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合肥1到合肥10的地名是什麽來歷?

合肥1到合肥10的地名是什麽來歷?

1三孝口:

相傳,過去合肥市西門附近住著壹戶人家,家裏有壹位老母親,年過古稀。他膝下有三子,是出了名的孝子。為了照顧好老母親,三兒子輪流小心翼翼地守護在左右,壹刻不離。今年我媽不幸得了癰膿血。為了減輕老母親的痛苦,三兒子輪流用嘴吸膿。為了早日治好老母親的病,三子每天都去拜訪名醫和偏方。然而,這種病在當時是無法治愈的,要治愈它並不容易。無奈之下,三子只好求助寺廟燒香拜佛。壹天,三兒子在寺廟前遇到壹個算命的。三兒子試圖說出真相,希望得到建議。算命先生聽完三兒子的故事後懇求道:“要想治好妳母親的病,就必須用活肉湯來補充。”這是算命的故意捏造,暗示母親的病無藥可救。然而,三兒子不明白這些話的意思,不假思索就相信了。為泥菩薩祈福時,從腿上剜下壹塊肉,回家後立即煮成湯餵給母親。所有的方法都用盡了,但還是沒能挽救母親的生命。老母親去世後,三兒子改行變賣家產,買了壹口棺材料理母親的後事。

另外,據說西門街下面埋著壹塊紅色的原石,大樹山的鑰匙就壓在下面。取出這把鑰匙,就可以打開大蜀山的大門,獲得大蜀山的金銀財寶。但也有人說,如果這塊原石動了,合肥就會失火,所以壹直沒人敢輕舉妄動。沒想到,這個傳說被合肥壹個貪財的流氓得知,他趁著夜深人靜,悄悄打開紅色原石,偷走了大蜀山的鑰匙。大樹山鑰匙被偷,火起。當時西門街濃煙滾滾,火越燒越旺。看到火已經燒到了第三個兒子的房子。為了保護棺材,三兒子竟然伏在棺材上,發誓要和棺材同生共死。似乎是神靈被三子虔誠的行為感動了,火就跳過了他的家。

大火過後,城西門整條街的房子都被燒成了灰燼,但三個兒子的房子完好無損。於是,這個地方後來被稱為“三孝祠”。三孝口的地址在這個市區的長江西段。關於這個傳說,《合淝縣誌》中有記載:“朱宋兄弟合葬於室,棺木不可移。三人不敢躺在棺材上,發誓要同歸於盡。三個人都死了,但棺材完好無損。剛開始的時候,母親的病很嚴重,越吸越厲害。”這壹段記載,雖然具體細節與民間傳說不太壹致,但基本內容差不多。

2四牌樓:

合肥曾在上世紀50年代設立市中心,位於蘇州路與長江中路交匯處,就是當年的‘四牌樓’。1954年底任合肥市城建局局長的周介紹,1955年底至1956年初,合肥將“四牌樓”定為該市的市中心。合肥“四牌樓”的正確位置應該是蘇州路與長江中路的交叉口。現在很多市民認為“四牌樓”在梅嶺大道和長江中路的交匯處,對合肥的歷史並不熟悉。其實這個地方歷史上的名字叫“範巷口”。

從四牌樓往西200-300米的樊巷口開始,長江路與徽州路交匯處1958起,新華書店、百貨大樓、供電大樓、省輕工業大廈相繼建成,四樓四角相交,又因為長江路與蘇州交匯處只有青雲樓,四牌樓不復存在,樊巷口被壹些人誤稱為四牌樓。

