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痛風怎麽吃藥?我現在正在服用秋水仙堿別嘌醇舒同膠囊。聽到別人說疼就不能吃別嘌醇了吧?不明白。

痛風怎麽吃藥?我現在正在服用秋水仙堿別嘌醇舒同膠囊。聽到別人說疼就不能吃別嘌醇了吧?不明白。

別嘌醇也叫別嘌醇。

(1)特點:本品及其代謝產物氧嘌呤醇均可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阻礙次黃嘌呤轉化為尿酸的生化過程,減少尿酸生成。

口服吸收80% ~ 90%,吸收的藥物大部分在肝臟代謝為活性物質羥嘌呤醇。本品經腎臟排泄,約10%為原藥,70%為代謝產物。別嘌醇的t1/2為2 ~ 8小時,氧嘌呤為18 ~ 30小時,腎功能不全時可明顯延長。

(2)應用:用於慢性痛風。對急性發作無效,可加重或延長急性炎癥期。急性炎癥應同時使用秋水仙堿或抗炎鎮痛藥物,也可用於抗癌藥引起的體內尿酸鹽沈積。

①痛風的治療:成人劑量從每次50mg開始,壹日三次,逐漸增加到每次100mg,壹日三次,或每次300mg。

②腎結石的治療:每次100mg,每日1 ~ 2次或每日1次,每次300mg。腎功能不全減少。肌酐清除率為10 ~ 20 ml/min,200mg每天;清除率為3~65438±00ml/min和65438±000mg;每天;小於3ml/min時,間隔24小時以上使用100mg。

對於兒童,僅限於抗腫瘤治療引起的高尿酸血癥。6歲以內每次50mg,每日3次;6 ~ 10歲,每次100mg,每日3次,或1次,每次300mg,2天後根據病情和反應調整劑量。

③註意事項:

a)不良反應常見,包括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瘙癢、蕁麻疹、紫癜、多形性紅斑等。壹旦發生,應立即停止。仍有惡心、嘔吐、腹瀉、腹痛、末梢神經炎、粒細胞缺乏癥、貧血、血小板減少和全身性過敏性血管炎,可造成嚴重損害,應立即停藥。

b)孕婦、哺乳期婦女及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c)服藥時多喝水,適當堿化尿液,減少尿酸結石的發生。用藥初期可能出現痛風急性發作,可加用秋水仙堿或抗炎鎮痛藥物。

④相互作用

a)本品可抑制嘌呤和硫唑嘌呤的正常代謝,從而增強療效,並可將後兩種藥物的用量減少1/4 ~ 1/3,以保證安全性。

b)本品可加強口服抗凝劑的作用,應註意減少使用。

c)能增強環磷酰胺的骨髓抑制作用。

d)與尿液酸化劑結合,腎結石形成的可能性增加。曾有與噻嗪類利尿劑合用時出現腎衰竭和過敏的報告。

制劑為片劑,每片0.65438±0克

別嘌醇是目前治療高尿酸血癥藥物中唯壹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治療痛風的原理是黃嘌呤氧化酶是次黃嘌呤轉化為尿酸所必需的酶。別嘌呤醇是次黃嘌呤類似物,主要代謝為氧嘌呤醇。氧嘌呤醇也是黃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劑。通過抑制酶,使其失去活性,不起作用,所以黃嘌呤不能被氧化成尿酸,尿酸生成減少,從而降低血尿酸,消除高尿酸血癥。所以別嘌呤醇治療痛風的原理是抑制尿酸的產生。

原發性和繼發性痛風都可以用別嘌呤醇治療,即所有痛風患者都可以服用。但由於別嘌呤醇對肝臟有壹定的損害,壹般不適合痛風伴肝病患者使用該藥。因為別嘌醇和氧嘌呤醇是從尿中排出的,所以腎病患者,尤其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或不用。此外,別嘌呤醇可引起個別患者骨髓抑制的毒性反應,導致白細胞減少,故不適用於白細胞減少的痛風患者。

而別嘌呤醇只能降低血尿酸,對痛風急性發作時的關節紅、腫、熱、痛等癥狀無效。因此,秋水仙堿和非甾體類藥物可用於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關於別嘌醇對痛風的預防作用,專家認為,由於別嘌醇能抑制尿酸的產生,長期適量服用該藥,可使血尿酸保持在正常範圍內,有效預防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

別嘌呤醇對黃嘌呤氧化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從而阻斷次黃嘌呤向黃嘌呤、黃嘌呤向尿酸的代謝轉化,在人體內逐漸氧化為水溶性黃嘌呤並從尿液中排出。也可在5-磷酸核糖-1-焦磷酸的存在下轉化為相應的核苷酸,5-磷酸核糖-1-焦磷酸的消耗減少了次黃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從而迅速降低血尿酸值,降低尿中尿酸濃度,促進痛風石的溶解,防止痛風石和腎結石的形成。

那麽,血尿酸降到正常後可以停用別嘌醇嗎?專家認為,血尿酸降至正常後,應繼續服用少量別嘌呤醇,使血尿酸長期保持穩定。如果維持劑量期間血尿酸波動,可隨時調整劑量。如果血尿酸降至正常,停藥,血尿酸可再次升高,對完全控制病情不利。

別嘌醇是壹種口服片劑,每片100mg。專家認為劑量和方法為:每次100mg,每日2 ~ 3次,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600mg。我們應該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全劑量。當血尿酸降至正常後,再逐漸減少劑量,每日服用100mg或50mg,維持血尿酸正常,為最低有效維持量。然後按照這個保養量長期服用。

別嘌醇的常見副作用有:

