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常見婦科病怎麽治?

常見婦科病怎麽治?

經前期概述:月經周期每個月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個月。連續兩個周期以上者稱為“經前期”。經前期在現代醫學中稱為月經頻繁,是指月經周期短於21天。月經頻繁與卵泡期短、卵泡發育快導致排卵過早有關,也與黃體功能不全、黃體過早萎縮有關。這種疾病多見於處於生育期的女性。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由於飲食辛辣油膩或郁怒傷肝,導致血熱積聚所致。因為沖任是血海,任是主胎,沖任與月經關系密切。氣虛導致沖任失去控制力,沖任失去鞏固;血熱盛行,外溢,使血海不寧,可使月經提前到來。如果經前量多,則屬水火;提前量少的,會被火耗光。後期量少者為實血寒虛;後期量大者,多為血寒。

月經初潮的治療重在調整周期,使其恢復正常。根據其證候屬性,或補或瀉,或養或清。若徐若有真,或真有虛,也要註意養營平血,不要犯虛妄妄之戒。

1的待遇。氣虛證(1)脾氣虛證的癥狀有月經過早,可伴有量多或量少,色淡或紅而不鮮,質瘦消瘦,納差,腹脹,氣短,懶言,或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弱。方毅補中益氣湯,來源於脾胃學說,由黨參15g、黃芪30g、炒白術15g、白芍9g、當歸9g、陳皮4g、升麻9g、柴胡4g、甘草9g組成。

功效:健脾益氣,固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方劑以人參、黃芪益氣為主;白術、甘草健脾補中為臣;當歸補血,陳皮理氣。升麻和柴胡是大使。

照話來說,全方* * *起補中、升陽、解郁、補血、歸經的作用,使月經得到自我調節。如果月經量過多,可加入炒地榆、龍骨、牡蠣止血。如果氣虛導致陽虛日久,但月經量色淡白,質清稀,腹冷痛,脈遲,可以加鹽同溫炒茴香、桂枝、淫羊藿、巴戟天肉,散寒固澀,止血。若涉及氣虛血瘀,在益氣化瘀的前提下,可加益母草、茜草、三七。

(2)腎氣虛證的癥狀有月經初潮,月經量多或少,經色暗淡稀薄,腰酸背痛,夜尿頻,舌質嫩,苔白濕,脈細。方毅谷音湯由菟絲子65438±02g、熟地黃65438±02g、山茱萸65438±05g、人參9g、山藥30g、炙甘草6g、五味子65438±02g、遠誌9g組成。

功效:補腎益氣,固沖調經。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配方中,菟絲子補腎益精,熟地黃、山茱萸補腎益精;人參、山藥、炙甘草健脾益氣,滋養先天鞏固命門;五味子、遠誌溝通心腎,使心氣下行,加強腎固氣之力。

根據註釋,全方* * *起補腎益氣、固沖調經的作用。背痛或疼痛強烈者,加羌活、鹿角霜、金毛狗脊,達督脈。精血不足者,可加枸杞、熟地黃、山茱萸。

2.血熱證(1)陽上血熱證的癥狀來得早,量多,色暗紅或紫,質稠粘。或伴有煩躁不安,面紅口幹,小便短黃,大便幹燥,舌質紅,苔黃,脈數。方益清經散由熟地黃15g、地骨皮15g、牡丹皮12g、白芍9g、黃柏9g、茯苓9g、甘草4g組成。

清熱涼血調經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方中牡丹皮、青蒿、黃柏清熱瀉火涼血;地骨皮、生地清虛熱,滋腎水;白芍養血斂陰;茯苓致瀉熱。全方清熱瀉火,涼血斂陰,熱去則陰不傷,血自調。

根據備註,如果大便幹燥、胸悶易怒、面紅舌紅,可以去掉黃柏,酌情加入炒大黃,以清除陽明之燥。若血色紫稠黏,可加益母草、半夏,祛瘀祛濕。如果月經量過多,可以去掉茯苓的滲透性,以免傷陰。宜酌情加入炒地榆、茜草,涼血止血。

(2)肝郁血熱證癥狀:月經提前,量多或少,色紫紅色。或脘腹脹痛,或胸悶脅脹,乳脹脹痛,或心煩易怒,或口苦咽幹,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方毅丹梔逍遙散出自《內科文摘》,由牡丹皮12g、梔子9g、柴胡9g、當歸9g、白芍12g、茯苓12g、白術12g、薄荷3g、炙甘草4g組成。

功效疏肝清熱,涼血調經。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處方中牡丹皮、梔子、柴胡疏肝解郁,清熱涼血;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白術、茯苓、炙甘草健脾補中;薄荷幫助柴胡DC。舒達肝氣。各種藥物配合使用,可以使肝氣通暢,清肝熱,清血平血,然後水就如期而至了。

