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的本質是日糧中缺乏碳水化合物和原糖,導致奶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是壹種機體產生大量酮體,導致奶牛低血糖、產奶量減少、消化功能障礙和運動障礙,產生酮奶、酮血和酮尿的群體代謝性疾病。奶牛酮病的原因:壹是泌乳早期,奶牛的攝入量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泌乳需求,會出現能量負平衡。這是因為奶牛在產後4 ~ 6周達到泌乳高峰期,但在產後8 ~ 10周食欲可以恢復正常,采食量可以達到峰值。此時,奶牛消耗的葡萄糖和能量不能滿足其機體泌乳所需的能量,機體會動員儲存的脂肪和其他非糖物質在肝臟中通過糖異生合成葡萄糖或糖原,這是由於產糖物質的缺乏。
肝臟只能將有限的脂肪轉化為糖原,糖異生的中間體乙酰輔酶a會轉化為大量的酮體。當奶牛進入高產階段,這種不平衡會進壹步加劇,機體開始動員糖原、體蛋白和體脂肪,產生過多的酮體,導致酮病。其次,“奶牛肥胖”或青貯飼料中丁酸含量過高也會導致奶牛酮病。能量攝入過多或幹奶期過長,會導致分娩前肥胖,嚴重影響分娩後采食量的恢復,導致原糖缺乏,能量負平衡,產生大量酮體,最終導致疾病。對於患酮病的奶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壹是在幹奶前期控制奶牛的病情,防止過度受精。奶牛圍產期前和圍產期的身體狀況評分控制在3分左右。
25分,身體狀況大於3.5的控制在總人口的10%以內。第二,提供足夠的飼料能量濃度,保證圍產期奶牛幹物質的攝入。可直接在飼料中添加丙二醇和丙酸鹽,以降低血液中遊離脂肪酸和酮體的濃度,圍產期應避免富含丁酸或質量差的青貯飼料。3.圍產期和哺乳期患酮病的高危奶牛飼餵10 ~ 15 g/d膽汁酸,可促進肝臟甘油三酯的合成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控制脂肪肝,對酮病的防治起到壹定的作用。奶牛酮病發病率高,嚴重影響奶牛場的經濟效益。為了降低發病率,必須改善奶粉和圍產期的營養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