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竹樓的造型是幹欄式建築,屋頂呈“人”字形。西雙版納屬熱帶雨林氣候,雨量充沛。“人”屋頂容易排水,不會造成積水。戴家的竹樓壹般來說都是兩層的高層建築。高層建築是為了防止地面受潮。竹樓底層壹般無人居住,是飼養家禽的地方。樓上是人住的地方。這層樓是整個竹樓的中心。室內布局很簡單,壹般分為兩個部分,壹個大廳,壹個臥室。大廳位於木梯入口處,比較開闊。中間有壹個很大的竹席,是招待來客和商量事情的地方。大廳外有陽臺和走廊。陽臺的走廊裏,放著戴家最喜歡的用水工具,如竹筒、水缸等。這裏也有傣族婦女。壹般大廳裏有壹個火坑,火坑上放壹個三角支架,用來放置鍋、水壺等炊具,就是做飯的地方。從正廳走過去是用竹柵欄或者木板隔開的臥室,臥室地板上也鋪著竹席,是壹大壹小休息的地方。整個竹樓非常寬敞,空間大,遮擋物少,通風條件極佳,非常適合版納潮濕多雨的氣候。
整個竹樓的梁、柱、墻、配件都是用竹子做的,竹樓的每壹部分都有不同的含義。走進竹樓,就像走進了傣家的歷史文化,傣家的主人會壹壹告訴妳它的含義。竹樓頂梁的柱子叫“落柱”,是竹樓中最神聖的柱子。不能靠著,隨意堆東西。它是保護竹制建築免遭災難的象征。建造新建築時,人們經常把樹葉墊在柱子下面。據說這樣會更紮實。竹樓裏除了頂梁和大柱,還有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樓中間的粗柱代表男性,邊上的短柱代表女性。屋頂象征鳳尾,墻角象征白鷺的翅膀。
以前傣族人的等級和輩分是很嚴格的,這壹點在竹樓的建造上也很明顯。比如長輩居住的樓房柱子不能低於6尺,樓房要比樓底高6尺。房間沒有字架,極其寬敞明亮。竹樓的木梯也有規定,壹般在9級以上。年輕壹代的竹樓普遍較差。第壹,身高比老壹輩低。其次,木梯只能在7級以下,室內結構簡單很多。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雲南美麗的竹樓,還可以在許多旅遊景點欣賞其獨特的風格。無論妳在哪裏,只要走進竹樓,迎接妳的都是不壹樣的精彩。
解放後,特別是近年來,傣家竹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部分的竹樓都改成了木樓或竹樓,茅草屋頂改成了木屋頂或瓦屋頂。棕櫚室周圍也要裝上木質欄桿,靠著欄桿可以俯瞰小花園的幽徑。建築打開玻璃窗,掛上漂亮的窗簾,讓古老的竹制建築有了現代的色彩和不壹樣的味道。
走在傣寨,經常可以看到壹排排高大的仙人掌墻。仙人掌長滿了刺,可能對保護家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其實傣族人的門很少鎖的。所以,長滿刺的仙人掌只能是亞熱帶植物雕琢的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