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辛,苦,溫。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辛而散,苦而導,既入血又入氣,能滯血行氣,祛瘀止痛;內能促進臟腑氣血,外能透絡,可用於氣滯血瘀的壹切疼痛證。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乳香具有鎮痛、抗炎、升高白細胞、加速炎癥滲出和排泄、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本草綱目》:“乳香,活血祛風,舒筋止痛之藥也……芳香馥郁,活血排膿,通氣化滯為專功。”跡象與乳香相似。常與乳香配伍,區別在於乳香有行氣舒筋的傾向,故常用於治療痹證。沒藥有活血化瘀的傾向,常用於治療重度血瘀氣滯。《本草綱目》:“乳香能活血,沒藥能散血,二者均有止痛消腫生肌之功,故常同用。”《西醫熱錄》:“乳香與沒藥,同用,為通臟腑,通經絡之要藥...外用散劑用於瘡瘍貼敷,可解毒消腫,生肌止痛。雖是開藥,但不會耗氣血,是良藥。”
這兩種藥物在中耳炎中合用,可以達到理氣活血、通經活絡、疏通臟腑、消除肝膽濕熱的作用。從中醫整體治療理念入手,通過理氣解郁,恢復機體功能,化解耳郁之邪,中耳炎是可以徹底治愈的。腎在耳,所以真的是因為水在金。都說肺主氣,壹身之氣透耳,故能聞。所以任何人治療耳疾,首先要理氣解郁。”——青城文友《醫筆記·耳》為聽覺之耳,為清靈之識,青陽市集通俗之地。無論是什麽原因引起的耳病,其發病機理都是由於邪氣使耳孔不通,氣道不通所致。”《古今醫學體系》中說:“耳病綜合癥是由氣道堵塞引起的......“所以治療中耳炎,壹般要用理氣解郁的方法,結合活血行氣,扶正祛邪,使清楊燦之氣上行而虛,這是自效的。乳香粉與乳香、沒藥、冰片配伍,大大提高了其活血行氣、通竅開竅的功效,用藥簡潔,選藥精細,達到了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