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1986,老太太回江西祭奠前夫。民政局:妳的烈士碑我該怎麽辦?

1986,老太太回江西祭奠前夫。民政局:妳的烈士碑我該怎麽辦?

1986年春天,壹位名叫劉發玉的河南老太太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江西烈士陵園祭奠壹位名叫賴來發的烈士。

老人之所以來這裏,是因為她是烈士家的童養媳,也就是賴來發的妻子。

然而,在墓地裏,老人竟然發現自己的墓碑立在那裏,民政局的工作人員也疑惑地問:“妳們的烈士紀念碑呢?”

老人還活著,為什麽壹直豎著?

她作為童養媳經歷過怎樣的生活?

這壹切都始於1913。...

1913,辛亥革命爆發後不久,國內各種新舊勢力錯綜復雜。

清朝雖然被滅了,但是老百姓的生活還是很悲慘的。

今年初夏,江西省興國縣的壹個小山村裏,誕生了壹個名叫劉發玉的女嬰。

劉發玉的父親是當地地主的長工。他的工作雖然穩定,但是家裏吃飯的嘴太多,壹大家子經常吃上頓沒下頓。

無奈之下,父母只好從七個孩子中選擇了劉發玉,把她送給邢家做童養媳。

正是在這樣的安排下,劉發玉成了小男孩賴來發的“妻子”。

由於兩個孩子還小,顯然不可能傳宗接代。所以,從七歲開始,劉發玉就開始像女仆壹樣伺候自己的“老公”。

但當時賴家實在太窮了,劉發玉不得不和賴發發出去撿柴火,挖野菜,摘野果,維持壹家人的生計。

可以說,劉發玉“結婚”後,甚至承擔了壹大半養家的責任。

也正是這樣的慘痛經歷,讓劉發玉養成了堅強的性格。

16歲那年,劉發玉看到各地都在發生革命,也有了參加革命的想法。

賴來發擔心革命會害死人,就勸阻劉發玉不要參加。但當時劉發玉已經有了自己的價值觀,所以毅然報名參加了農會。

在農會工作期間,劉發玉態度積極,能吃苦,所以被選為女隊隊長,參加了革命學習班。

兩年過去了,劉發玉已經是大姑娘了,以她當時的身份完全可以解除這段包辦婚姻。

但劉發玉和賴來發相處多年,感情早已發展。另外,賴來發性格很好,劉發玉同意和賴來發結婚。

婚後,雖然劉發玉肩上的養家擔子更重了,但她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女人不應該壹輩子圍著鍋轉!

所以她請求丈夫允許她繼續她的革命工作。

不僅如此,她後來還說服丈夫和她壹起參加革命。她的丈夫被她的熱情所感動,開始從事壹些與革命有關的工作。

1932年6月,經人介紹,劉發玉加入工農紅軍,在第三軍團第五師三連從事後勤工作。

鑒於她的出色表現,組織很快提拔她為洗衣班班長。

在擔任班長期間,劉發玉以飽滿的熱情和開朗的性格做得很好。

不久,部隊幹部經過開會討論,決定派她去負責醫療。

1933年2月,劉發玉被調到福建醫院開展救治傷員工作。

當時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前線的傷兵陸續被送進醫院。

但當時醫院醫療設備落後,急救藥品短缺,搶救工作難以開展。劉發玉看著戰士們血流如註,經常抹眼淚。

無奈之下,她突然想到,以前挖野菜的時候,她知道壹些中草藥,於是馬上帶人上山挖壹些草藥。

正是這些民間草藥幫助醫院暫時緩解了藥品短缺。

短短壹年多時間,劉發玉不僅學會了打針、輸液、處理傷口,還在休息時間學會了針灸、按摩。

今年年底,劉發宇加入中國制片人黨,作為黨員開始嚴格要求自己。

次年8月,劉發玉隨紅軍出征,卻在部隊偶然遇到了丈夫賴來發。直到那時她才知道她的丈夫壹年前加入了紅軍。

但當時情況緊急,兩人只能簡單交代幾句就歸隊了。

後來,劉發玉跟隨紅三軍團在彭繼續踏上長征路。當時國民黨軍隊在途中被阻,我軍士兵成批受傷。

彭檢查了傷亡情況後,決定白天休息,夜間行軍,以盡量避開國民黨的包圍圈。

1934 165438+10月,紅軍渡湘江,轉戰貴州。

這壹天,劉發玉正在跟隊,突然被敵人包圍,我迅速展開反擊。

戰鬥持續了壹整夜,第二天早上敵人開始撤退。劉發玉和幾名女紅軍戰士不等敵人撤退就沖到了火線上搶救傷員。

過了壹會兒,劉發玉突然聽到附近的戰友在哭:“班長劉,來來發同誌...犧牲了!”

