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壹兩年的全面收集整理,清宮中藥方劑1300余首,包括風痰、傷寒、暑濕、燥火、滋補、脾胃、痰咳、氣滯、泄瀉、眼瘡、婦科、小兒、咽喉、口腔牙齒、雜病治療等。,而且大部分都是瘡方(660。劑型有丸、膏、散、丸、酒露、含片、餅、糕等。總結清宮方的命名方法,典型的方名為組成藥物-功效主治-劑型,如黃連上清丸等。更多的是以組成藥物命名,如益母草膏;多以功效主治命名,如布依炎陵露;也有根據制備和服用特點命名的,如紫雪和巴厘粉。也有壹些特殊的名字,如諸葛邢俊散和大勞爾丸,其中包含了歷史和文化典故。
清代的方劑學和方劑學,醫學理論豐富,大多精當。比如陳香化氣丸講氣血,其他方劑講脾胃、小兒、婦科、眼科、痰、瘡、暑濕等。固安沈心丸、金龜子丸、崔賢丸、孔笙丸論述了補益的理論。至於清宮中藥的配伍,檔案中很少提及,僅在七寶眉州丹、瓊玉膏、威爾支竹丸中有配伍說明。但根據五運六氣理論,兩輝大金丹和戴天玄化丸在不同年份作為君用的藥物不同,說明清朝在修藥時還是很註重君、臣、佐、使的配伍的。
清宮專利藥對藥物的加工非常講究。在修合成藥之前,所有的藥材都要經過炮制,但與半夏、貝母、檳榔、黑豆、杏仁、黃芪、香附丸、大黃丸、苦楝丸、九轉黃精丹壹樣,經過炮制後才能作為成藥。也不怕炮制後的藥材修復,比如仁水大金丹、龜齡集的秘制修復工藝。清宮中藥的服用方法有很多種。除了白開水,還有鹽湯、米湯、姜湯、酒、茶、蜂蜜水、棗湯、梨湯、蓮藕湯。往往需要配合其他湯引經據典;也有很多配方可以根據癥狀進行調整。標註“孕婦勿服用”的中成藥有56種,藥丸處方檔案中有近壹半的中成藥說明了註意事項和禁忌,強調需要調整心情、飲食、生活方式等。
清宮專利藥的方子既小又大方。含壹味藥的方劑有24個,含二味藥的方劑有44個。共有22個處方,包含30多種藥物,其中內服的田慧再造丸包含55種中藥,活絡丹包含52種中藥,外用的金不換軟膏包含86種中藥,是最大的處方。清代成藥中有毒藥材配方較多,有砒石汞13種,附子38種,雄黃93種,朱砂167種。梅花斑舌丸和紫金錠含有多種毒性成分,但現代臨床報告表明,它們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其抗腫瘤作用值得進壹步驗證和研究。清宮方約有三分之壹的方劑可以認為是通知方。
從方劑名稱來看,藥丸方劑檔案中方劑的來源,金元時期占26.5%,宋代占26.3%,明代占25.6%,唐代占8.5%,清代占5.7%。具體來看,宋代《和記舉方》所寫方子較多(12.7%),其次為明代龔廷賢(9.2%)、元代朱丹溪(8.8%)、明代王肯堂(8.3%)、元代李東垣(6.6%)、唐代孫思邈、晉劉河間、宋代何勇。所以清宮中藥的方劑可謂“博采眾家之長”,汲取了歷代中成藥經驗的精華。新中國成立後,以丸劑處方檔案為代表的清代處方有30%(128片)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表明清代處方相應的專利藥得到了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