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膿皰瘡【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12版。化學品和生物制品]
痂疹[湘雅醫學詞典]
膿皰瘡[湘雅醫學詞典]
膿皰病[朗道漢英詞典]
3西醫膿皰病膿皰病又稱黃水瘡[1]和傳染性痂疹,是由化膿性球菌感染[1]引起的壹種急性、常見的化膿性和感染性皮膚病。主要病原體是金黃色葡萄球菌[1]。主要表現為丘疹、水皰或膿皰[1]。接觸感染可在兒童中流行[1]。迅速蔓延。
表現為紅斑、丘疹或水皰,很快轉為膿皰。水泡的流體線清晰渾濁,成群分布。水皰有半月形積膿現象,皰壁薄,易破。很容易暴露面部、頸部和四肢。瘙癢重者可伴有高熱、淋巴結腫大或敗血癥,病程多為1~2周。
3.1疾病別名傳染病膿痂疹;膿皰病
3.2疾病分類皮膚科
3.3膿皰瘡病因詢問是否有瘙癢性皮膚病、貧血、糖尿病、營養不良等病史,是否有反復發作。
3.4膿皰病的病理生理學膿皰病的特點是在角質層和顆粒層之間形成膿皰,膿皰中含有許多中性粒細胞、纖維蛋白和球菌。球菌更常見於細胞外或中性粒細胞內。偶爾,在大皰底部可以看到壹些棘層松解細胞,這是中性粒細胞溶解的結果。水皰底部棘層可見海綿形成和中性粒細胞浸潤。真皮上層也出現炎癥反應,表現為血管擴張充血,血管周圍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中度炎性浸潤。
3.5膿皰病的臨床表現膿皰病多見於兒童,多見於夏秋季多汗悶熱天氣[1]。
常見於面部和裸露部位[1]。也可以擴散到全身。
皮損為丘疹、水皰或黃色膿皰,周圍發紅,皰壁薄,易破,膿液幹燥結痂,愈後無疤痕,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可能會出現大膿包[1]。
壹開始皮損是散在的紅斑或丘疹,很快變成水泡,形狀像米粒到黃豆大小。它們很快化膿變濁變成膿包,膿包開始飽滿緊繃。數小時後或65,438+0-2天,膿液沈積,形成半月形膿液堆積現象。這時候水泡壁薄而松弛,很容易破。破裂後呈現濕潤潮紅的糜爛瘡面,流出黃色的水。如果膿液溢出到其他地方,會引起新的膿皰。
自覺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壹般無全身癥狀,但廣泛而嚴重的皮損可伴有發熱、寒戰和全身不適。常可引起附近饕餮核腫脹疼痛,易並發腎炎、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
嚴重者可出現鄰近淋巴結腫大,可伴有發熱[1]。
病程長短不定,少數可延長至數月。
3.6膿皰病的分類膿皰病分為兩種:尋常型膿皰病和深部型膿皰病。
3.6.1尋常型膿皰病尋常型膿皰病常流行於托兒所等兒童集中的單位,尤其是夏秋季。最初是小米黃豆那麽大的丘疹或水皰,很快潰爛,水皰壁薄易破,周邊潮紅。水皰破後變成紅色粟粒面,幹燥後形成厚厚的黃色痂,愈合後不留疤痕,易向周圍擴散或感染他人,可並發淋巴管炎。治療用磺胺類或青黴素,外用新黴素軟膏等。
3.6.2深部膿皰病深部膿皰病又稱疥瘡,最初為炎性水皰,很快轉變為膿腫。炎癥繼續加劇,膿腫分解,向下破壞深層組織,形成小潰瘍。周圍有炎性紅暈,表面有褐色痂。在嚴重的情況下,如牡蠣殼,結痂後會留下疤痕和色素沈著。自覺瘙癢疼痛,多見於小腿,也可見於其他部位,附近淋巴結腫大,可自行感染,治療尋常性膿皰瘡。
3.7膿皰瘡的診斷是1。多見於兒童,多見於夏秋季多汗悶熱天氣[1]。
2.常見於面部和裸露部位[1]。
3.皮損為丘疹、水皰或黃色膿皰,周圍發紅,水皰壁薄,易破,膿幹結痂,愈後不留疤痕,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可能會出現大膿包[1]。
4.嚴重者可出現鄰近淋巴結腫大,可伴有發熱[1]。
5.可能發生接觸感染[1]。
3.8水痘,壹種需要與膿皰瘡相鑒別的疾病,多見於冬春季。發病前常出現發熱、全身不適等癥狀。皮損為從綠豆到黃豆大小、形狀相同的水皰,呈向心性分布,輕度膿痂,侵犯黏膜。
膿皰瘡常由虱子、疥瘡、濕疹、蟲咬皮炎等引起。膿包壁厚,破開後沈入窩中,形成厚厚的痂。
3.9膿皰瘡的治療方案3.9.1根據皮膚科的壹般護理,面部癤腫,尤其是位於危險三角區的部位,不宜擠壓。
3.9.2癥狀較輕的患者應註意局部清潔,可外用1%紅黴素軟膏,每日兩次[1]。
避免局部使用激素類藥物[1]。
①初學者可用熱敷、理療,或用2%碘酊、0.5%氯黴素二甲亞碸外用;