按照話來說,對於月經不調,血塊多的人,加入紫莖澤蘭、丹參、益母草活血化瘀。若腹痛少,可加炒金鈴子、酒元胡,理氣止痛。月經量過多者,當歸宜除。因其性香溫,血熱月經過多者不宜使用。

(3)陰虛血熱證癥狀來得早,量少或多,色濃紅,或兩頰潮紅,手腳發熱,舌紅,苔少或無,脈數。方毅涼地湯由生地15g、地骨皮15g、玄參10g、麥冬9g、阿膠9g、白芍9g組成。

滋陰清熱調經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處方中生地、玄參、麥冬滋陰養液,利水降火;地骨皮清虛熱,瀉腎火;阿膠滋陰補血;白芍養血斂陰;墨旱蓮、女貞子清熱涼血養陰。全方重在滋陰強水。水足則火自平,陰復則陽自秘,月經如期而至。

據說,陽虛會導致多動、頭暈、耳鳴和發燒。兩地湯中可加入蒺藜、鉤藤、夏枯草、龍骨、牡蠣,平肝潛陽。如果陰虛引起內熱,熱迫血液循環,導致月經量過多,可以在兩地湯的基礎上加炒地榆、茜草涼血止血。

月經後期稱為“月經後期”,又稱“月經後期”、“月經推遲”或“月經延遲”。如果只是延遲三五天,沒有其他不適,就不會做出月經後期的理論。如果偶爾發生壹次,下次月經來潮還在如期進行,或者青春期初潮後壹年內,或者絕經前,周期延遲,沒有其他癥狀,就不是病。

月經後期現代醫學稱之為月經稀少。月經稀發是指月經周期超過40天的不規則子宮出血。月經稀發可發生在排卵和無排卵月經周期。發生在前者,多是因為卵泡成熟時間延長,與甲狀腺功能不足、代謝低下有關,使卵巢不能按時排卵;發生在後者,則是由於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排卵功能受到抑制,卵泡發育不良導致月經周期延長。

待遇1。腎虛證的癥狀是月經推遲,量少,色暗,質細,或白帶稀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晦暗,或面部有黑斑;舌淡,苔薄白,脈沈細。方壹當歸地黃飲,源於鏡月《全書》,由當歸15g、熟地黃120g、山茱萸15g、山藥10g、杜仲10g、牛膝10g、甘草6g組成。

補腎養血調經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當歸、熟地黃、山茱萸用於養血填精。山藥、杜仲補腎氣固命門;牛膝強腰膝,通經血,補中焦;甘草調和各種藥物。全方重在補腎益氣,填精養血。

根據備註,腎氣不足,久傷陽氣,癥見腰膝酸冷,可酌情加入菟絲子、巴戟天、淫羊藿、杜仲,溫腎壯陽,強腰膝。帶下量多者,加鹿角霜、金櫻子,溫腎止帶。2.血虛證的癥狀有月經周期推遲,量少,色紅,質薄,或小腹持續疼痛;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心悸失眠,或手腳麻木;唇、舌淡白,脈細。源自《鏡月全書》的防癌消癭湯,由當歸15g、熟地黃30g、白芍15g、山藥15g、枸杞12g、炙甘草6g組成。

補益、補血、調經。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方傑方》當歸補肝補血;白芍和養肝、斂陰、益血;熟地黃、枸杞子滋陰養血,填精補虛;山藥健脾補腎;炙甘草益氣健脾。全方滋補肝腎,益精血,滋養血源,所以主血少陰虛。血虛月經推遲是因為養血不足,沖任不足。腎為精血之所,肝為血之庫,脾為生化之源。所以調血健脾也是合適的。本方也適用於滋陰養血,益氣健脾。

根據備註,如果脾虛導致運化虛弱,胃脘悶少食,便溏則加黨參、白術、砂仁,潤腸當歸,益氣健脾,止瀉止瀉。心悸失眠者加五味子、酸棗仁,寧心安神。對於潮熱盜汗,心煩意亂者,則是由於血陰不足,內生虛熱所致。加入女貞子、墨旱蓮、地骨皮,滋補肝腎,清熱虛熱。如果同時出現肢冷、腹冷、腰膝酸痛,則為血虛寒性。原方去除了白芍的女性味,加入了杜仲、牛膝、肉桂,強筋骨,溫中壯陽,散寒止痛。方二桂帝子唐雪出自中醫婦科,由當歸20克、熟地30克、鹿角霜12克、黨參12克、白術20克、桑寄生12克、枸杞15克、山茱萸12克、香附65438組成。

