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清任補陽還五湯是治療腦中風後遺癥的常用方。他認為壹個人的氣血只有壹半,走左邊就走不到右邊,走上面就走不到下面。因此,氣虛血瘀會引起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障礙、身體不便、小便失禁等癥狀。處方為黃芪120克,當歸尾6克,赤芍5克,地龍。從這個方中不難看出,黃芪是補氣重用,加上活血化瘀的藥材。當然黃芪的用量需要從小量開始,所以這個方子是可以治療腦血栓引起的後遺癥的,它遵循的是氣帥為血,氣行為血,氣滯為血的治療思路,而絕大多數的腦梗塞都是氣虛血瘀形成的。無論是高血壓、糖尿病還是風濕性心臟病,都是腦梗塞的根本原因,都是正能量不足,邪實之病。所以治療方法是益氣養血,活血化瘀。三七的主要作用是活血、養血,有破體的作用,所以對腦梗塞有療效。但如果加入補氣養血的藥材,可以增強補氣活血的功效,會大大增加療效。
丹參、川芎、紅花、當歸、雞血藤、地龍等。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這些藥材組合起來,既能活血,又能破瘀。當它們與黃芪和人參聯合使用時,它們的效果會大大增加,可能比單獨使用三七要好得多。黃芪、人參也要重用,以達到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腦梗塞患者應多吃營養豐富、易吸收的食物,多吃溫性食物,如生姜、大棗、枸杞子、山藥等。,尤其是姜。溫熱的食物可以升陽活血,有利於腦梗塞的恢復。能適當運動,多曬太陽的,對腦梗塞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