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及其相關障礙是精神病學中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催眠療法最強大的領域。臨床上可以用催眠來達到放松的目的,或者增強對放松的學習。厭食癥和貪食癥患者表現出對體重增加或身材的過度和不合理的恐懼。催眠療法可以作為改善不合理恐懼的輔助治療手段。催眠也可以作為減肥或戒煙時的輔助療法。此外,催眠療法還用於治療心理因素引起的性功能障礙,如陽痿或失眠。
催眠療法也可用於心身醫學。可用於十二指腸或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輔助治療。在心血管方面,焦慮、憤怒等情緒可以通過催眠療法妥善處理,從而在壹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壓。很多哮喘患者擔心哮喘復發,害怕哮喘發作時的痛苦局面。催眠療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緒,減少哮喘發作。壹些在情緒壓力下會惡化或導致的皮膚病,也可以通過催眠療法來穩定情緒,從而得到改善。
催眠可以放松肌肉,改變疼痛的感覺,進而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還可以幫助癌癥患者緩解疼痛,減輕癌癥化療引起的惡心不適,幫助患者對癌癥進行心理調節。但催眠只能作為癌癥治療的輔助治療手段。此外,催眠還用於分娩、手術麻醉和牙科治療時的止痛。讀者應該對上面提到的催眠的各種醫學應用有壹個基本的了解,就是催眠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做。催眠本身沒有治療作用,但它的作用是使人在催眠狀態下更容易接受治療,達到節省時間的效果。因此,催眠療法應被視為輔助療法,不能對其作用有過分的期待,更不能給其披上神秘神奇的外衣,誇大其作用。在人們高度好奇心的驅使下,催眠節目確實吸引了很多觀眾。因此,從倫理的角度來看,催眠節目應該嚴格遵守界限,不應該涉及超出界限的醫療問題。
了解患者精神障礙與其童年期心理創傷的關系,進而緩解其情緒,改善癥狀,是精神病學中的治療方法之壹。但是,在這種狀態下獲得的數據必須小心處理。因為在催眠狀態下,患者陳述的故事不壹定真實可靠,有時故事內容只是患者的臆想或隨機編造。催眠狀態下獲得的數據僅供治療師配合治療時參考,不作為事實認定的證據,必須嚴格遵守。至於有些人相信前世,通過年齡退化建立所謂的前世療法,從生命科學的立場來看,只是披著偽科學外衣的新生代運動,無法通過科學檢驗。
心理健康只能通過長期的努力逐步發展和建立,絕不能指望像變魔術壹樣靠催眠就能很快達到。在社會動蕩和不確定的這壹代,很容易吸引人們對披著偽科學外衣的宗教、理論或活動的興趣。《前世今生》《大腦革命》等似是而非的書籍熱銷,可見快餐文化下現代人內心的渴求。所以,如何讓同胞按部就班看待事務,做到心理健康,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