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而言,我的重點是前者,後者對於壹個壹直在中醫系統門口徘徊的人來說,只能略知壹二。後者大多是如果妳對中醫深信不疑,有時間和精力,可以按照後者的中草藥養生法去實踐。
?重點看前壹本《過敏性鼻炎》,是為鼻腔醫學專業人士編寫的專業書籍。看了就是想弄清楚我要求得鼻炎是什麽,是什麽原因引起的,有什麽辦法可以減少鼻炎對自己的影響(因為鼻炎是治不好的)。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了尋找答案的旅程。
第壹,原因:
1,遺傳基因
?引起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皮炎的基因大部分是同壹個基因組,遺傳是大部分過敏性鼻炎的病因。妳想想,我奶奶有支氣管炎和哮喘,我媽鼻子敏感。嗯,先天因素是改變不了的。我比壹般人更容易得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的三大癥狀:打噴嚏、流鼻涕和鼻塞,常發生在早晨、晚上或接觸過敏原後立即出現。
過敏性鼻炎的發病機理:(如下圖)
2.環境因素
?0-3歲的成長環境對後期過敏性鼻炎的發病非常重要,尤其是接觸空氣汙染的時候。
?回想我的童年,這方面應該影響不大。我的家鄉還是壹個很美的地方,那是後天成長的影響。因為小時候經常感冒,對鼻炎和感冒的認識不夠,所以分不清是鼻炎還是感冒,也搞不清是鼻炎引起的感冒癥狀還是感冒引起鼻炎。反正從我記事起,家裏人就關心,經常因為“感冒”或者發燒被送去醫院打針吃藥。當時沒有說發燒是我免疫系統對抗細菌病毒的正常生理反應,打針會影響免疫力。過多的註射和藥物導致我的免疫系統進壹步受損。
我好像是80後抗生素迫害的代言人。
3.綜合因素
遺傳+環境,還有後天的飲食,生活環境,工作環境,還有其他哮喘引起的鼻炎等等。,導致鼻炎發作。
這應該是現代人的通病。如今,空氣汙染(汽車尾氣、工業過程中的排放)和食品安全(激素、農藥、抗生素等。)對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和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導致過敏性鼻炎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鼻炎不僅會影響睡眠、情緒和學習能力,還會導致嚴重的頭痛、記憶力受損和反應遲鈍。尤其是看到鼻炎會導致黑眼圈的時候,壹下子就想哭。原來我常年煙熏妝的熊貓眼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二、治療:
1,藥物——書上列了很多,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個人不推薦。
除非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鼻炎是壹種慢性疾病,即使是藥物治療也不會在短時間內見效。這本書暗示這將需要大約兩年的時間。想想兩年藥物的副作用,放棄了。
2、減少環境影響——完全可以接受。
?根據個人的不同過敏原(長期觀察,也可以去醫院做過敏原篩查檢測:如點刺、血清、細胞、影像、肺功能、誘導痰等。),減少環境幹擾。
?鑒於我對灰塵、塵蟎和冷空氣過敏,列出以下措施:
2.1勤打掃:在經常出入的地方,如臥室、辦公室等,需要保持高度的清潔和深度清潔(吸塵器吸出壹般無法清潔的角落灰塵)。看來妳以後要勤勤懇懇,勤打掃衛生了;
2.2科學清潔被褥:床是蟎蟲聚集的地方。雖然妳肉眼看不到,但它是存在的。這種八條腿的小生物特別喜歡人類的皮膚和皮屑分泌物,尤其喜歡棉被;
改進方法:勤洗被褥,床單燙後用55度以上的熱水洗。因為55度以上的水是可以殺死蟎蟲的,而且壹次也殺不死,蟎蟲是很能繁殖的。建議每周洗兩次,堅持三個月,使用合成纖維的枕頭和毯子,或者使用蟎蟲的床罩,避免蟎蟲的滋生。
2.3多通風:每天早晨和雨後至少通風兩次;
2.4除濕機:蟎蟲喜歡潮濕的空氣,尤其是南方的濕度,這是壹個蟎蟲非常容易滋生和生存的環境。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以下,除濕機可將濕地指數控制在40% ~ 50%,保持空氣幹燥;
2.5不使用軟墊家具和地毯,經常清洗窗簾;
2.6定期清洗空調設備和過濾網;
2.7不要把書架放在床邊,因為書也是灰塵容易沈積的地方。與床保持壹定距離,定期用濕毛巾擦拭。
2.8定期換水清洗魚缸,魚缸內部出水的地方容易滋生真菌。
3、手術:適用於鼻息肉、鼻竇炎,但也有手術效果不理想的可能,如果不是特別嚴重,建議不要采用;
4、增強體質: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抵抗力,如慢跑、遊泳等。;
5、生活小細節:用冷水洗澡洗臉,增強身體對冷水的抗敏感性和對寒冷的耐受力;
6.飲食:
另補充:糯米、梗米、榴蓮、蜂蜜(糖尿病人要慎重食用)也是溫補食物。
7.按摩:像我這種懶人,煮《過敏性鼻炎體質健康指南》這本書裏的很多中草藥配方,太麻煩太復雜了。請提取幾個實用簡單的備用,如下圖所示:
即用型鼻部按摩:
穴位相關:
以上4、5、6、7摘自《過敏性鼻炎體質與健康指導》。
其他:如花粉、真菌、寵物、食物過敏等必要的補救措施,總之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
三。概述
?綜上所述,對於過敏性鼻炎的藥物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能掉以輕心,讓鼻炎變成哮喘,否則對身體的威脅會加大,尤其是年老之後。過敏性鼻炎在兒童,尤其是青少年中發病率較高,並在三十多歲時達到頂峰。到了老年,由於老年人交感神經反應遲鈍,敏感性會降低,癥狀會減弱。
?過敏性鼻炎要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加以重視,才能有效降低低發病率,尤其是減少接觸過敏原,提高自身體質。
這也是我特別關註這種冠狀病毒的原因,因為就我自身的免疫力而言,完全戰勝強大的冠狀病毒的可能性很小。如果長期用藥副作用不可逆,我需要全方位的保護,避免接觸病毒。
2020年2月4日19:30寫在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