②癤破前可用膏藥、純魚石脂軟膏或理療;有膿腫形成者應切開引流,排出膿栓。
3.9.3全身治療對於有發熱、多發性癤腫等全身癥狀的患者,可使用磺胺類或抗生素。
皮損廣泛,全身癥狀明顯的患者,可口服抗生素1周,如阿莫西林、頭孢氨芐、頭孢拉定[1]。
3.9.4中藥治療①癤腫熱痛初起者,可清熱解毒,宜服仙方活生飲;②全身癥狀較重,口渴喜飲者,宜服犀角地黃湯或黃連解毒湯;(3)若體質虛損或久治不愈,膿液雖已成熟,宜扶正祛邪,服托裏膿湯。
3.9.5復發性毛囊炎或癤①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瘙癢性皮膚病、慢性病變、糖尿病等;②提高免疫功能:可使用自身疫苗或自體血、轉移因子、左旋咪唑、丙種球蛋白等。
3.10膿皰瘡的預防(1)大力開展健康教育,註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及時治療各種瘙癢性皮膚病。如有痱子或皮膚瘙癢疾病,應避免搔抓,及時治療。
(2)應妥善隔離患者,接觸衣物應及時消毒[1]。特別是在集體單位,孩子接觸過的衣服、毛巾、器皿都要消毒。如果在托兒所、托兒所、幼兒園發現有此病的兒童,應立即隔離,並對生活環境進行消毒。
(3)避免劃傷,防止自身感染[1]。
4中醫膿皰瘡西醫的膿皰瘡相當於中醫的膿皰瘡。
黃色液體潰瘍[2]是這種疾病的名稱[3]。是指以膿皰、結痂、流黃水、浸水、瘙癢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病[2]。這是壹種傳染性膿皰病[3]。見《正宗外科學》第4卷。黃水瘡又稱滴水膿瘍、黃水粘瘡[3]。表現為面部、四肢等裸露部位出現膿皰、膿腫。多見於兒童,好發於夏秋季,可並發腎炎、敗血癥,應與水痘、膿腫相鑒別。暑濕蘊結證治宜清熱解暑,利尿解毒,方藥以清熱解暑湯加減;脾虛濕阻證宜健脾滲濕,可用沈淩白術散加減。
4.1膿皰瘡的癥狀《外科真實性黃色潰瘍》中說:“黃色潰瘍突然在頭、面、耳產生黃色水皰,破開脂肪水,瞬間裂開,較為疼痛。”
剛開始時,皮膚的患處開始發紅,隨後出現類似小米的水皰,逐漸增大。水皰液初透明,後混濁,基面潮紅,後成膿皰,癢痛,撓黃水,擴散,水幹後瘡面愈合[3]。常發生於兒童頭面部、耳頸部,嚴重者可擴展至全身[3]。常流行於夏秋季節[3]。由於接觸感染和自身接種,容易在托兒所、幼兒園或家庭傳播。相當於西醫的膿皰瘡。
4.2膿皰瘡的病因病機是由於脾胃濕熱過盛,也是風邪所致[3]。
夏秋季節氣候濕熱,暑濕海客於肌膚,使氣機不暢,汗液排出,抑制濕熱,熏蒸。如果小兒體質虛弱,皮膚嬌嫩,肌理不固,汗多濕重,護理不當,夏季濕邪毒襲,更易引起此病。反復發作者,濕熱邪毒長期郁結,可致脾虛失運。
4.3膿皰瘡中醫治療宜祛風勝濕,清熱涼血,內服升麻消毒飲加蒼術、黃連;感冒者服小風散;濕熱重者,魏萍散加黃芩、黃連[3]。
4.3.1暑濕蘊結4.3.1.1癥狀膿皰密集,顏色發黃,周圍發紅,爛面鮮紅;口幹、大便幹燥、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
4.3.1.2辯證分析:夏季暑熱被濕熱之邪熏蒸,積於皮膚,故膿皰密集,色黃,四周發紅,爛面鮮紅;暑熱為陽邪,傷津耗津,則口幹、大便幹燥、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是暑濕的標誌。
4.3.1.3治法:清熱解暑,利濕解毒。
4.3.1.4方劑清舒湯。黃連、梔子等。對於那些因熱而易怒的人應該添加。便秘者,加大黃解郁導熱。
4.3.2脾虛濕蘊4.3.2.1癥狀膿皰稀疏,色淡白色或淡黃,爛面淡紅;伴有食欲差、大便稀;舌淡,苔薄微膩,脈細。
4.3.2.2辨證分析,脾虛失養,濕熱內生,皮膚熏蒸,故膿皰稀疏,色淡白或淡黃,爛面淡紅;脾虛導致食欲不佳,大便稀薄;舌淡,苔薄微膩,脈細,為脾虛濕蘊之象。
4.3.2.3健脾滲濕法。
4.3.2.4方沈淩白術散。若食滯未解,加檳榔、焦三仙,以解氣滯。
4.4中藥外敷治療膿皰瘡對熱盛者,應外敷清葛散或青黛散;濕者外用碧玉粉或石三粉[3]。相當於膿皰病[3]。
膿液過多者,可用適量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千裏光等煎水濕敷或外洗。
膿液較少者,在三黃洗液中加入5%九異丹,混合搖勻,外敷,每日3-4次。
對於局部糜爛的患者,先用明礬溶液洗去膿痂,再去除患處的冰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