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小番茄的種植方法

小番茄的種植方法

。原產地環境

要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層深厚疏松的壤土地塊,並符合GB/T 18407.1-2001《農產品和無公害蔬菜安全質量環境要求》的要求。

2.種子:種子質量符合DB 3703/003-2002《無公害蔬菜生產投入品使用指南》。選擇抗病、優質、高產、商品性好、耐貯運、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拒絕使用轉基因番茄品種。

2.1種子處理

2.1.1溫湯浸泡:將種子放入55℃的熱水中,攪拌至30℃,浸泡3-4小時。主要防治葉黴病、潰瘍病、早疫病和晚疫病。

2.1.2磷酸三鈉浸種:先將種子用清水浸泡3-4小時,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0分鐘,取出洗凈,主要用於防治病毒病。

2.1.3幹熱處理:幹燥後的種子可在80℃的恒溫箱中處理48小時,可有效防治病毒病。

2.2浸種催芽

浸種後,將種子置於25-28℃下催芽,發芽後可播種60-70%。

3.培育無病蟲害的健康幼苗

3.1播前準備

3.1.65438+

3.1.2配制營養土:用1/3全腐熟環肥,2/3熟土無病菌,拍打過篩;每立方米營養土加過磷酸鈣1公斤,草木灰5公斤或氮磷鉀復合肥2公斤。

3.1.3苗床消毒:可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之壹:壹種是每平方米苗床用30-50ml福爾馬林,加水3L,噴苗床土,用塑料薄膜覆蓋3天,揭去薄膜,氣味散盡後播種;第二,每立方米營養土加入50%多菌靈80克。

3.2播種和育苗

3.2.1播期:適宜播期為2月上旬至4月下旬。幼苗可以直接種植或撒播。

3.2.2播種量:根據種子大小和種植密度,每667m2栽培面積播種量為20-30g,直播播種量約為100g。

3.2.3播種方法:催芽種子露出70%以上即可播種。播種前,苗床應只澆壹次水,直到床土深達10厘米。水滲透後,鋪壹層薄薄的營養土,將床面整平,再鋪勻,播種後用營養土覆蓋0.8-1.0 cm。每667m2苗床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g或50%拌種雙粉7g,將細土混合均勻,薄薄地撒在床面上,防治立枯病。積極倡導使用營養缽、秧盤、紙袋等方法播種育苗。

3.3苗木管理

3.3.1出苗前管理:白天高溫天氣應進行遮光,床溫不超過30℃,雨天應覆蓋薄膜防雨。育苗時不要使夜間溫度過高。播種後出苗前,苗床土壤要保持濕潤,不能幹燥。邊面可以鋪草保濕。

3.3.2播種:待2-3片真葉時播種。將幼苗分入預先用營養土準備好的苗床中,行距為12-13 cm,株距為12-13cm;也可分為直徑10-12 cm的營養碗。

3.3.3分苗後管理:分苗後緩苗期間,中午應適當遮蔭,白天床溫25-30℃,夜間18-20℃;慢播後白天25℃左右,晚上15-18℃。種植前幾天,適當降低床溫鍛煉幼苗。

3.3.4苗期防病:苗期發現病蟲害和弱苗時,應及時拔除。苗期可噴殺菌劑兩次(波爾多液200-250倍是合適的保護劑,即1: 200-250)防病。

3.3.5壯苗標準:葉片4片,1心,株高約15cm,莖粗約0.4cm

4殖民化

4.1種植前準備:整地施肥: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微肥配合施用。整地時每667m2施5-7m3腐熟優質有機肥,50-60kg氮磷鉀復合肥,100kg過磷酸鈣。施肥後,進行深耕,平整土地。

4.2殖民化

4.2.1定植時間:壹般為5月上旬至6月下旬。

4.2.2種植方法:如果使用營養缽,應壹起種植在土壤中;如果不用營養缽,種植前4-5小時澆壹次水,多土,減少傷根。種植密度因品種特性、修剪方式、氣候土壤條件和栽培目的而異。壹般每667m2種植2500-3300株。

5現場管理

5.1排灌:生長初期,需水量較少,但到了結果高峰期,正是夏季高溫季節,蒸發量大,需水量較多。經常3-5天灌溉壹次,做到定時定量灌溉,配合施肥(糞肥),溝灌時水面不要高於畦面。高山夏番茄要結合降雨施肥。

