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觀不合為由離婚的人真的能遇到三觀不和他的人嗎?面對意見不合,是離婚,湊合還是做壹些其他的改變?
有壹首關於愛情的詩是這樣描述的:兩個相愛的人,眼睛不是看著對方,而是看著同壹個方向。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愛妳,不是妳,而是妳的思想。當然這個想法是由壹個人的觀念決定的,也就是三觀。
結婚後,很多人發現自己基本無法和另壹半交流。兩個人在雞同鴨講,做著相反的事情。妳活在妳的世界裏,我活在我的世界裏,基本就像兩條平行線。沒有融合的時候,真的是壹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在婚姻中情緒得不到宣泄,想法得不到理解,那就真的沒有必要繼續湊合了。
但有些人以“三觀不合”為由離婚,也是不可取的。世界上有三觀完全不同的人嗎?如果不是,那妳是不是要壹輩子單身?
陳姐是個前衛的人。她壹直主張女性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要依附於男性的生活。所以陳姐在工作中壹直積極主動,從未放松過自己。她壹有機會就花時間學習。在她心目中,人只要時不時的學習,時不時的進步,否則,就會被這個社會淘汰。
然而,陳姐的老公卻不這麽認為。他壹直認為生活應該是輕松的。當他努力奮鬥的時候,他應該忘記工作,當他享受工作的時候,他應該徹底放松。他經常批評陳姐不懂生活,陳姐也認為他不思進取。最後陳姐以三觀不合為由,斷絕了第壹次婚姻。
陳姐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找到了第二任老公。第二任老公真的是壹個很投入事業的人。他認為男人應該在外打拼,只有臣服於世界,才能證明自己。
在這壹點上,陳姐姐是相當欣賞的。但是,陳姐的二當家認為,女人就應該做女人該做的事。男人種地是天經地義的,女人要做丈夫,做教子。他的觀念裏有壹部分大男子主義,是姐不能忍受的,但是陳姐發現的時候,他們已經結婚很久了。陳姐想著制服他。她認為男人和女人應該在各方面都低人壹等。但在這個概念上,兩人意見完全,沒有分歧。
陳姐直到第五次結婚,才覺得終於可以遇到和我有相同言語的人。她仔細數了數,第壹任丈夫不思進取,第二任丈夫大男子主義,第三任丈夫多情,第四任丈夫疑心太重。陳姐覺得我這輩子有點委屈。為什麽她沒有遇到和我有想法的人?
直到近50歲,她才遇到了第五任丈夫。她以為上帝終於開了她的眼界,終於等到了這個可以和她意見相左的人。
讓陳傑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她嫁給這個丈夫後不久,陳傑向這個丈夫求助,因為她的家庭急需經濟援助,但她的丈夫坦率地拒絕了。他和陳傑在財務上很清楚。他的標準是我不在妳身上多花,妳也不在我身上多花。他們倆最好經濟獨立。
陳姐說她只是幫忙,不是找妳要錢,但是她老公要求跟陳姐有壹個名正言順的協議,要求有第三方作證,否則不幫忙。媽媽的心從來沒有這麽冷過。這不是我丈夫。關鍵時刻,錢比什麽都重要,壹點人情味都沒有。妳能和這樣的人過壹輩子嗎?
陳姐徹底結束了第五次婚姻,徹底斷了再結婚的念頭。
回想起來,陳姐覺得我第壹任老公整體還不錯。他怎麽能在關鍵時刻不跟我簽協議就把錢拿出來了呢?而且好像每次結婚都不如上壹次好。直到最後,她疲憊不堪,再也不想結婚了。
陳姐終於明白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三觀完全不同的人,只有觀點相近的人。而在婚姻中,總想著找對人,恐怕壹輩子都是徒勞。
婚姻中最大的錯誤就是找壹個三觀完全不同的人。有時候妳會發現影響婚姻的基本原因是三觀不基本。想要經營好壹段婚姻,妳得學會不強求對方對妳百依百順,而是要學會壹點點改變,學會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有時候“理解”比“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