(1)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2)皮膚過敏反應:如皮膚瘙癢、皮疹等。

(3)骨髓抑制反應:可有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

(4)肝細胞損害:可出現肝功能異常,主要是轉氨酶升高,少數可出現黃疸。

(5)過敏綜合征:是對藥物的免疫反應,臨床上可出現發熱、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腎功能惡化、肝細胞損害及各種皮疹。包括多形性紅斑、中毒性表皮壞死和溶解、紅斑性斑丘疹和剝脫性皮膚損傷。這種反應比較嚴重,但在臨床上比較少見,要引起重視。

這些副作用的發生與劑量有關。劑量越大,產生副作用的機會就越多。此外,還有個體差異。為了預防這些副作用的發生,患者在用藥過程中應仔細觀察和體驗是否有異常感覺,如乏力、肝區不適、皮膚瘙癢等。,並應及時檢查白細胞、血小板和肝功能。即使沒有這種異常感覺,用藥期間也要定期檢查血常規和肝功能。壹旦發現異常,可以給予適當的治療或考慮停藥。

因為別嘌呤也可能引起肝損傷,所以其他可能損害肝臟的藥物要盡量避免。比如抗結核藥物如利福平、異煙肼、吡嗪酰胺、對氨基水楊酸以及壹些安眠藥和鎮靜劑。另外,壹些抑制尿酸排泄的藥物,如阿司匹林、二鹽酸、呋塞米、尿酸、特爾登、甲氧芐啶等。,不宜與別嘌醇合用,以免削弱療效。

3.丙磺舒也被稱為羧磺酰胺。是臨床上排泄尿酸的三大藥物之壹(另外兩個是芐嘧磺隆和芐溴馬隆)。

(1)特點:本品能抑制近曲腎小管對尿酸鹽的重吸收,增加尿酸鹽的排泄,降低血漿尿酸濃度,從而減少尿酸的沈積;能抑制壹些弱酸性藥物的腎小管分泌,延長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時間;可用於增強青黴素和頭孢菌素的作用。

口服吸收迅速,蛋白結合率65% ~ 90%。成人口服1g,2 ~ 4h達到峰值(30mg/ml);2g口服4h達到血藥濃度峰值(150 ~ 200mg/ml)。尿酸排泄的有效濃度為100 ~ 200mg/ml,最大有效時間為30min。抑制青黴素排泄需要40~60mg/ml,最大作用時間為2h。在肝臟代謝後,主要由腎臟排泄,有5% ~ 60%。

(2)應用

①慢性痛風的治療:成人每次服用250mg,每日2次,服用1周後,增加到每次500mg,每日2次。為了防止尿酸結晶,需要大量飲水(每天2500~3000ml),使尿液呈堿性(服用碳酸氫鈉,每天3 ~ 7.5g;或枸櫞酸鉀,每天7.5g)。

②抑制青黴素或頭孢菌素排泄:成人每次500mg,每日4次。老年患者因腎功能不全,需適當減少劑量。在2 ~ 14歲時,藥物起初按每天25mg/kg(或0.7g/m2)服用,後增至每天40mg/kg(或1.2g/m2),分四次服用。體重50kg以上者,按成人量塗抹。

(3)註意事項

①不良反應包括頭痛、頭暈、肝損傷、嘔吐、惡心、厭食、牙齦疼痛、腎損害、尿酸結石、腎絞痛、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減少、貧血、皮炎、脫發、皮膚潮紅、過敏、藥物熱、蕁麻疹、瘙癢等。

②本品壹般在痛風急性發作消退後使用。本品應用後3 ~ 6個月內,痛風急性發作次數常可增加,故應加用少量秋水仙堿。治療中如遇急性發作,可加用秋水仙堿或抗炎鎮痛藥物。

③對於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尤其是腎小球濾過率

(4)互動

①本品可抑制下列藥物的排泄: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吲哚美辛、萘普生、氨苯碸、甲氨蝶呤、口服降糖藥、磺胺類、PAS泛酸等。,使得這些藥物的濃度增加並且效果增強。本品減少呋喃妥因的尿排泄,使其無效。

②與利福平競爭肝臟攝入,增加利福平的血藥濃度,可引起毒性反應。

③阿司匹林等水楊酸類藥物可減少本品的尿酸排泄。利尿劑,如噻嗪類、呋喃甲酸、尿酸和氨基噻酮、吡嗪酰胺和飲酒可減少體內尿酸排泄,影響治療效果。

④本品可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發育。

⑤可與磺胺類藥物發生交叉反應。

(5)制劑為片劑,每片0.25克

壹般來說,丙磺舒的常用劑量是250mg,壹開始壹天兩次,然後逐漸增加到500mg,兩周後壹天三次,每天最大劑量不超過2000mg。當血尿酸降至正常時,可將劑量減至維持量,繼續服用。丙磺舒的主要副作用是:

①胃腸道反應,如惡心、胃部不適、食欲不振等。,嚴重者可出現嘔吐和腹瀉。

②皮膚過敏反應,包括皮膚瘙癢、皮疹、蕁麻疹等。極少數病人可能有嚴重的皮炎。

③血液系統副作用,如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溶血性貧血。

④少數患者可出現藥物熱。

⑤用藥期間尿糖可出現假陽性反應。

⑥極少數患者服藥期間可引起腎絞痛,刺激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因此,以下情況的痛風患者不宜服用丙磺舒:有磺胺過敏史者;肝功能明顯異常和肝病者;腎功能不全的人;白細胞減少和嚴重貧血;有嚴重的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和嚴重的胃炎。

  • 上一篇:治療口腔潰瘍的方法有哪些?
  • 下一篇:我是美術生,畫畫總是不準,慢。我們做什麽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