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歷史地位的變遷:武當之名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漢末至魏晉隋唐,是求仙學道者的隱居之地。宋代道經首次將傳說中的真武神與武當山聯系起來,將武當山作為真武的發源地和騰飛之地。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立烏當縣。
唐朝貞觀年間(627 ~ 649),唐太宗召簡瑤到武當山求雨。建造“五龍殿”。
在唐甘寧時期(896-897),武當山被列為第九個“七十二福地”。
武當山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焦璇大師張留孫在武當山向先祖忽必烈報告後,忽必烈信以為真。
元朝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被封為“武當福地”。
明朝永樂十年(1412),開國者命辛、、右工部侍郎、工部尚書淳率領軍民二十余萬,對武當山進行大修。
明朝永樂二十壹年(1423),歷時12年,在大嶽太和山修建大小寺廟33座。
明朝嘉靖三十壹年(1552),世宗命工部右侍郎路捷重修武當山行宮。
1961年,金典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2月22日,紫霄宮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 165438+10月8日,武當山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88,1年6月,“治天下·玄月”石牌坊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 12 15,南燕宮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 12 17,“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1年7月,玉虛宮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當山
2007年5月,武當山玉虛宮修繕工程開工。
2012武當山特區推出武當大興600年大型系列活動20余場。
2012年7月25日,武龍宮景區正式投入開發建設。
2065438年8月1日,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於震宮頂進工程正式啟動。
2012年9月27日,武當山玉虛宮修繕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