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到美國,成為追隨者。
出生在廣東的丁龍,從小就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那時候別說讀書,能吃飽飯活下來已經很不錯了。丁龍沒讀完壹年,父母雙亡。為了生存,無依無靠的丁龍四處乞討,在壹家餐館做衛生員,去馬場餵馬、掏糞。
上世紀70年代,丁龍被賣到美國,當了傭人。他的雇主名叫卡彭迪埃。丁龍的日常就是負責卡彭迪埃的日常生活,打理壹切。但是卡彭迪埃不是壹個好仆人。他脾氣很壞,非常易怒。只要對他有壹點不聽話或者心情不好,就拿丁龍出氣。但是丁龍非常誠實善良,他嘲笑卡彭迪埃的所作所為。
有壹次,卡彭迪埃在自己家裏舉辦了壹個小型的雞尾酒會,邀請了很多名人喝酒。那天晚上,卡彭迪埃喝了很多酒,瘋了。他罵了家裏所有的仆人,丁龍也不例外。並且當場說了些出格的話,開除了丁龍。
第二天早上,喝醉了的卡彭迪埃口幹舌燥,頭痛欲裂。他看著空蕩蕩的房間,回憶著昨晚發生的事情。他以為丁龍已經走了,可沒想到的是,丁龍端來壹杯蜂蜜水,告訴卡彭迪埃,他已經做好了早餐,可以下樓來吃了。飯桌上,卡彭迪埃邀請丁龍坐下來和他壹起吃早餐,但丁龍拒絕了,他不配。
於是,卡彭迪埃向丁龍表達了歉意,並質問丁龍:“昨晚我對妳說了那麽多,甚至把妳送走了。妳怎麽沒去?”丁龍解釋道:“雖然妳脾氣不太好,但在我和妳在壹起的這段時間裏,我並不覺得妳是個壞人。中國有句古話,既然和壹個人在壹起,就要對他忠誠負責,所以我沒有離開。”
捐款在哥倫比亞成立中文部
勤快的丁龍很快被提升為管家。之後,卡彭迪埃賺了很多錢,帶著丁龍去了紐約。在與卡彭迪埃共事的歲月裏,丁龍為人善良,兢兢業業,從未抱怨過壹句苦話。有壹次,卡彭迪埃問丁龍想要什麽回報。他以為丁龍會想要壹大筆錢,離開這裏去中國,但丁龍的回答出乎意料。
丁龍說:“我不要什麽回報。我只想在美國最好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建立壹個漢學系。我希望弘揚中國文化,讓美國人更多地了解中國。”於是卡彭迪埃為了滿足丁龍的心願,捐出了自己平日抽煙喝酒省下的10萬美元,並給校長寫了壹封信。
卡彭迪埃在信中說:“我以壹顆真誠的心獻給妳。希望妳能建立壹個中文系,以國學教授丁龍的名字命名。妳不用提我的名字,我以後還會繼續捐,謝謝。”隨後,丁龍還向學校捐贈了1.2萬美元,這是丁龍的大部分積蓄。他平日裏省吃儉用,連過年都不肯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
丁龍這麽做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他只是想推廣中國文化,不僅讓美國人,也讓全世界了解中國,從而改變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提升中國人的印象和地位。當時哥倫比亞校長認為卡彭迪埃的要求有點荒唐,他非常猶豫和矛盾。校長覺得用中國的仆人命名很可笑。
然而,卡彭迪埃直接給校長回了壹封信,信中寫道:“丁龍來自中國,但他不是仆人,他是我的親戚。他不是神話或傳說。他是真實的。他就是有這麽高尚的品格。他的正直、勇敢和善良深深打動了我。很高興認識丁龍。”
不留功名,銷聲匿跡。
在與卡彭迪埃相處的這些年裏,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說是主人的仆人但更像家人。無論去哪裏,卡彭迪埃總是帶著丁龍。因為丁龍,卡彭迪埃在中國做了生意,賺了很多錢。在壹次從中國到紐約的旅行中,我遇到了壹些棘手的問題。
當時,丁龍和卡彭迪埃壹起訂了高級包間,但由於房間不足,當時就有遊客表示不滿。甚至有少數蠻橫的遊客要求丁龍換壹個劣質房間,說丁龍是傭人,不配住這麽好的房間。卡彭迪埃得知後勃然大怒。他拒絕讓丁龍換房間。
卡彭迪埃告訴這些遊客,丁龍並不是壹個下等人,而是壹個哲學家,他還出資在哥倫比亞建立了中文系。於是,遊客對丁龍格外尊重,不敢用有色的眼光看他。在卡彭迪埃和丁龍的共同努力下,哥倫比亞的中文部正在逐步擴大。
很快,丁龍的所作所為不僅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也贏得了清政府很多人的贊賞。慈禧太後也捐了5000多冊書。當時李鴻章等官員都捐了。甚至有很多人視他為聖人,認為他很偉大。丁龍終身未娶,將所有積蓄捐給了哥大中文系。
到了1906的時候,丁龍已經回國了,但是回國之後就失去了消息。當時,包括卡彭迪埃在內的所有人都在尋找他的下落,但他就像憑空消失了壹樣,杳無音信。100多年來,許多歷史學家壹直在尋找丁龍的下落,希望加深對了解丁龍的信心。但世人已經找了他100年,沒有人知道丁龍是生是死。這壹切都成了壹個未解之謎。
丁龍是壹個神奇的存在,他的壹生平凡而偉大。人們稱他為聖人壹點也不誇張。他用自己平凡的壹生默默為中國付出,無意回報。他的這壹舉動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簡直就是壹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