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補藥怎麽算,怎麽敷,文章裏有詳細講解。

補藥怎麽算,怎麽敷,文章裏有詳細講解。

補氣藥物很好理解,是用來治療氣虛的。藥膳中常用補氣藥物,如人參、黨參、西洋參、太子參、黃芪、山藥等。,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在廣東人愛做的湯裏隨處可見。問題是,湯很好喝,但藥不壹定適合妳。我們來看看補氣中藥怎麽用,適合什麽人用。

人參——補益元氣,健脾潤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人參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經;本品為補氣強身的重要藥物,即補氣益腎治氣虛欲脫;又善養脾肺之氣,治脾肺氣虛諸證;還能補氣生津、安神增智,治療津液損傷、口渴、焦慮、心悸、健忘。

西醫診斷為休克型氣虛證、胃下垂、子宮脫垂等臟器脫垂綜合征、慢性胃腸炎伴脾氣虛證、糖尿病伴氣陰兩虛證、支氣管炎伴肺氣虛證、營養不良、貧血、神經衰弱伴氣血兩虛證等。

人參按栽培方式分為野山參(野山參)和栽培參(園參)。野山參效果最好,多用於救虛脫。栽培參按加工方法分為曬幹參(鮮參切去枝和須根,沸水略燙後曬幹,或直接曬幹;枝和須根加工成白參須。)、紅參(蒸2-3h,曬幹或曬幹;枝和須根加工成紅參須。)、糖參(也稱白參,是指將鮮參用開水浸泡後,繼之以針,用濃縮糖汁浸泡,曬幹或曬幹)。野生產品多加工成曬參或糖參。

曬幹的人參藥性溫和,適合氣陰兩虛的人;紅參性質溫和,通常用於氣陽兩虛的患者。

需要註意的是,為了保證補氣的功效,人參不宜與茶葉、蘿蔔同服,也不宜與反藜蘆、五靈脂、皂角、萊菔子同用。因為是補藥,邪真者不宜服用。

淺談人參的臨床應用。

化險為夷:單用有效,如沈度湯,適用於汗出、泄瀉、大量失血或大病、慢性病引起的重危癥,如袁琪不足、氣短、乏力、脈弱等;人參合附子,如參附湯,適用於氣虛,或突然虛脫失血,以致陽氣虧損,汗出,氣短,肢冷,脈微;人參配麥冬、五味子,如生脈飲、生脈散,適用於氣虛欲脫、汗感溫熱、喜冷飲、舌燥者,能益氣養陰、生津止汗。

補肺氣:人參配五味子、紫蘇、杏仁等藥,如補肺湯,適用於肺氣虛、咳喘、痰多者。

健脾:與白術、茯苓等健脾利尿藥物配伍,如四君子湯,適用於脾虛濕阻者;

與黃芪、白術等藥材配伍,適用於脾虛不能控血,導致長期失血者。

與當歸、熟地黃等活血補血的藥物配伍,如八珍湯,適用於脾氣虛弱,氣虛不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

補益心氣: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物配伍,如天王補心丹,適用於心氣不足者,如心悸、胸悶、氣短、脈虛等,還可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

補腎氣:與蛤蚧、五味子、核桃等藥配伍,適用於腎功能衰竭引起的短期氣虛哮喘;與鹿茸等補腎陽、腎精之品配伍,適用於腎陽虛、腎精不足所致的陽痿。

發熱氣虛津虧口渴證:配知母、生石膏,如白虎加人參湯,適用於發熱氣津俱傷、口渴、脈弱者。

相似性擴展——人參、黨參、西洋參和太子參的比較

黃芪-補氣升陽,固表生肌,利水消腫。

黃芪味甘,微溫;脾肺經;本品擅長補中升陽、補肺氣、益氣固表,治療脾肺氣虛、中氣不舒、自汗盜汗等癥。還能養瘡毒,利水消腫,治療氣血不足的瘡癰,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此外,補氣還能生血、補血、生津、化滯,治療氣不攝血所致的血虛萎黃、崩漏便血、氣津止渴、痹證、中風後遺癥所致的氣虛血瘀、筋骨失養所致的關節痛、麻木、半身不遂。