功效:補腎益精,養血調經。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處方中的當歸、熟地黃、枸杞能滋補肝腎,養血益陰;鹿茸膏和山茱萸溫補腎陽,益精血;黨參、白術益氣健脾,益生化之源;桑寄生能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酸軟;香附能解氣,使諸藥相輔而不滯。

按照說法,全方以補肝腎為主,益精血,輔以益氣健脾,具有氣血雙補的功效,所以適用於血虛氣虛的月經期後期患者。

3.血寒證(1)虛寒證癥狀:月經推遲,量少,色紅,腫塊清稀,小腹隱痛,溫熱,有壓迫感;腰酸乏力,小便長,大便稀;舌淡,苔白,脈沈或弱。方毅溫經湯出自《金匱要略》,由當歸12g、吳茱萸12g、桂枝9g、白芍20g、川芎12g、生姜6g、牡丹皮12g、法半夏9g、麥冬10g、人參9g組成。

功效:扶陽散寒調經。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在處方中,吳茱萸和桂枝溫經散寒,溫子宮,促進血液循環;當歸、川芎、白芍、阿膠養血活血、調經;牡丹皮祛瘀;麥冬、半夏、生姜潤燥,降逆和胃;人參、甘草益氣和中。

根據說法,全方寒熱虛實結合,以溫經散寒為主,養血化瘀調經。古人贊此方為調經始祖;如果陽虛較重,則表現為四肢冰冷、腰膝酸軟,還有補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應加溫腎助陽。

(2)實寒證的癥狀有月經推遲、月經量少或正常、月經暗紅、質量正常、有血塊、小腹冷痛、退熱等;面色蒼白,或四肢冰冷,嘴唇暗紅,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沈或澀。方毅姜黃粉由姜黃9克,白芍65438±02克,元胡65438±02克,牡丹皮9克,當歸20克,莪術9克,紅花65438±05克,桂皮6克,川芎65438±05克組成。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方中,心甘性熱,溫血脈,散寒止痛;當歸、川芎養血,活血調經;姜黃、莪術破血化瘀,行氣止痛;玄胡朔活血行氣止痛;牡丹皮、紅花活血化瘀,白芍養血柔肝止痛。

據《筆記》記載,除牡丹皮、白芍外,其余方劑均為辛溫之品,能溫經散寒、破血化瘀、行氣止痛,故可治寒久冷、月水不規律、臍腹痛等寒凝血瘀證。月經後期,經色暗紅,量少,小腹冷痛拒按,也屬於寒凝血瘀。用這個方子治療還是挺合適的。方文兒唐菁,出自女性良方,由當歸20g、川芎15g、白芍12g、肉桂6g、莪術6g、牡丹皮10g、人參9g、牛膝12g、甘草6g組成。

功效:溫經散寒,通脈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方中桂心溫經散寒通脈止痛,當歸補血調經,亦可活血止痛,川芎活血行氣,人參益氣強身,助桂、桂、熊升楊琪、祛寒邪;莪術、丹皮、牛膝活血化瘀,芍藥、甘草止痛。

據言,全方具有益氣通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所以適用於血室寒,導致血氣郁結,肚臍腹部疼痛。今用於治療寒涼血瘀,經期後期小腹冷痛,氣短神疲。它也用於補氣,激活陽,溫經和促進血液循環。腹痛較重者,宜加蒲黃、五靈脂或元胡祛瘀止痛。經量過多者,需莪術、牛膝去瘀,加炮制後的姜炭、艾葉溫經止血。

3.氣滯證癥狀:月經周期延遲,量少或正常。顏色正常或紅稠,運動不暢,或有小血塊。腹痛,按壹下。精神抑郁,胸脅脹滿不適,時感嘆息,胸悶脅脹或乳房脹痛,舌正常或淡紅,苔正常或淡黃,脈細或數。方壹加味五神湯由烏藥6克、砂仁6克、木香6克、元胡15克、香附(炒去毛)12克、甘草6克組成。

理氣解郁,活血調經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方中烏藥、香附理氣解郁,木香行氣止痛,砂仁和中氣行氣,養胃健脾,甘草和中焦,還可和多味藥。

