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方法是人工控制,利用蝗蟲的趨光性,用火燒死它們。
其次,還有用器具殺人的方法。後期開始發展農業,培育特種種子,避免蝗災。
部分地區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並利用其他生物減少蝗災。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政府的主要稅收來源也來自於農業,人民的生產生活也依賴於農業。因此,水災、旱災和蝗災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隨著中國五千年的發展,蝗蟲壹再威脅著中國的土地。為了戰勝這場災難,古人主要采取了兩種措施:政策和技術來應對蝗災。
第壹,封建王朝控制蝗災的政策
蝗災不僅威脅到糧食生產,也對封建統治構成極大威脅。首先,蝗災頻發時,封建王朝的稅收無法得到保障。其次,蝗災很容易導致農民起義,因此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蝗蟲的防治,並制定了許多政策。
據記載,中國的蝗災最早發生在周幽王時期,《詩經》中有雲。天祖有神,他趁火打劫?可見,在那個時候,先民們已經懂得用火來消滅蝗蟲了。
但是封建社會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由於社會生產水平低下,人們把蝗災神化了。比如孔子、董仲舒、班固等人都認為蝗災是統治者政治不善造成的。他們認為蝗蟲是上天對統治者的懲罰,他們也堅信蝗蟲是?魔蟲?殺不死的。在這種觀念下,很多人對蝗蟲持否定態度,讓它們吃莊稼。唐朝初期,政府很少組織滅蝗運動。
到了唐後期,這種思想逐漸改變,唐玄宗年間山東爆發了蝗災。宰相姚崇主張滅蝗,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但最後還是實行了。最後山東的蝗災得到控制,從此朝廷設立了專門?蝗蟲捕手?控制全國的治蝗工作。
從此,中國封建社會對蝗災的治理進入了壹個新階段,統治者出臺了許多政策:
首先,改善獎勵制度,鼓勵人們捕捉蝗蟲。比如宋朝規定誰抓到蝗蟲就給100元。
其次,政府還制定了相關的捕蝗法,懲罰治理蝗災不力的地方官員。比如清朝乾隆年間規定,地方官員遇到蝗災,未能盡快清除的,予以撤職查辦。
第三,進行宣傳鼓動,控制蝗災。它出版於清朝,許多關於蝗蟲控制的小冊子被廣泛分發。
二、古代治理蝗災的主要技術
根據研究,蝗蟲繁殖主要有三個條件。壹是要有大片荒地,二是土地要有縫隙,三是植被覆蓋稀疏。
從這三個條件可以看出,水位是否穩定是影響蝗災的關鍵因素。水位穩定時,會出現大量荒地,促使蝗蟲產卵,造成蝗災。
因此,蝗災爆發的最根本原因是生態環境的惡化。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黃淮海平原的生態環境逐漸萎縮。
隋唐以後,黃河中遊河谷被大量開墾,水土流失嚴重,直接影響了黃河下遊的安全。迄今為止,中國北方的自然平衡遭到嚴重破壞,氣候災害頻繁。
到了北宋,黃淮海平原失去了以往的經濟重心地位,同時蝗災也越來越頻繁。蝗蟲防治技術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完善,逐漸加深了勞動人民對蝗蟲災害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創造了許多蝗蟲防治技術:
(1)手動控制是最古老和最常用的方法。比如利用蝗蟲的激光性質把它們燒出來。《詩經》裏有記載?晚上放壹把火,在火邊挖壹個洞。?這是最古老的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方法逐漸完善,成為明清時期全國各地治理蝗災最重要的方法。
(2)根據蝗蟲的進化過程,分階段進行治理。比如開溝殺蝗的幼蟲蝗,不羽化就飛不起來,就被趕進溝裏,用土埋了。古代常以50人為壹隊,壹人打鼓,其他人緊隨其後,用掃帚和鐵鍬把蝗蟲趕進溝裏。
(3)用專用設備敲打。這種方法比較簡單,效果有限。但隨著不斷發展,到了清代形成了各種形式,主要是布包,其中用壹塊寬十尺,65,438+0.2尺的粗布,兩端各埋壹根根插的木桿。當蝗蟲來的時候,它們可以被正面落下的布困住。
(4)挖蝗卵的方法也很流行。唐五代時期,人們認識到消滅蟲卵可以減少蝗災的發生,於是推廣了這項工作。這種方法的主要內容是找出田地裏是否有類似蜂巢的小洞,用土鏟挖出來,看看有沒有蝗蟲卵,如果有,就用火燒掉。最後根據蝗蟲喜歡鮮艷的顏色和強烈的聲波的習慣把它們趕走。
(5)農業區劃預防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首先,人們會對糧食的種子進行特殊處理,比如將馬骨、烏頭、蠶糞等弱毒的東西與種子混合後培育,以避免蝗災。
(6)在容易發生蝗蟲的時候播種。清代《救荒簡書》壹書總結了河南種植農作物的經驗。這本書認為,如果在冬天種植水稻,作物將在夏天成熟,這樣就可以避免蝗災。
(七)耕田除蝗災。徐光啟認為秋天翻地可以把陽氣埋在土裏,可以殺死蝗蟲的卵。
(8)種植蝗蟲不喜歡吃的作物,避免蝗蟲,如大豆、綠豆、黑豆、芝麻、棉花、蕎麥等。
(9)生物控制法。利用自然食物鏈的規律來抑制和消滅害蟲,比如保護以蝗蟲為時的益鳥,飼養家鴨。
(10)用於蝗蟲控制的痘病毒。明朝時,湖北省有壹種方法,就是在捕獲的蝗蟲身上紮幾個洞,然後放生,讓它們在蝗蟲中傳播。這可以說是我國用病毒控制蝗蟲的壹個先例。
(11)用化學方法消滅蝗蟲。簡單來說,就是用礦物質和油性化合物,或者毒煙來防治蝗蟲。首先,是用石灰和稭稈灰防治蝗蟲。徐光啟在《消滅蝗蟲》中記載了這種方法,把草木灰和石灰碾成細粉,撒在糧食上,蝗蟲就不會吃莊稼了。
(12)油類驅蝗。清朝的時候,經常是油水混合,分散在農作物的枝葉上,所以蝗蟲是不會吃這種油性的農作物的。
(13)煙熏驅蝗。清代《治蝗準備》中就記載了這種方法,用木桿、草桿等物點燃濃煙,借助煙霧中的有害物質趕走蝗蟲。
第三,蝗災的影響
結合史實可以發現,蝗災通常發生在封建王朝末期,絕非歷史偶然。壹般來說,如果社會穩定,蝗災會得到控制,但到了封建社會後期,政治腐敗,經濟衰落,戰亂不暢,蝗災難以根除,就會導致大爆發。
這對當時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據史書記載,後金有七年之福。山東、河南等地爆發蝗災,引發嚴重饑荒和社會動蕩,許多農民揭竿而起。
蝗蟲不僅毀壞莊稼,甚至吃人和毀壞東西。明朝崇禎十七年,河南爆發蝗災,有蝗蟲襲擊民間子弟的消息。乾隆五十年有蝗災記載時,有路人看不清,被蝗蟲吃掉。
總結: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控制蝗蟲的方法,這是古代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蝗災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我們不應該過度開發和破壞自然,而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