5.2追肥:施肥應符合DB 3703/003-2002《無公害蔬菜生產投入品使用指南》。除了基肥,還要有充足的追肥。種植後壹周內,施壹次“促苗”肥,促進苗期營養生長;第壹穗果開始膨大後,應施第二次追肥;第壹穗果即將成熟,第二穗果相當大的時候,莖葉又開始生長,需要大量的肥料,所以要施第三次速效肥;到第壹至第二穗果實采收時,第三至第四穗果實生長迅速,需要第四、第五次施肥。追肥和基肥壹樣,不能偏施氮肥,要配施磷鉀肥。用人的糞便作追肥時,初期要薄施,後期要厚施。第壹次和第二次追肥,每667m2應加10-15kg過磷酸鈣。如果發現葉片在生長初期發黃,可以施硫酸銨壹次,每667m215-20kg,效果很好。

5.3耕作、除草和覆土耕作常常與除草和起壟結合在壹起。壹般在慢栽苗後進行第壹次中耕,第二次中耕在栽後壹個月左右。這種中耕與土壤栽培相結合,在畦面和植株周圍疏松地栽培溝鋤,以擡高畦面。此後,由於該植物已高大,不再栽培和培育。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能促進根、莖、葉的生長,提早開花結果,增加產量。

5.4植物調節主要有兩種修剪方法:(1)單莖——這種方法只留下主幹,去掉所有側枝。(2)雙幹——除主枝外,留壹個側枝生在第壹個花序的腋部,其余側枝全部摘下。修剪不宜過早或過晚,因為植物不同部位的生長有交互作用。葉腋的生長可以刺激根群的生長,過早去除腋芽會影響根的生長,造成根群傳導系統發育不完全。所以側芽長到4.7cm時,應在晴天中午拔除,以利於傷口愈合。另外,在番茄的植株調控上,也要結合摘花、摘葉、摘心的工作。

5.5落花落果的原因及其防治主要是由於外界環境條件不當,影響花器官發育不良,花粉管伸長緩慢,缺水營養不良導致花莖形成脫落層。如果落花的原因是因為營養水分不足,陽光太弱或者雨水太多,就要從栽培技術上解決。如果溫度過低或過高,我們可以使用生長調節劑,2.4-D10-20 ppm,PCPA 25-50 ppm。

5.6水果保存和疏果

5.6.1保果:在番茄不適宜坐果的季節,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如防落劑、番茄精等對花頭進行處理。

5.6.2疏果:除聖女果外,為保證產品質量,應適當疏果,大果品種每穗留3-4個果,中果品種每穗留4-6個果。

5.7收割

用於收割的工具應保持清潔、衛生和無汙染。要及時分批采收,減輕植株負擔,保證商品果質量,促進後期果實膨大。

6蟲害控制

6.1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植物保護方針,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

6.2農業控制

創造適宜條件,提高植物抗性,減少病蟲害發生。及時清除病葉病果,清除病株,取出掩埋或銷毀。

6.3物理防治:用黃板引誘蚜蟲和粉虱。方法是在棚內懸掛黃色粘蟲或黃色條板,塗壹層機油,每667㎡30-40只。

6.4生物控制

6.4.1天敵:積極保護和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

6.4.2生化藥劑:利用病毒和線蟲防治害蟲,利用藜蘆堿、苦參堿等植物源農藥,利用農用鏈黴素、阿維菌素、新植黴素、農抗120等生物農藥防治害蟲。

6.5主要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

使用的農藥應符合DB 3703/003-2002“無公害蔬菜生產投入品使用指南”。

6.5.1立枯病立枯病:除在苗床上撒藥土外,還可用二霜靈+代森錳鋅、霜黴威等農藥防治。還可以通過控制苗床的“低溫高濕”和“高溫高濕”環境來減少病害的發生。

6.5.2灰黴病:首選煙劑和乙黴威粉劑,也可用腐黴利、乙烯利菌核凈、武夷菌素防治。

6.5.3早疫病:首選百菌清粉劑、百菌清煙劑,也可用代森錳鋅、春雷黴素+氫氧化銅、甲霜靈錳鋅等藥劑防治。

6.5.4晚疫病:首選百菌清粉劑和百菌清煙劑,也可使用其他化學藥劑防治。

6.5.5葉黴病:優先使用春雷黴素+氫氧化銅粉,也可用武夷菌素和波爾多液防治。

6.5.6潰瘍病:用氫氧化銅、波爾多液、農用鏈黴素等化學藥劑防治。

6.5.7病毒性疾病:使用83抗過敏劑、病毒A、植物毒素等藥物防治。

6.5.8蚜蟲和粉虱:用溴氰菊酯、吡蟲啉、聯苯菊酯、藜蘆堿等防治。

6.5.9美洲斑潛蠅:用阿維菌素、鮑忠4號乳油、毒死蜱防治。

7存儲

臨時儲存應保持在陰涼、通風、清潔和衛生的條件下,以防止日曬、雨淋、凍傷和有毒物質汙染。特別是要防止擠壓等傷害。

  • 上一篇:如何判斷鸚鵡是否需要驅蟲?
  • 下一篇:減肥包的保鮮膜怎麽才能不卷曲?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