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別名
紅藤
2.性味和功效
味苦,性平。功效:清熱解毒,活血祛風。
3.傳統應用
主治:腸癰、乳癰、風濕關節痛。
4.傳統藥方
1,紅藤湯(鏡月全書):中午前服紅藤,下午服紫花地丁,治腸癰;
2、紅藤湯(經驗方):紅藤、虎杖、刺五加、秦皮、車前子,治痛風。
5.主要成分
莖含有更多的單寧。
6、藥理作用
具有抑菌作用,對多種細菌有極其敏感的抑制作用。
7.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闌尾炎和乳腺炎。
2、風濕性腰痛的治療。
3.治療急性和慢性痛風。
8、劑量和用法
藥典劑量:9 ~ 15g。
臨床用量:9 ~ 15g。
高劑量:15 ~ 60g。
用法:水煎服,外敷。
9.臨床經驗
(1)關於治療痛風
用於治療急性痛風、手腳紅腫熱痛,將紅藤30 ~ 60g水煎,相當於虎杖、黃芩、生地、郁金、五加皮,能清熱活血,具有快速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高尿酸甚至尿酸鹽結石的慢性痛風患者,含有秋水仙堿成分的紅藤、百合、山慈菇、虎杖、生地、牡丹皮、秦皮等也能使病情慢慢好轉。
對於高尿酸血癥和慢性痛風,我的經驗是紅藤湯(紅藤、虎杖、秦皮、車前子、絡石藤等。)服用兩三個月以上可以慢慢將尿酸降至正常。其機制可能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加速尿酸排泄。這與別嘌醇抑制嘌呤分解的機理不同。對於尿酸極高且頑固的患者,中西藥合用可加速尿酸下降。
(2)關於關節炎的治療
紅斑狼瘡的治療已有報道。我們臨床上用於風濕病患者,既有感染也有關節疼痛,對風濕病急性發作時的關節炎腫痛有很好的效果。例如風濕熱、狼瘡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3)急性外科感染
中藥內服外敷治療急性乳腺炎效果良好。紅藤相當於蒲公英和金銀花。
《凈月全書》紅藤湯在500年前是壹種非常先進的治療腸癰的方法,在當時壹定挽救了壹部分急性闌尾炎患者。這類似於2000年以前張仲景的薏苡仁附子敗醬散、大黃牡丹皮湯治療腸癰,可用於急性闌尾炎的不同階段。
隨著現代外科的發展,只有少數急性闌尾炎患者在特定情況下可以保守治療。中藥紅藤、敗醬草、紫花地丁、盛駿、木香、檳榔同用,並配合針灸。
10,副作用
(1)文件記錄
四川中藥誌:無毒。
(2)臨床觀察
無毒,常規劑量下無不適反應。長期使用無明顯副作用。紅藤在高劑量時有胃部不適反應。藤是苦的,要註意保護腸胃功能。
11,配伍處方
①治療痛經:紅藤9-15g,益母草9-65438 g,仙鶴草9-65438 g。用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區系)
②治療出血性虛脫:紅藤15g,仙鶴草65438 g,白茅根65438 g。用水煎服。(湖南藥理學)
③跌打損傷的治療:紅藤、骨碎補適量。* * *搗爛敷傷口。(湖南省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療風濕性腰腿痛:紅藤9克,牛膝9克,青皮6克,長春7克,朱砂7克。用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⑤治療腸胃炎腹痛:紅藤9 ~ 15g。用水煎服。(《浙江常見民間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