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皇後》裏的忠臣被動大夫文和《快樂大夫》裏和喜來樂吵架的王天河,簡直是天壤之別。壹個是後妃們拉攏的對象和權力鬥爭的工具,壹個是寵溺和刻意打壓別人的庸人。
太醫在清朝是怎麽過的?為什麽清朝的太醫往往混得和太監壹樣慘,這絕不是壹般人能做到的?我們不妨從醫生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來解釋。
壹是日常工作繁雜,醫生疲憊不堪。
據說太監每天要伺候皇帝和後宮嬪妃,總是被罵被罰,工作又累又雜,還被人看不起。其實在工作強度上,太監是有分工的,不會太累。比如有掌管皇帝衣服鞋襪的服裝監,有掌管皇宮衛生的直殿監。但太醫的工作比起太監來,要麻煩得多。
見皇帝有很多步驟。
太醫給皇帝看病的程序很復雜。有六個程序:首先要組成團隊,由醫院大使、醫師、部長組成專門的工作班。三個人互相負責,互相監督。二是壹起咨詢診斷,三是壹起選藥,壹起封藥,寫名字。
第四,在* * * *的監督下,煎藥。第五,煎好後壹起嘗藥。把兩劑放在壹起煎,分成兩份,壹份給禦醫、朝廷判官、宮中太監先嘗,壹份給皇帝服用。六是將診脈病例和處方保存在檔案中備查。覲見皇帝有六道程序。
且不說皇帝的病有多復雜,需要什麽樣的聽、聽、問,還要熬多久的藥等等。所以在電視劇裏,我們看到皇帝不時被毒藥毒死。
其實從明朝開始就制定了這種復雜的用藥、收藥、品藥的制度,基本不存在被毒品毒害的風險。但是,這個制度真的把醫生和太監累死了。真的是皇帝的病,治太多醫生都累死了!
太多醫生責任多,經常加班。
太醫不僅要日夜值班,還要見皇上,煎藥。皇帝出門也需要有聖駕陪同,有時還要咨詢皇帝指定的王子、公主、額頭等人。此外,還要儲存各省進貢的藥材,有時是皇帝專門送來的,還要救治患病的俘虜和滿漢軍民,可以說是非常廣泛。
它不僅對象廣泛,責任也多。它不僅治療皇帝、皇後和王子,還可以預防疾病。皇帝和皇後的日常保健,如“請安心”、“開平安鐵”等,也是太醫們費心的,也是督促他們按時吃藥。執勤也按級別分為“特別簡單犧牲”、“內直犧牲”、“外直犧牲”。
“特簡祭”是指皇帝任命的醫官出席,隨時負責皇帝的診斷,皇帝有什麽問題必須隨叫隨到。據《清宮醫案研究》記載,乾隆皇帝曾派太監值班,問內廷醫官“舌燥上顎如何治?”用什麽藥?"
這麽簡單的問題,應該問值班醫生。可想而知,正常情況下,要藥會非常頻繁。“內直祭”由下級官員和醫生擔任,白天在外院值班,晚上和太監壹起在宮裏值班,責任也很大。
還有壹種“外拜”等待寧壽宮、慈寧宮、幹青宮、中翠宮。地點是東西藥房,由宮廷大使、宮廷法官、醫師和官員分兩班。那我睡哪裏?據說在圓明園的東南方有壹個專門用來休息的“辦公室”,但早已不見了。
沒完沒了的考試,沒完沒了的書
就像科舉選拔壹樣,太醫院也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層層晉級。從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優秀醫學人才,進入泰醫院後,要從最底層的醫生做起,進入醫學博物館學習,也就是所謂的醫學生。他們需要接受壹年兩個季節,即春天和秋天。
考試內容在《醫宗金鏡》、《金匱要略》、《內經》等醫學書籍中。每六年舉行壹次盛大的“考試”,除了宮廷大使、宮廷法官和醫師之外,所有的學生都要參加。考試成績壹般作為晉升的重要依據。要被提升,妳必須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壹般來說,從壹個最底層的醫生到壹個醫師需要十年的時間,需要記憶醫術,積累臨床經驗。
第二,工資微薄,但妳冒著掉腦袋的風險。
工作條件差,如果能得到周圍人的尊重,也是壹種補償。但太醫們的地位似乎並不高,也有被斬首的危險。
工資很低
院使的月薪是每月三兩銀子。除了院使相當於五品官,工資更高,普通醫師,官七品官,月薪二兩。官至醫者,月薪不過壹兩五。如果按照購買力核算,壹兩銀子等於200人民幣左右,那麽醫院的工資只有600左右。
禦醫只有400元,和太監每月22元工資壹樣。當然,如果妳看好看病,往往會得到皇帝的後妃或者王子們的獎勵。但總體來說,地位和工資都有點低。
經常受到威脅並被斬首。
固化太多是高危職業。因為和皇室打交道需要很高的心理素質。正所謂“國子監的文章,國子監的藥方”,都是燙手山芋。因為皇帝掌握著生殺大權,太醫可能壹句話獎勵,也可能壹句話牽連九族。
所以,不管妳有多熟練,在對待這些達官貴人的時候,妳都會害怕。所以開藥的時候不敢大劑量,不敢開猛藥。只要註意壹些溫性的藥物或者補品就可以了。所以往往不是很有效。清朝的皇帝懂點醫術,如果藥方開錯了,不符合皇帝的意願,也會被質疑。
史書中多次記載康熙、乾隆、光緒等當面斥責太醫的藥方延誤病情,是庸醫。據說康熙皇帝在位時,曾派他的禦醫劉聲芳和李德聰去見壹位將軍。當內科醫生診斷他患有夏季濕熱時,他使用了養胃益胃的藥物。康熙皇帝大罵:“妳們都是學醫膚淺,不善於學習醫術,所以救不了人!”
