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鴻,1896,浙江桐鄉烏鎮人。在壹個相對開明的家庭,沈德鴻從小就樹立遠大理想,不拘泥於世俗偏見。八歲時,沈德鴻進入了鎮上的立誌小學。不久後,他天資聰穎,轉學到種植材料高級小學,成為全校第壹班學生。從那以後,沈德鴻的學習成績壹直名列前茅,父母不必為此擔心。
12歲時,沈德鴻在作文中表達了他壹生的追求和信念:壹個人應以天下為己任。中學時,沈德鴻借鑒莊子“逍遙遊”的中心思想,寫了壹篇名為《於虹誌》的優秀作文。他在文章中表達的想法正是他年輕時的抱負。老師看完作文後連連感嘆:沈德鴻將來壹定是壹位偉大的文學大師。
1913年的夏天,沈德鴻即將參加他人生中的第壹次高考。他自信地在誌願表上填上了北大的名字。考完試,他覺得自己考得不錯,就回家等消息。奇怪的是,沈德鴻在發表當天的名單上並沒有看到他的名字,但他的學習成績比他的幾個同學差得遠,所以他應該不會出局。看來,沈德鴻只找到了壹個叫“沈德明”的人,僅壹字之差,便堵住了沈德鴻考上北大的理想。
既然壹切已成定局,沈德鴻只能接受現實,於是他收拾行囊,回到了家鄉。沒想到,他回國沒多久,北大的錄取通知書也送到了他家門口,上面的名字不是別人,正是“沈德銘”。沈德鴻恍然大悟,原來“沈德銘”就是他自己,大概是因為字跡太潦草,讓審稿人產生了誤解,把“弘”字誤當成了“明”字。
但是問題來了。當時還沒有先進的指紋錄入系統。怎樣才能讓學校招生人員相信沈德鴻就是那個寫錯名字的“沈德明”?走投無路之下,沈德鴻請時任北京大學招生辦主任的胡適向他解釋前因後果。胡適聽了沈德鴻的敘述後,馬上說,就憑他那破話,更不用說北大,普通學校進不去。如果他不愛惜人才,就不會這麽聽他的。
最後,胡適訓了沈德鴻很久,說他要尊重文化,尊重考試,字不能寫得這麽潦草。沈德鴻承認錯誤後,胡適見他態度誠懇,就把試卷上的名字改為“沈德鴻”,並改正了名單上的名字,使沈德鴻得以順利進入北大學習。從那時起,沈德鴻就再也不急於壹筆壹劃地寫作了。直到80多歲還堅持用毛筆書寫正楷,字跡清晰帥氣,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