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郭偉,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山東新中路中醫院副主任醫師。
對於慢性咽炎的治療,滋陰降火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治療註重健脾生津、理氣,綜合運用健脾、理氣、養陰可取得滿意療效。
(壹)健脾化痰法
當患者咽喉微痛時,不可壹味滋陰潤燥。
1.如果咽幹不想喝,或不能解渴,或喜歡熱飲,咽部有痰粘感和異物感,提示脾胃虛弱,水濕不運,津液達不到咽部,咽脈失養,氣血運行不暢。
治療重在用山藥、生白術、茯苓。三味藥合用,能起到健脾益氣、祛濕化痰的作用。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既能補氣,又能養陰,適用於氣陰兩虛之證。
生白術:甘、苦、溫。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功效。脾負責運化,喜燥惡濕,但脾虛氣弱不能運化。本品具有健脾益氣、利水除濕的功效,是健脾的重點藥物。
茯苓:味甘、淡、平。心、脾、胃、肺、腎經。能健脾和胃,利濕化濕。
2.如果患者咽幹少液,喉上有粘稠分泌物,咽部發癢,幹咳。
還可加入浙貝母和炒枇杷葉。
浙貝母味苦、寒,入肺、心經,能清熱化痰。
烤枇杷葉味苦、涼,入肺、胃經。為清肺和胃之品,用於燥火引起的咳嗽、口幹、咽幹。諸藥合用,健脾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