同治和光緒皇帝都病死了,救治他們的朝廷使者和朝廷法官都被判了罪。慈禧太後也不擅長治太醫。《禦香錄》記載了太醫為慈禧太後治病時的情景:四位太醫恭恭敬敬地在慈禧太後面前磕了九個頭,然後跪著走到慈禧太後所坐的前面。
兩邊各有兩個人用手帕小心翼翼地摸著太後的脈搏。過了很久,他們換了邊,又摸到了脈搏。四五十分鐘,醫生們從頭到尾都不敢擡頭,緊張程度可想而知。
第三,身處底層,卻經常被卷入政治鬥爭。
即使工作很苦很累,被人看不起,如果妳能清清白白過日子,也能很好的完成。但在宮廷裏沒那麽簡單。太醫們面對的是皇室和大臣,政治鬥爭絕對無處不在。當然,太醫也不能置身事外。如果他們想被提升,他們必須取悅他人。
從進帝國醫院到成為醫師基本需要十年,然後當醫院評委和醫院大使估計需要高超的醫術和良好的人脈。畢竟固化的推廣太需要和有實力的人搞好關系,這是中國的歷史特色,任何行業都不例外。
據說慈禧當政時,醫生們為了討好她,爭相為她研制美容藥方。還有,如果想升職,單純通過體檢有時候是不行的,因為有時候考試會出大問題。因為太醫院是禮部的,禮部的人管醫生,業務上不太對。
據說有壹次,清朝的壹個侍郎仁和密不是醫學出身,卻尊崇神聖的生命去考太醫院的官生。結果問題不在範圍內,讓學生無所適從。所以,既然要學醫,要學會見風使舵,那還有什麽時間和機會擺架子呢?
經常無緣無故卷入法庭鬥爭。
朝廷險惡,政治鬥爭復雜。壹不小心就會死。劉禹鐸是雍正時期的名醫,醫術高超,被雍正譽為“當代第壹名醫”。有壹次,劉禹鐸奉命去見、和孫三位大臣,以為他們都成了不治之癥。
雍正帝勃然大怒,斥責他之前與雍正的弟弟們縱容,於是將他革職,直到雍正帝去世才起用。無緣無故卷入政治鬥爭是壹場災難。
四。結論
俗話說“同伴如虎”。在封建時代壹個權力無限的皇帝身邊,即使他的醫術再高明,他終究只是皇帝的奴隸,他的生死由他人操縱。比如名醫華佗診治曹操痛風卻最終鋃鐺入獄而死。後世可能會有很多先例。
所以,在壹個封建社會,再高超的醫術,也無法控制民眾的偏見和險惡的社會。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現代社會,醫務工作者只有做好醫患溝通,尊重醫生,理解和相信醫學,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
但醫生也需要保持低調,鉆研醫術,以治病救人為己任,培養醫德,才能得到社會的尊重。正是有了疫情期間湧現出的壹大批像鐘南山這樣醫德優秀的醫生,我們國家的人民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參考資料:
許仕林:古代宮廷醫患關系非常緊張,發表在《保健指南》2016;
翟,段曉華,等。淺析清代太醫院的值班制度和調度制度:發表於中國醫學史雜誌,第1期,2014;
閻崇年:明清皇帝是怎麽看病的??探秘皇家醫院,看歷史,第5期,2065 438+03;
段乃器:明清皇家醫院醫官培養制度研究,山東師範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