錢;或者“捆綁”,強迫學生學習。這種勢利的教育,必然導致孩子強烈的求勝欲和難以承受的挫折。?
父母如果有這種自我虛榮心,就會為了“面子”而害了孩子。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發展,父母必須糾正虛榮心。我們要從素質發展和學校教育的角度,從孩子的整體性的角度來培養孩子。
還沒有照片嗎?高效父母的好方法:
1,選擇權應該還給孩子。
真正的教育是教會孩子壹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聰明不壹定成功。正確的選擇是成功的前提。妳應該學會在生命危急的時候選擇和轉身。八智理論告訴我們,孩子不可能什麽都學得好,也不可能擅長文史、數學、制作、美術,“揚長”才能發揮孩子的特長,張揚孩子的個性,而求全責備只能導致平庸。家長要從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認知特點和特殊教育需求出發,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拓寬每個學生的發展空間和成功之路。
2.正確判斷孩子智力能力的特點和發展潛力,是父母智慧中極其重要的壹部分。
人的八種智能類型包括: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三分命中註定”,要註意孩子的差異。人的智力水平沒有明顯差異,但智力優勢板塊、組合、發展速度有差異。正是這種差異,為後天要進行的教育提供了平臺和基礎。“七分在教育”。雖然教育不是壹切,但它能對孩子的壹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家長把握好這七點,教育就會大有作為。同時,孩子是什麽樣的氣質?什麽樣的研究?只有明確孩子的智力、性格、氣質、學習類型等維度,才能發現孩子的優勢和長處,合理構建適合孩子的學習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揚長避短,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