古時候,人們在這裏建了壹座樓,取名魁星樓。古代供奉魁星,即文曲星。他們焚香向魁星磕頭,表達兒女們通過科舉取得功名的美好願望,希望合肥的文化脈絡延續下去,文風繁榮起來,文學運動興旺起來。重建於1928的四牌樓曾被命名為“馬與王二公廟”,以紀念馬和將軍在軍閥和白俄羅斯騎兵的包圍下保衛合肥。抗戰初期,無視禮儀廉恥的侵華日軍炸毀了刻有“禮儀廉恥”匾額的四座牌樓。四牌樓作為當時合肥最高的建築,在20世紀只存在了十年,如今卻成為老城區最繁華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

3回龍橋:

合肥老城西南角有壹座德勝門。相傳要從這出去才能打贏戰爭。合肥自古戰亂不斷。現在德勝門金寨路九洲大廈到盛安廣場之間通往出版社的路叫回龍橋路。關於回龍橋地名的由來,至少有兩種版本:

壹個是“孫長”。三國時曹操和孫權爭奪合肥。曹操率領所謂的八三萬大軍南下江南,實力並不強。然而,曹駿大多來自北方,不熟悉水,所以壹些來到合肥的曹駿招募平民船只,日夜練習。合肥地名中的鄭迪普、臧周浦、湖兵堂等都與曹駿訓練水師有關。孫權部雖然整體實力不如曹操,但有劉備、諸葛亮的支持,加上吳國本來地處南方,所以兵慣水戰。所以魏和吳在合肥壹戰,可謂稻草打狼——雙方都怕,雙方都在找機會以智取勝。有壹天,孫權親自率領百艘戰船行至合肥城內河某地,忽然看見曹操在壹艘旗艦上挺立著擋住去路。北面蘆葦深,水草密,裏面藏著多少戰艦不得而知。孫權先是壹驚,然後假裝微笑,遞給曹:“別來無恙。妳的軍隊又貴又快!”曹操假裝回頭,只見藏在杏花村的船池中打著獵旗,他拱手回禮,卻不卑不亢:“恐怕等我掌權,妳的軍隊就很難前進了。無禮!”孫權見此情景,只得下令折返。孫權是吳國的國王,也可謂是“真正的龍帝”。這裏後面正好有壹座橋,後來叫“回龍橋”。

第二部是《康熙會龍》。據說康熙皇帝有壹個妃子,祖籍合肥,是宮鼎子的養女。宮鼎子被清廷任命為兵部尚書,將女兒和康熙獻為貴妃。有壹次,貴妃想回合肥探親。康熙心血來潮,頒布法令親自陪她。這是地方官員的繁忙時期。合肥也是建行宮,也是貴妃的梳妝樓。從稻香樓到德勝門還要建壹座跨雨花堂的立交橋。蓋樓架橋是要錢的,剝削的是人民的肥肉和奶油,而康熙朝正是清朝政局確立,人民急需休養生息的時候。壹個合肥出身的北京大臣覺得不該廢了地方,又不知如何停駛,就機智地打了壹本書:去我老家的路上,路途遙遠,水路必過梅隴壩,旱路必斷龍崗,怕犯忌。如果貿然下手,龍身稍滑,我就死壹千次!康熙皇帝聽後,取消了驅合肥的計劃。合肥人民屢遭地方官加碼,納稅、繳稅、獻物,苦不堪言。他們聞訊趕來告訴對方,放了三天鞭炮慶祝。他們用準備好的磚石在城內九曲河上建了壹座橋,取名“回龍橋”。回龍橋時有修建,解放前德勝門壹帶街道商鋪眾多,河道逐漸淤塞。50年代中期,人民政府將金寨路從三孝口延伸至德勝門,該橋已不存在。但回龍橋這個名字卻保留了下來,給合肥留下了與名人相關的歷史軼事供討論。

4曹兵巷:

說到曹兵巷,金戈鐵馬在眼前搖曳,馬嘶人民在耳邊歌唱,讓我與壹代梟雄曹操結下不解之緣。雖然叫巷,但壹定是氣勢磅礴。但是走進曹兵巷,就覺得叫它巷子真的很合適,而且是壹條普通的巷子,讓人覺得有點失望,別說打架的囂張了,連孔武的影子都感覺不到。還有,壹千多年的風雨變遷,足以洗去任何歷史的痕跡。如今的草兵巷,和合肥老城區的很多小巷壹樣,狹窄的小巷兩邊都是各種各樣的小店,明顯比其他地方的老房子更亂。