需要註意的是,本品味甘,溫升溫和,有助於止汗,易助火聚邪。因此,凡表實邪盛,初起瘡瘍,或潰爛後有熱毒,氣滯濕阻,陰虛陽亢者,不宜用黃芪。

淺談黃芪的臨床應用

生黃芪、蜜炙黃芪:生黃芪長於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瘡排膿,故自汗時有發生,適用於感冒、水腫、潰瘍或慢性潰瘍。蜜炙黃芪益氣補中,適合氣虛體弱,少食便溏者食用。

黃芪合人參:是溫補益氣的重要夥伴,可用於氣虛引起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自汗等體虛。

黃芪、附子:能增強溫裏助陽、固表止汗的功效。適用於多汗、小便不利、四肢重麻等癥狀的患者。

黃芪合升麻:可增強升陽功能,用於崩漏、脫肛、子宮脫垂等。

黃芪配伍桂枝:能加強益氣通脈、溫經活血的作用,適用於氣血不足、肌肉酸痛、肩臂麻木。

黃芪配伍當歸:可增強補氣生血之功效,用於內傷乏力,煩渴多飲,脈虛,瘡毒,血虛發熱,氣血兩虛。

相似擴張——黃芪VS白術

山藥-益氣養陰,補脾、肺、腎,止帶。

山藥味甘,性平;脾、肺、腎經;本品既平補氣陰,又滋陰益氣生津。是治療腎陰虛、消渴的常用藥,還能止帶,是治療腎虛的重要藥物。

使用本品需註意,本品養陰收斂,助濕,故濕盛或邪實郁結者禁用。

淺談山藥的臨床應用。

山藥配白術、人參,如山藥丸,可治脾胃虛弱,忌食;

山藥與鎖陽配伍,適用於腎陽不足,遺精不固,遺精。

山藥與芡實合用,可增強健脾益腎、澀腸止瀉、固精止帶的功效,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泄瀉、遺精、白帶、大小便失禁。

天花粉山藥:增強益氣養陰、生津止渴的功能,適用於發熱、津傷、心煩口渴、消渴。

知母山藥:能增強滋陰降火的功效,適用於蒸潮熱、盜汗、心煩等。

山藥加川貝母:肺虛久咳,勞咳等。

刺五加——益氣健脾,補腎壯腰,養心安神,活血通絡。

刺五加味甘,微苦;脾、腎、心經;本品入脾經,善益氣健脾,治脾虛體虛,氣虛水腫;入腎經有利於補腎壯腰,治療腎虛、腰膝酸軟、小兒遲暮;入心,養心安神,治心悸失眠;擅長活血通絡,治胸痹、心痛、關節痛、跌打損傷。

臨床上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屬於脾肺氣虛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神經衰弱屬於心脾兩虛證,前列腺炎屬於腎氣虛證。但陰虛內熱證慎用。

刺五加的臨床應用

刺五加註射液:輔助治療糖尿病性抑郁癥、腦出血、冠心病心絞痛、神經源性水腫、圍絕經期綜合征療效確切。

刺五加加太子參:可用於肺脾兩虛所致的乏力、納差、久咳、氣喘等癥。

刺五加聯合杜仲。:腎陽虛,腰膝酸軟,陽痿,小兒行滯,風濕肝腎不足等。

刺五加合酸棗仁:能補益心脾之氣,安神益心,適用於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癥。

常見的中成藥有心舒寶片、刺五加片、吳佳腎精、安神寧等。

還有甘草、大棗、白扁豆、蜂蜜等滋補品。如果臨床應用的補藥既有陽虛,又有血虛,又有陰虛,可以補補陽、血、陰的補藥。氣能吸血,故可與止血藥同用,治療氣不吸血的出血證;如果服用補氣藥物後出現氣滯、胸悶、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可適當配伍理氣類藥物,健脾行氣。補益類藥物可補充人體物質不足,增強人體功能活動,調節免疫,消除或緩解虛弱證,但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辯證使用,不適用於正氣不足、邪實、濕滿、中飽。

  • 上一篇:中醫辨證論治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怎樣的體驗?
  • 下一篇:201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