按照說法,全方重在理氣解郁以調經止痛。女性月經前肚臍、腹部疼痛,月經前疼痛是真的,痛而急則氣滯。因此,處方是用來治療疼痛的。這裏用於治療氣滯所致的月經後期,也用於理氣行滯。使用時加入當歸、川芎,增強活血調經之力,使氣血通暢,疾病自愈。若同時見月經量多、月經量色暗、舌質紅、苔黃、脈數,則氣邪化為熱,上加牡丹皮、梔子清瀉郁熱,脅痛患者加青皮、白芍止痛。方格疏肝解郁湯出自中醫婦科,由香附12g、青皮12g、柴胡15g、郁金3g、丹參9g、川芎9g、澤蘭6g、鹽湖15g、金陵炭9g組成。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處方中香附、青皮、柴胡、郁金解郁,行氣疏肝;丹參、川芎和澤蘭活血化瘀;延胡索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金鐘炭,行氣止痛,清熱。

聲明稱,諸藥合用,具有行氣、活血、止痛之功效,故適用於痛經,癥見月經量少、運動不暢、脅肋脹滿、氣滯血瘀伴微熱者。月經後期有少量腫塊,腹脹疼痛,胸脅脹滿為氣滯血瘀。血紅色的月經,紅色的舌頭和黃色的皮毛已經變成抑郁和熱。紋脈是氣滯血瘀的標誌。所以也是氣滯血瘀之證,宜加黃芩、梔子。月經過多者,應去除川芎辛溫活血,加益母草、茜草炭、炒地榆清熱止血。

月經期概述:月經不是按周期來的,提前或推遲7天以上,連續3個周期以上。又叫“月經無周期性”,也叫“月經無周期性”。該病的臨床特點是月經周期紊亂,可連續提前兩三個周期後再次消退,也可兩三個周期後再次提前,無壹定規律性,故又稱“月經紊亂”。

月經不調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有直接關系。當體內卵泡刺激素與黃體生成素比例失衡,或下丘腦分泌的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被抑制,月經中期黃體生成素高峰消失時,則表現為月經後期。如果卵泡發育不良,雌激素分泌不足,則表現為月經提前。

中醫認為氣血失調、沖任失調、血海異常積聚是本病的主要病機,其病因多為肝氣郁結或腎氣不足所致,以肝郁為主。肝為腎之子,肝氣郁結,導致疏泄失調,子母之病,使腎氣的封閉失去控制,故常發展為肝腎兩虛之病。

本病的治療是調理氣血、沖任,從而調整月經周期。治療應以虛、實、寒、熱、補、疏、溫或清為主。腎氣不足可固其,肝氣郁結可舒其,脾氣不足可益其。氣血調和,沖任調,則歷免期。

1的待遇。腎氣虛證癥狀:月經周期先開始,後結束,量少,色淡,質清,白帶多;精神萎靡,頭暈耳鳴,腰酸乏力,尿頻,或尿後無休無止,或夜尿頻。舌淡,苔白,脈細。防異歸腎丸由熟地黃15g、山茱萸12g、山藥20g、茯苓12g、當歸12g、枸杞12g、杜仲12g、菟絲子12g組成。

功效:補腎益氣,調理鞏固,沖任。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方劑歸腎丸適用於腎氣不足、月經不調的患者,因為它不冷不熱,但不適合腎氣不足、尿頻的老年人,所以不用。加入益智仁,補腎益氣,減少排便。

註意事項適用於腎氣不足,月經不調,量少色淡質清,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小便頻數或長,舌淡脈細者。方兒右歸丸由熟地黃124克、山藥12克、菟絲子12克、鹿角膠12克、杜仲12克、山茱萸9克、枸杞9克、當歸9克、附子6克、肉桂6克組成。

功效溫腎壯陽,補中調經。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在處方中,歸腎丸滋補腎氣,並去除了茯苓的滲透作用。加鹿角膠補腎陽,益精血,制附子,溫腎陽,益命門之火。肉桂溫脾腎陽,益火消陰。全方既能溫補腎陽,益精血,又能溫沖調經。所以適用於腎陽虛,月經不調的患者。

按照話來說,月經量過多的話,去掉當歸、肉桂的血管,加入補骨脂、艾葉溫經止血。大便若瀉,當歸潤腸,鹿角膠解膩。應加入補骨脂和肉豆蔻,以補腎助陽,溫脾止瀉。少食腹脹者加砂仁、中焦。夜間小便過多者,加烏藥、益智仁溫腎減便。加入金櫻子和生牡蠣來清除白帶。

2.肝氣失調的癥狀月經周期不確定,月經量多或少,顏色正常或紫紅,月經量少或有血塊。月經前乳房或小腹疼痛,但月經期間減輕;精神沈郁,或心煩易怒,或胸悶不適,欲喘過度時,脅痛,舌正常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細或數。方毅逍遙散出自《太平惠民和濟局方》,由柴胡15g、當歸9g、白芍9g、白術12g、茯苓9g、甘草6g、燉姜3g、薄荷3g組成。

