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氨吸入中毒表現為鼻炎、咽炎、咽痛、聲音嘶啞。氨進入氣管、支氣管可引起咳嗽、咳痰、痰中帶血。嚴重者可出現咯血並肺水腫、呼吸困難、白色或血性泡沫痰、雙肺大中型水泡。患者有咽部灼熱、咳嗽、咳痰或咯血、胸悶和胸骨後疼痛。
急性氨吸入中毒的發生,大多是由管道破裂、閥門爆裂等事故引起的。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現為呼吸道黏膜刺激和灼傷。其癥狀因氨的濃度、吸入時間和個人敏感程度而異。
急性輕度中毒:咽幹、咽痛、聲音嘶啞、咳嗽、咳痰、胸悶和輕度頭痛、頭暈、乏力、支氣管炎和毛細支氣管炎。
急性和中度中毒:以上癥狀加重,呼吸困難,有時痰中帶血絲,輕度紫紺,結膜充血明顯,喉頭水腫,肺部有幹濕鼾聲。
急性重度中毒:劇烈咳嗽,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氣短、心悸、呼吸困難,喉頭水腫進壹步加重,明顯紫紺,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嚴重氣胸、縱隔氣腫。
擴展數據
氨對人體生理的影響氨無色,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對人體有劇毒。慢性氨中毒可引起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而急性氨中毒則表現為咳嗽、憋氣。
(1)少量泄漏。
疏散該區域的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汽和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聚集的密閉空間,加強通風。
只有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堵漏。應將泄漏的容器移到安全的地方,只有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泄漏物可以被惰性吸收材料如沙子和蛭石收集和吸收。收集的泄漏物應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並貼上相應的標簽進行處置。
(2)大量泄漏。
疏散該處所有未受保護的人員,轉移至上風方向。泄漏處置人員應穿戴全封閉重防化服和空氣呼吸器,采取個人防護措施後,用噴霧水稀釋泄漏區域。通過水槍的稀釋,使現場的氨氣逐漸散去,用無火花工具封堵泄漏點。
向當地政府和“119”以及當地環保部門和公安交警部門報警,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泄漏量和危險程度;是否有人員傷亡及報警人姓名和電話。
百度百科-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