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避現實,拒絕承認現實
患者發病時,往往癥狀較輕,可能表現為長期失眠;或者經常自言自語;或者說壹些無關緊要的話。家人往往把原因歸結為學業壓力大、工作任務重、人際關系不好,或者心理負擔重。簡而言之,我就是不想去想心理疾病。
行動就是帶著患者做各種心理咨詢,但是心理咨詢對心理疾病的作用不大,尤其是在急性期。而是去“中醫”求偏方,甚至做開顱手術。看到了,罪沒少,錢沒少,癥狀卻越來越多,不僅失眠,還四處遊蕩;不僅自言自語,還和別人吵架;不僅說不找邊際的東西,還做出怪異的行為。
時間久了,至親好友發現了會給意見。某某也有這種類似的表現,後來被診斷為精神病,現在看起來還行。還是帶ta去精神病院吧,太逼了,死馬當活馬醫去了正規精神病院早就該去了。
2.恥於疾病,羞恥感強
患者確診後,家人會封鎖消息,偷偷治病。每次去精神病院,我都會帶著厚厚的口罩,喬裝打扮,怕遇到熟人。如果有親戚朋友問起,他會簡單的說:“我去醫院了,醫生說沒事,就是壓力很大。讓我休息壹會兒。”外人問問題不容易,但患者出門越來越少,按時在家服用精神類藥物。
某知名精神病醫院的院長在介紹建院經驗時說,精神病門診剛成立的時候,沒人來請,好像“精神病門診”這幾個字就像是“不道德”的科室,進來就丟人。後來改名為“睡眠調節中心”,人數壹下子多了起來。人們認為睡眠不好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但睡眠障礙卻被嘲諷為壹種精神疾病。
羞恥感的另壹種表現是回避類似話題。以前聽身邊的朋友開玩笑說:“妳瘋了嗎?”以前我會主動反擊或者糾正:“不是精神病,是精神病好不好?”但是如果妳家裏有這樣壹個智障的人,妳會沈默或者默默的離開這個話題。我更願意說的是“瘋子在左邊,天才在右邊”。凡是說“瘋子是另壹種天才”的人都會深表贊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