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嘴唇的變化可以判斷身體狀況。請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診斷。
蒼白的嘴唇
貧血的人,唇色沒有血色,很蒼白。
女性生殖器官有病,嘴唇蒼白。
黑色的嘴唇
消化系統異常:食欲不振、便秘、腹瀉、腹脹、嘴唇發黑。
出現黑色沈積物和黑斑,可能是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或消化道息肉,也可能是梅毒。
嘴唇發黑或有紫黑色斑點的人可能缺乏維生素c。
暴力的嘴唇
由於血液循環不暢,它容易患心臟病、貧血和中風。
極寒時,身體末端血液循環不暢,嘴唇青紫。
深紅色的嘴唇
當妳發燒時,妳的嘴唇是深紅色的。
心力衰竭、缺氧或肺部疾病會使妳的嘴唇變得緋紅。
嘴唇增厚
嘴唇變厚應該是因為甲狀腺素分泌不足。
嘴唇厚度不同
上唇薄的人先天性心臟弱。
下唇薄的人,先天胃弱。
光線的輻射線
嘴巴周圍有放射狀條紋,懷疑有先天性梅毒。
幹燥的嘴唇
天氣幹燥的時候,水喝得不夠,習慣用嘴呼吸的人就有這種癥狀。
飲食中缺少各種谷類、蔬菜、水果的人,由於缺乏維生素c,容易感到口唇幹燥。
飲酒過量,患有慢性肺炎、胃病,還經常口幹舌燥。
口腔潰瘍
嘴角疼痛潰爛說明妳得了口角炎,右嘴角潰爛。妳應該戒酒,盡量少吃東西。如果左角潰爛,停止吃零食,少吃甜食。
如果新生兒有口腔潰瘍,則懷疑是遺傳性梅毒。
嘴唇附近有水皰,可能患有慢性胃病或肺炎。
嘴唇腫脹、起泡、滲血可能是化妝品引起的唇炎。
唇長顆粒
嘴唇周圍的顆粒說明飲食攝入糖分過多,應該控制。
患肺炎和胃病時,嘴唇上也會長出小顆粒。
從嘴唇的顏色看健康
健康的唇色是粉色的,如果唇色不正常,可能是健康不好!
嘴唇蒼白——如果指甲和眼瞼蒼白,可能有貧血。
唇色發青——如果不是因為溫度太冷,可能是貧血或者心臟有問題。
唇色偏淡黃色——如果臉和眼白壹樣黃,可能是肝功能不好。
唇色偏紅偏紫——如果沒有發燒或壹氧化碳中毒,可能有心臟病、肺病、心臟衰弱等問題。
從人們的嘴唇上看到健康
人們總是註意保護自己的嘴唇。嬌嫩敏感的嘴唇不僅能表現壹個人的外貌,還能反映壹個人的身體是健康還是有病。有些病可以從鏡子裏看出來。
角裂神經性皮炎的情況下經常出現角裂。這也可能是口腔內酵母菌感染的象征,比如糖尿病。缺乏維生素C也會導致嘴唇開裂,因為缺乏維生素C會影響結締組織和皮膚的再生。
德國皮膚科醫生伊麗莎白·洛(Elizabeth Lowe)說:“嘴唇上的皮疹可能是由食物引起的過敏反應引起的。堅果、蘋果、魚或獼猴桃都是常見的致病原因。”牙膏和化妝品引起的過敏反應也會使口腔脹氣?
嘴唇蒼白正常情況下,嘴唇的顏色應該是健康的深紅色。如果壹個人的嘴唇經常蒼白,可能意味著貧血,這在女性中更常見。貧血的人經常感到虛弱。
嘴唇發紫和心肺問題會影響人體血液輸送的氧氣量。如果氧氣量明顯減少,它首先會出現在紫色的嘴唇上。
材料:對蝦500克。
制作:去掉須、腿、蝦槍,去掉沙袋,挑出來。
沙線,切成段。向炒鍋中加入油,加熱油。
同時加入蝦和洋蔥,翻炒至蝦變紅,
加入適量料酒、糖、精鹽、清湯。使用文本
小火燜烤至湯汁幾乎耗盡,酌情加入少量花椒油。
去做吧。當菜吃。
功能:功能補腎壯陽,益氣開胃。治療腎虛
感冒,脾胃虛弱,陽痿,早泄,遺精,
不思飲食,體弱多病,面黃肌瘦。
請參考
中國保健食譜網
參考資料:
現在的甲肝疫苗不是血液制品。接種疫苗後不會感染甲肝等疾病。請隨意使用。現在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
建議接種兩次疫苗,以獲得終身免疫。甲肝疫苗免疫全程兩針,基礎免疫壹針。之後在6-12個月內,
隨時再次接種疫苗,增強免疫力。
主要是血液方面的問題,比如是否有感染、貧血以及血液疾病的可能。這個要根據妳的病情,結合血常規來判斷。
血常規指標的參考範圍及臨床意義
壹、血液壹般檢查: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10 12-5.3×10 12個/升(4-550萬個/mm3)。
女:3.5×10 12-5.0×10 12個/升(3.5-5萬個/mm3)。
兒童:4.0×10 12-5.3×10 12/L(4-530萬/mm3)。
[臨床意義]
紅細胞減少癥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紅細胞增多癥常見於缺氧、血濃、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氣腫等。
2、血紅蛋白測定(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兒童:120-140g/L(12-14g/D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血紅蛋白增高常見於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氣腫等。
3.白細胞計數
[正常參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兒: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臨床意義]
生理性白細胞增多多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及新生兒。此外,不同的采血部位也會使白細胞數量不同,如耳垂血白細胞平均數量高於手指血。
病理性白細胞增多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癥、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感染性疾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化療等。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參考值]
中性粒細胞:0.01-0.05 (1%-5%)。
中性粒細胞小葉粒細胞:0.50-0.70 (50%-70%)。
嗜酸性粒細胞:0.005-0.05 (0.5%-5%)。
淋巴細胞:0.20-0.40 (20%-40%)。
單核細胞:0.03-0.08 (3%-8%)。
[臨床意義]
中性粒細胞增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安眠藥中毒。
中性粒細胞性小葉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多見於壹些感染性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銀屑病、尋常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壹些血液病和腫瘤,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和宮頸癌。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傷寒和副傷寒的早期以及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淋巴細胞增多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肺結核、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增多見於淋巴細胞過度破壞,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和免疫缺陷。
單核細胞增多見於單核細胞白血病、活動性肺結核和瘧疾。
5.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
[正常參考值]
50-300×106個/升(50-300個/立方毫米)。
[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銀屑病、尋常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壹些血液病和腫瘤,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和宮頸癌。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傷寒和副傷寒的早期以及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二、出血性疾病檢查:
1,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參考值]
100×109-300×109個/升(65438+10萬-30萬個/立方毫米)。
[臨床意義]
血小板計數增加見於血小板增多癥、脾切除術、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癥等。
2、出血時間的測定(BT)
[正常參考值]
論文方法:1-5min。
[臨床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可見於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功能障礙、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
3、凝血時間測定(CT)
[正常參考值]
激活方式:1.14-2.05min;試管法:4-12分鐘。
[臨床意義]
延長見於凝血因子、血液循環中抗凝物質的缺乏、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增加和凝血活酶產生不良。
縮短見於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靜脈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