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艾葉如何治療婦科病?

艾葉如何治療婦科病?

很多人都聽說過艾葉可以治婦科病。這是真的嗎?讓我們來看看。

艾葉的功效:

艾葉味辛、苦、溫;脾、肝、腎經;芳香溫粉,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燥濕殺蟲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心寒疼痛、吐血、鼻衄、咯血、便血、崩漏、孕期出血、腹瀉、慢性痢疾、白帶過多、濕疹、疥瘡、癰、痔。艾灸治百病。

主治:調氣血,散寒濕;溫經、止血、安胎。治心寒痛、泄瀉、旋筋、久痢、嘔吐、出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疥。

艾葉水的功效與作用:

1.《別錄》:主灸百病。

可用於煎湯、止瀉、吐血、下膿腫、婦女漏血。

利殷琦,生肌,祛寒,使人生子。

2.陶弘景:搗葉艾灸,可止百病血傷。

艾葉可以治療婦科病嗎?

艾葉可以治病,要具體分析,虛寒和血液循環不暢引起的壹些癥狀是可以改善的。艾葉又名艾葉、艾蒿、艾蒿,性苦、辛、溫,入脾、肝、腎經。能散寒除濕,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出血、腹痛,對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它是壹種婦科藥物。現在艾草該上市了。艾草可以作為艾草甜點,加工成各種菜肴和藥膳。

艾葉如何治療婦科病?

產後感到冷腹痛者或老年人肚臍疼痛者,可將熟艾裝入布袋中,敷於肚臍上。治沖任虛寒,月經不調,脘腹冷痛,久不孕者,可與香附、吳茱萸、當歸、肉桂同用,散寒止痛,養血調經。若瀉下紅白,血痛,宜與黃連、木香、肉豆蔻同用,清熱、行氣、止痛。對於寒濕泄瀉,可用幹姜煎服。

宮寒不孕:艾葉120克,香附80克,黃芪150克,當歸80克,川芎100克,肉桂30克,吳茱萸30克。焙幹後研成細粉,調蜜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三次,用鹽水送服。

胎動不安:炒艾葉10g,膠珠6g,當歸12g,白芍15g,熟地15g,川芎10g,炙甘草5g。取300毫升水煎液,溶解納米膠珠,溫服三次。

宮血:艾葉炭15g,膠珠10g,當歸15g,白芍20g,生地15g,川芎10g。取300毫升水煎液,溶解膠珠,溫服三次。

經行腹痛:炒艾葉12g、炒香附10g、黃芪15g、當歸10g、延胡索10g、肉桂3g、吳茱萸3g。每日壹劑,每日三次,水煎。

外陰瘙癢:艾葉20克,黃柏15克,花椒6克,蛇床子20克。用水煎服清洗外陰,治療濕疹和疥瘡。

艾葉的其他配伍

65438+(肘後)

2.艾葉治療腸炎、急性尿路感染、膀胱炎:艾葉10g,辣蓼10g,車前草80g。水煎服,每日壹劑,早晚各壹次。(江蘇徐州單方新醫療法文選)

3、艾葉治氣痢腹痛,安眠安眠:艾葉(炒)、老橘皮(湯泡至白,焙幹)等。後兩味搗成末,酒熬成爛米丸,如梧桐樹大小。每次二十粒,空心的。(《盛濟宗錄》艾香萬)

4、艾葉治心痛:三升白艾草成熟,三升水,煮壹升,去我處,服之。如果妳有禮貌,吐出蟲子。(“填充肘部背面”)

艾葉治療脾胃虛寒疼痛:白服用10克。(《健康的簡易處方》)

6.艾葉治療濕冷泄瀉、腹痛、婦女出血等膿血癥:幹艾葉(炒)200克,川白姜(炮)50克。上面是末,醋煮的面糊丸有蠍子那麽大。每次吃30粒,文秘就喝。(艾姜湯,世界名醫有效治療的藥方)

7、艾葉芝突然吐出壹兩口血,或燒心,或內爆:煮熟的艾許三只雞,五升水,煮兩升衣服。(錢進方)

8.艾葉治女人虛脫好幾天了:熟艾茹雞大,阿膠(炒到底)25g,幹姜5g。五杯水,先煮兩杯半艾草和生姜,用膠水化開,壹天空腹服三次。(《養生要方》)

9.艾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艾葉炭50克,蒲黃25克,蒲公英25克各壹粒。每日壹劑,煎兩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10.艾葉可以治鼻血:可以用灰吹,也可以用艾葉煎服。(《盛慧芳》)

11,艾葉排糞後出血:艾葉,生姜。煎濃汁,分三次服用。(錢進方)

12.艾葉治白帶:艾葉300g(杵如棉花,去塵去梗,酒煮壹周),白術、蒼術150g(用米泔水浸泡,曬幹炒),當歸100g(酒炒)。* * *最後壹次,每天早上服用15g,調白湯。(《本草言》)

13.艾葉治產後腹痛欲死。從寒開始的有:陳贊壹個,2斤,烤熟,搗爛臍上,蓋上絲綢,用熨鬥熨,口中的氣出來,疼痛就停了。(《楊成的經歷》)

14、艾葉治頭風面瘡,癢黃水:艾葉100g,醋1升,砂鍋煎,貼於每張紙巾上,每日二三次。(許國楨《帝國醫學醫院》)

15、艾葉治濕疹:艾葉炭、枯礬、黃柏等。* * *研成細粉,用香油調和,外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16、艾葉治盜汗:熟艾葉10g,白茯苓15g,烏梅三片。水壹分鐘,炒八分鐘,躺著的時候拿保暖的衣服。(概要)

17,艾葉治癰,瘡寒停滯:北艾湯洗凈後,用白膠熏制。(《任齋誌方》)

  • 上一篇:如何用生姜外敷治療胃痛
  • 下一篇:治療牙痛的最快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