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白附子【湘雅醫學詞典】
《湘雅醫學詞典》
地平線[湘雅醫學詞典]
中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白附子[中醫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總結白附子為藥名,出自名醫別錄[1]。它是獨角蓮的幹燥塊莖。天南星科[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4白附子的拉丁學名(La)(中藥術語(2004))
5英文名giant baitumonium根莖(中藥術語(2004))
6白附子別名於百福,雞心百福[1]。
7來源及產地: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1]。所在地:河南陜西四川湖北【1】。
8性味辛、甘、溫,微毒[1]。入肝胃經【1】。
9功能主治白附子具有祛風化痰、解痙止痛、散結散結的功效[1]。
1.用痰、口、眼治療中風?斜視、面癱、頭痛、癲癇、驚風、破傷風[1]。
2.治癰腫,瘰癧,咽喉腫痛,蛇蟲咬傷[1]。
白附子是眼科常用的祛痰藥,具有祛風化痰、通絡解痙止痛的功效;
(1)用於風痰瘀阻、口眼歪斜、眼歪斜、上瞼下垂等。常與膽南星、全蠍配伍。
(2)用於眼部腫塊、囊腫、眼球突出,常與海帶、海藻、赤芍配伍。
(3)用於治療風痰所致的球部疼痛,如三叉神經痛、眶上神經痛等,常與全蠍、僵蠶、防風同用。
10白附子水煎劑用法用量:3 ~ 4.5g或者吃藥丸或者粉末[1]。壹般處理後用[1]。外用用鮮品搗爛;或者將膏體煮沸後塗抹【1】。
11小心使用。孕婦不宜服用[1]。
白附子生品壹般不內服,外用為宜。孕婦不宜使用。
12化學成分本品含肌醇、皂苷、β谷甾醇及其糖苷[1]。
藥理作用13動物實驗證明其具有鎮靜作用,炮制後此作用增強[1]。本品還具有抗結核、抗凝血等作用[1]。
14藥典標準白附子14.1命名為白附子。
白福子
白附子
14.2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蒲黃的幹燥塊莖。秋季采挖,去除須根和外皮,曬幹。
14.3性狀本品為卵圓形或卵圓形,長2 ~ 5 cm,直徑1 ~ 3 cm。表面白、黃白相間,略粗糙,有環痕和須根痕,頂部有莖痕或芽痕。堅硬,白色部分,粉狀。輕微的氣息,淡淡的味道,辛辣的舌頭。
14.4鑒別(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有時殘留。內皮層不明顯。實質內有散在的大粘液腔,外側較大,常呈環狀排列,向中心遞減,粘液細胞隨處可見,包括草酸鈣針。維管束、外韌型和外周木質部。薄壁細胞含有許多澱粉粒。粉末是黃色和白色的。澱粉粒多,單球形或類球形,直徑2 ~ 29微米,臍點狀、裂隙狀或人字形;多粒由2 ~ 12粒組成,2 ~ 4粒較為常見。草酸鈣針狀晶體分散或形成於粘液細胞中。針狀晶體的長度約為97(136)微米,螺紋導管和環形導管的直徑為9 ~ 45微米..
(2)取本品粉末10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100ml氯仿和甲醇(3: 1)的混合溶液,加熱回流2h,蒸幹提取液,殘渣加2ml丙酮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外,取白附子65438±00g作為對照藥材,用同樣方法制備對照藥材溶液。然後取β谷甾醇對照品,加入丙酮,制成每65438±0ml含65438±0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 ~ 3 μ 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25: 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例如105℃。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14.5檢查14.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5.0%(附錄ⅸ H第壹法)。
14.5.2總灰分不得超過4.0%(附錄ⅸ k)。
14.6浸出物應在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方法(附錄X A)項下用熱浸法測定,以70%乙醇為溶劑,不得少於7.0%。
14.7白附子飲片14.7.1炮制14.7.1生白附子去除雜質。
14.7.1.1性狀、鑒別、檢查、提取同藥材。
14.7.1.2白附子的制備取幹凈的白附子,分成大小塊,浸泡,每日換水2-3次。如果幾天後變粘,換水後加明礬(每100kg白附子加2kg),浸泡1天後再換水。將姜片和明礬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煮沸,倒入白附子煮至無白心,取出,取出姜片,晾幹至六七成,切成厚片,晾幹。
每65438±000公斤白附子用65438±02.5公斤生姜和明礬。
本品為圓形或橢圓形厚片,外皮淺棕色,切面黃色,有角質。味道清淡,略麻。
14.7.1.2.1鑒別(1)黃褐色粉末。糊化的澱粉顆粒是白色的。草酸鈣針狀晶體成束或分散,長度為97~136微米,螺紋導管和環形導管直徑為9~45微米..
(2)相同藥材的鑒別(2)。
14.7.2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歸胃經、肝經。
14.7.3功能主治:祛風化痰,鎮驚,解毒散結,止痛。用於中風痰阻、口眼歪斜、言語不暢、驚風癲癇、破傷風、痰厥頭痛、偏身頭痛、瘰癧痰、蛇咬傷。
14.7.4用法用量3 ~ 6g。壹般是炮制後使用,用適量生品搗成泥外用,水煮或碾碎,用酒敷患處。
14.7.5註意孕婦慎用;生吃要謹慎。
14.7.6儲存於通風幹燥處,防止蟲蛀。
14.8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