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積液是全身性胸部疾病的壹部分,其病因和治療尤為重要。在糾正原因後,泄漏的液體通常可以被吸收。滲出性胸膜炎的常見疾病有肺結核、惡性腫瘤和肺炎。
第壹,大多數結核性胸膜炎患者對抗結核藥物的治療效果是滿意的。壹般少量胸腔積液不需要抽吸或僅用於診斷性穿刺。胸腔穿刺不僅有助於診斷,還可以減輕肺部、心臟和血管的壓力,改善呼吸,防止纖維蛋白沈積和胸膜增厚,防止肺功能受損。液體抽出後,中毒癥狀可減輕,體溫下降,有助於迅速恢復受壓的肺。大量胸腔積液每周抽2 ~ 3次,直至胸腔積液完全吸收。每次泵出的液體量不應超過65,438+0,000毫升。過快和過多的液體泵入可使胸腔壓力急劇下降,導致肺水腫或循環障礙。這種肺復張後的肺水腫,是由泵入胸液迅速產生的,表現為劇烈咳嗽,氣短,咳出大量泡沫樣痰,雙肺有濁濕羅音,PaO2 _ 2減少,X線有肺水腫征象。應立即吸氧,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利尿劑,控制進水量,密切監測病情和酸堿平衡。如出現“胸膜反應”,表現為頭暈、冷汗、心悸、面色蒼白、脈細數、四肢發冷,應立即讓病人停止活動,仰臥,必要時皮下註射0.1%腎上腺素0.5毫升,密切觀察病情,註意血壓,防止休克。壹般情況下,胸腔積液抽出後,不需要向胸腔內註射藥物。
糖皮質激素可減輕過敏和炎癥反應,改善中毒癥狀,加速胸水吸收,減少胸膜粘連或胸膜增厚等後遺癥。但也有壹些不良反應或導致結核的擴散,應認真掌握適應證。急性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全身毒性癥狀嚴重,胸腔積液過多者,可用抗結核藥物和糖皮質激素治療,壹般為潑尼松或潑尼松龍25 ~ 30 mg/d,分三次口服。當體溫正常,全身中毒癥狀緩解消退,胸腔積液明顯減少時,應逐漸關劑量,甚至停藥。戒斷速度不能太快,否則容易出現反彈現象,壹般療程在4 ~ 6周左右。
二、膿胸是指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胸膜腔感染性炎癥,伴有混濁的外觀和膿性胸膜滲出液。細菌是膿胸最常見的病原體。大多數細菌性膿胸與未能有效控制細菌性胸膜炎有關。少數膿胸可由結核或真菌、放線菌、諾卡氏菌等引起。目前感染性胸腔積液中最常見的病原體是革蘭陰性桿菌,其次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假單胞菌如銅綠假單胞菌和大腸桿菌在革蘭氏陰性桿菌中很常見。厭氧菌作為膿胸的常見病原體也得到了廣泛的證實。膿胸並發肺炎往往是單壹細菌感染。如果是肺膿腫或支氣管擴張合並膿胸,多為混合細菌感染。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中,真菌和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非常常見。
急性膿胸通常表現為高燒、衰竭和胸痛。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積液,促進肺復張,恢復肺功能。膿胸的致病菌應盡早應用有效的抗菌藥物,全身和胸腔內給藥。引流是膿胸最基本的治療方法,采用反復抽吸或閉式引流。可用2%碳酸氫鈉或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胸腔,然後註入適當的抗生素和鏈激酶,稀釋膿液,利於引流。少數膿胸可以通過用開水在肋骨之間密封瓶子來排出。對於支氣管胸膜瘺患者,不宜沖洗胸腔,以免傳播細菌。
慢性膿胸包括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衰竭、杵狀指(趾)等。治療時應考慮外科胸膜固定術。另外,壹般的支持治療也很重要,要給予高能量、高蛋白、維生素的食物。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維持酸堿平衡,必要時多次少量輸血。
三、惡性胸腔積液惡性胸腔積液多由惡性腫瘤進展引起,是惡性腫瘤晚期常見的並發癥。比如肺癌伴胸腔積液已經是晚期了。影像學檢查有助於了解肺部和縱隔淋巴結的範圍。鑒於其胸腔積液生長迅速且持續存在,常因大量積液壓迫導致嚴重呼吸困難甚至死亡,需反復穿刺胸腔積液,但反復抽吸會造成蛋白丟失過多(1L胸腔積液含40g蛋白),治療難度很大,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正確診斷惡性腫瘤及組織類型,及時進行合理有效的治療,對緩解癥狀,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全身化療對壹些小細胞肺癌引起的胸腔積液有壹定療效。對於有縱隔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局部放療是可行的。胸腔積液抽吸後,胸腔內註射抗腫瘤藥物,包括阿黴素、順鉑、氟尿嘧啶、絲裂黴素、氯硝柳胺、博萊黴素,是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助於殺死腫瘤細胞,減緩胸腔積液的產生,引起胸膜粘連。胸腔內註射生物免疫調節劑,如短小棒狀桿菌疫苗(CP)、IL-2、幹擾素β、幹擾素γ、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細胞)和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是近年來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成功方法,可抑制惡性腫瘤細胞,增強淋巴細胞的局部浸潤和活性,使胸膜粘連。為了堵塞胸膜腔,可采用胸腔插管引流胸腔積液,然後註入胸膜粘連劑,如四環素、紅黴素、滑石粉等,使兩層胸膜粘連,避免胸腔積液的再次形成。若同時註射少量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可減輕疼痛、發熱等不良反應。盡管有上述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預後很差。
胸腔積液應該怎麽治療?胸腔積液是全身性胸部疾病的壹部分,其病因和治療尤為重要。在糾正原因後,泄漏的液體通常可以被吸收。滲出性胸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