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腫瘤醫院
袁長進(湖南第壹中醫)作如下介紹:
1.黨參、黃芪、炒白術、炙甘草等。補中氣,溫清熱;炒薏苡仁、茯苓、陳皮等。健脾和中;柴胡、升麻、陳皮。
上述治療癌性發熱的中藥主要用於治療胃癌、結直腸癌、賁門癌、食道癌、絨毛膜癌、卵巢癌等各種惡性腫瘤手術或化療後體虛發熱。癥狀為體熱,熱勢或高或低,或高或低,比疲勞後發病更明顯,並伴有頭暈、氣短、懶言、少食便溏,甚至心悸、自汗,易感冒;舌質淡胖,邊緣有較深的齒痕,脈沈弱。
2.鱉甲、知母、白薇、柴胡等。滋陰清熱;麥冬、生地、天花粉、石斛等。百合、山慈菇、浙貝母、沙參、膽南星等。化痰清熱,軟堅散結;可配以生蓮藕汁、甘蔗汁、菱角汁、蘆根汁、梨汁等涼性之品飲用,或百合、銀耳、蓮子、甲魚、甲魚、貽貝等涼性之物作湯食用,作為輔助飲食。
該治療癌性發熱的中藥主要用於治療鼻咽癌、口腔癌、扁桃體癌、肺癌、食管中上段癌等因放療後陰虛津虧引起的發熱。癥狀為低度纏綿,午後至夜間加重,手足灼熱,心煩易怒,口幹咽燥,口幹口渴,痰少尿粘;舌紅或幹裂,舌苔薄甚至剝脫無苔,或苔幹無液,脈細而數。
3.牡丹皮、梔子、柴胡、薄荷、川楝子、郁金、枳殼等。疏肝解郁,清肝解暑;黃芩、金錢草、茵陳、茯苓、澤瀉、半枝蓮、薏苡仁具有利膽退黃、利尿清熱的作用。
該治療癌性發熱的中藥主要用於治療肝癌、膽囊癌、胰頭癌引起的發熱。癥狀為寒熱交替,時輕時重,伴有脅痛、口苦、情緒急躁,甚至煩躁不安、厭食、腹脹、嘆氣,或目黃、體黃、小便黃、大便稀;舌紅,苔薄黃或膩,脈弦或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