功效疏肝解郁,養血調沖。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處方中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茯苓、白術、甘草滋養脾土。加少許薄荷加強疏散,煨姜與芍藥同用,調理氣血。諸藥合用,起到疏肝解郁、健脾養血的作用,故治肝郁血虛、脾土不和之證。用於治療肝氣失調的月經不調,也取疏肝解郁、養血之意。

註意:厭食者,加厚樸、陳皮,理氣和胃。氣滯血瘀、經行腫塊、腹脹疼痛,加入元胡、丹參、炒蒲黃、五靈脂活血止痛。肝郁化熱,月經量增多,色紅,厚者去除當歸、煨姜的辛溫活血,加牡丹皮、梔子、茜草炭、貫眾炭清熱止血。對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舌紅口幹的患者,原方是將生姜、薄荷等辛辣之品煨服,加鉤藤、菊花、石決明,平肝潛陽。方二丁唐菁,來自傅青主婦科,由菟絲子15g(酒炒)、白芍12g(酒炒)、當歸9g(酒洗)、熟地15g、山藥12g(炒)、茯苓12組成。

功效疏肝養血,補腎調經。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方中柴胡、荊芥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菟絲子、熟地黃、山藥補腎氣血;茯苓健脾,活血化淤。

照話來說,全方重在疏肝解郁,補腎生精,使肝腎之氣放松,精血旺盛,水才會有規律地通過。今天治療肝郁,月經壹直不規律,腰酸背痛,精神疲勞;相當適合月經量減少等肝腎疾病患者。

月經延長概述月經周期正常,月經期超過7天甚至2周,稱為“月經延長”,又稱“經期延長”。此病相當於西醫的黃體萎縮、盆腔炎、排卵障礙性子宮出血引起的子宮內膜炎引起的月經期延長。宮內節育器和輸卵管結紮術引起的月經期延長也按此病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的病機主要是沖任不穩,經血失收。常見類型有氣虛、虛熱、血瘀。

這種病的特點是經期延長,月經周期正常。治療以固沖調經為主,氣虛以補氣調經為主,陰虛血熱以滋陰清熱為主,瘀血阻滯至通。不允許註射收斂劑。

待遇1。氣虛證癥狀遷延,量多,經色淡紅,質薄,四肢乏力,氣短,懶言,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緩而弱。方益益益袁劍從烏賊骨中加入阿膠、艾葉、鏡月全舒,配制成9克人參、15克黃芪、12克白術、6克炙甘草、6克升麻、11克阿膠、12克艾葉、12克烏賊骨。

功效:補氣、升降、固精、調經。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方中人參、白術、黃芪、炙甘草用於補氣健脾、補血。升麻升氣;阿膠養血止血;艾葉溫宮止血;烏賊骨用古沖止血。全方* * *起益氣舉升,固沖止血之功效。

根據備註,如果月經量大,要加生蠔、五味子、棕櫚炭。對於經期腹痛、經血腫塊者,可酌情加入三七、茜草、血余炭;對於血虛患者,癥狀包括頭暈、心悸、失眠、多夢。應酌情加入制首烏、龍眼肉、生地。

2.虛熱證癥狀遷延,量少,經色鮮紅,質稠,咽幹口燥,潮熱,顴骨紅,手足熱,大便幹燥,舌紅,苔少,脈數。方益清血養陰湯出自婦科臨床手冊,由生地黃15g、牡丹皮12g、白芍12g、玄參12g、黃柏12g、女貞子15g、墨旱蓮12g組成。

滋陰清熱,涼血調經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處方中黃柏、牡丹皮清熱涼血;生地、玄參、旱蓮草滋陰涼血止血;女貞子養腎陰;白芍斂肝陰。全方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調經的功效。

註意:月經量少者,生地黃、丹參加熱;若潮熱持續,可酌情加入白薇、地骨皮。

3.血瘀證癥狀遷延,量多或少,月經量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有小瘀點,脈強。方毅棕櫚漿粉由棕櫚炭12g、蒲黃9g、當歸炭9g、炒白芍12g、川芎9g、生地12g、牡丹皮12g、秦艽9g、澤蘭65438+組成。

功效:活血化瘀,固沖調經。

用法:水煎服,每日壹劑。

處方中的歸參、川芎、紫莖澤蘭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牡丹皮、生地黃、白芍涼血陰,清血熱;秦艽、杜仲強腰補腎;蒲黃炭、棕櫚炭,活血止血。

照話來說,全方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所以月經可調。

  • 上一篇:女性性冷淡怎麽辦?這些成分可以提高性欲。
  • 下一篇:豆腐腦蒸鵝蛋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