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本地黑豬寄生蟲綜合防控技術體系分為:寄生蟲病快速診斷檢測技術、養殖環境控制技術和不同用途豬寄生蟲病防控技術
控制需要掌握節奏和方法。
寄生蟲病快速診斷檢測技術屬於設備檢測的範疇,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只需要遵循相應的步驟即可,但是養殖環境控制技術和不同用途豬的寄生蟲病防治技術因為人為操作,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養殖環境控制技術可以細分為三個環節:環境消毒、糞便收集處理和其他生物控制。
首先,養殖戶要結合其他傳染病的預防,選擇相應的消毒劑對豬圈和活動場所進行定期消毒。鑒於放牧豬的疥蟎病普遍存在,他們可以每月對豬圈和豬接觸的環境噴灑雙甲脒溶液或其他能有效殺滅疥蟎的殺蟲液體。其次,在圈舍內,豬糞要及時清理,最好通過專用設施將糞便排到發酵罐內,避免豬接觸糞便。牧場裏要設專人每天收集豬糞,及時送到發酵罐。豬糞發酵後,糞渣與幹物質分離,幹物質可用作農家肥。最後,養豬場不能飼養犬貓,限制其他犬貓進入豬放牧區或圈舍。如果犬貓進入牧場,應及時清理其糞便,避免糞便中的豬帶絳蟲等蟲卵汙染牧場。
不同用途的豬寄生蟲病防治技術由種豬寄生蟲病藥物防治技術、仔豬寄生蟲病藥物防治技術和育肥豬寄生蟲病藥物防治技術組成。
養殖戶每季度先進行1次預防性驅蟲,然後在分娩前15天左右進行1次預防性驅蟲。藥物可采用伊維菌素,蟎病不明顯的田間可采用左旋咪唑或阿苯達唑進行預防性驅蟲,蟎病嚴重的田間應采用伊維菌素進行預防性驅蟲,並對圈舍和種豬噴灑聯苯胺稀釋液。
其次,仔豬斷奶時,可使用地克珠利或莫能菌素等抗球蟲藥物進行預防性驅蟲,然後每1季度使用伊維菌素或其他抗線蟲藥物進行1次預防性驅蟲。
最後,養殖戶每1季度進行1次預防性驅蟲,無蟎蟲時選用左旋咪唑或阿苯達唑;如有蟎蟲,應選擇伊維菌素或對乙酰氨基酚進行預防性驅蟲,同時對圈舍和育肥豬經常接觸的環境噴灑地甲脒稀釋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