不過,畢竟地處鬧市,來往行人多,都行色匆匆。他們都在為自己的生計忙碌,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腳下的土地原來是古代士兵訓練的地方,更不用說想象著窗簾拉上,士兵們舞著槍大聲尖叫的場景。

關於曹兵巷的來歷,我聽到了兩個版本。相傳曹操駐守合肥城,軍士去了焦奴臺等武館。這條小巷是唯壹的路。每次武術課結束,官兵們都會在這裏舞槍弄棒。久而久之,這條無名小巷就被稱為士兵巷。

還有人說,當年在曹兵巷操練的不是曹操的軍隊,而是南宋淮西統帥郭振的部下。大路五年(公元1169年),郭鎮屯駐合肥,為防止金兵入侵合肥,修築戰城。當時,在今天的曹兵巷壹帶,到處都有進行軍事演習的隊伍,老百姓習慣把隊伍經過的巷子稱為曹兵巷。據《瀘州州府誌》記載,當年該地極為繁榮:“自河入城以來,民利甚豐。糧出入,竹木棲,船抵縣橋或至縣府後。百貨商場數以千計,兩岸商鋪商戶眾多。因其風氣順暢,人心愉悅,統治者超尊,士紳顯赫,甲乙榜眾多,土風厚重,民風醇厚。”

明末清初,合淝有壹位共夫共丁字,名叫蕭聲,名叫陸贄。後人稱他為“龔合肥”。龔家是合肥的名門望族,龔定子在朝廷做官,合肥的家族自然升天了。當時,從逍遙津公園到草兵巷是龔家的財產,草兵巷壹度改名為巷。據老壹輩人介紹,龔家的房子都是青磚青瓦,高大氣派,而周圍窮人的房子都是土坯房,非常簡陋。

士兵通道裏沒有士兵可以操。

當然民間最流行的傳說是曹操的兵馬都在這裏練兵。省民俗學會秘書長王先友說,關於合肥曹兵巷的傳說很多。小時候聽大人說,曹操在合淝駐軍時,兵力不多,遠不如吳棟。為了迷惑敵人,曹操命令士兵在曹兵巷的兩端挖地道,士兵從這裏到那裏來回穿梭,給敵人壹種兵馬很多的假象。

但相關專家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因為三國時期的合肥城和今天的合肥城並不壹樣,現在的合肥老城其實在三國時期的合肥城之外。史書記載,當時的魏軍屯軍在興化公園和明教寺(教女臺)壹帶。

民俗學專家牛雲指出,曹魏的軍隊在這裏搞軍事演習,是生的希望。三國時期曹兵鄉周圍還有壹個池塘,而且是在郊區,人少。然而,南宋的淮帥郭真曾在此練兵。當時,為了加強合肥城的防禦力量,抵禦南方的金兵,郭振將合肥城向北擴展,從逍遙津到今天的府南路的線路全部擴展入城。後來逐漸有了集市和小巷。據200多年前的《合肥縣誌》記載,這條巷最初叫醋瓶巷,因為巷內有壹個陳醋釀造作坊,釀造出來的老陳醋香氣四溢,遠遠就能聞到。

在清代,位於阜陽路的合肥體育場曾是壹個武館,經常有軍事和馬匹演習,人們必須通過醋瓶巷。清軍可敬的官兵,每天和醋打交道,總覺得酸酸的。有人向政府提議更改醋瓶巷的名稱。清末,醋瓶巷改名為曹兵巷。

  • 上一篇:便秘吃什麽食物?
  • 下一篇:紅花泡腳有什麽功效和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