劉發玉聽到這個名字後身體顫抖了壹下。她趕緊把傷員包在懷裏,沖向賴來發。

此時,賴來發的身體已經被炸得四分五裂,劉發玉看到這可怕的情景,忍不住趴在丈夫身上哭了起來。

但哭了幾聲後,她突然意識到情況還是很緊急,於是馬上擦了擦眼淚,把丈夫的屍體拼在壹起,埋在附近。

然後,她立刻整理好情緒,若無其事地給其他傷員包紮消毒。直到救援工作結束,她才又壹次為丈夫的死而悲傷。

後來,在去金沙江的路上,部隊再次遭到敵空襲。

劉發玉和戰友迅速擡著壹名傷員向樹林裏撤退。然而,和她壹起擡擔架的士兵不幸被炮彈擊中,當場死亡。

劉發玉看著盤旋在空中的敵機和倒在地上的傷員,立即抱起他跑進樹林。

空襲結束後,她打算把傷員抱出去,卻發現傷員居然有130多斤,比自己還重!

她不禁納悶,剛才敵機轟炸的時候,她哪來的蠻力抱起傷員,壹路跑到樹林裏躲起來?

隨後,紅三軍團在會理與兄弟部隊會合,彭命令全軍休息,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傷員。

這時,劉發玉和同事們趁著這個空檔,迅速開始為受傷的戰士清洗傷口。

然而,當時部隊攜帶的藥品快用完了,戰士們的傷口卻壹天比壹天嚴重,劉發玉和護士們都在焦急地哭泣。

無奈之下,劉發玉只好臨時用淡鹽水代替消炎藥,為戰士們清洗傷口。

後來,劉發玉找到了壹種古老的止血藥物——石灰,來暫時抑制傷員的傷口化膿。

但劉發玉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必須找正經藥,於是多次向領導建議補充藥物。

1935初夏,紅軍進入四川冕寧。

壹天,劉發玉在護理傷員時,突然被團長叫去,壹起的還有她的好戰友鐘三秀。

長話短說,團長安排他們去武漢為戰士們購買藥品。到了武漢,他們找到了劉家廟醫院曹院長的接頭。

劉發玉聽說要去采購藥品,馬上興奮地回答:“保證完成任務!”

第二天壹早,劉發玉脫下工作服,帶著聯名信和鐘三秀出發了。

他們兩人壹路跋山涉水,終於到了武漢。

鐘三秀正要進城,劉發玉壹把拉住她:“我們帶著聯名信。如果我們被發現,我們就有麻煩了。我們必須喬裝打扮!妳等等我!”

幾分鐘後,劉發玉回來了。鐘三秀見她壹身破破爛爛的乞丐裝,頭發蓬亂,滿臉泥巴,驚訝得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

劉發玉從手裏的包裏又拿出壹件臟衣服,讓鐘三秀去換。

隨後,他們兩人就這樣潛入了這座城市。

到了市裏後,劉發玉裝病,找到了聯系人曹院長。

曹院長和劉發玉是多年前認識的,於是壹步步給劉發玉治療,然後開了藥方。

而這張處方上寫著:“藥品將於明天淩晨4點送到車站,請在候車室等候。”

第二天,劉發玉和鐘三秀早早就待在候診室,曹院長按時送藥。

考慮到車站人多話多,三人就把藥放進了劉發玉蓋著的乞討麻袋裏。

本以為很快就能進站上車,卻正巧碰上國民黨警察例行檢查。

當他們看到劉發玉鼓鼓囊囊的麻袋時,突然停了下來,準備打開檢查。

當時曹院長還在候診室。他見情況不妙,立即掏出手槍,向那兩個鷹犬爪牙開槍。

後來曹院長給了劉發玉壹個眼色,讓她趕緊跑。劉發玉和鐘三秀背著麻袋從人群中沖了出來。

然而,剛才的槍聲吸引了在附近巡邏的5名警察。他們迅速追趕劉發玉,曹院長開槍打死了兩名警察。

不幸的是,他本人被擊中倒地,當場死亡。

最終,劉發玉被其他幾名警察抓獲。他們拿過劉發玉看守嚴密的麻袋,打開壹看,竟然是壹大堆藥品。

後來,劉發玉和鐘三秀被拖進了審訊室。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們雖然奄奄壹息,但始終沒有放棄曹院長的身份和紅軍的處境。

看到這兩個女人“頑固不化”,敵人開始采取另壹種策略。

他們把劉發玉單獨叫到壹個小房間,突然在桌子上倒出壹大堆銀元,然後端上壹盤好菜。

並告訴劉發玉,如果他招供就交給劉發玉,否則就去死!

劉發玉參加革命多年,經歷了流血犧牲,早已樹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堅強不屈的革命意誌。他怎麽能被眼前壹時的蠅頭小利蒙蔽雙眼,然後出賣靈魂呢?

隔壁審訊室的鐘三秀同誌和她壹樣寧死不屈。

敵人見劉發玉遊說未果,拔出腰間的槍,突然用槍柄折斷劉發玉的右手小指泄憤。

劉發玉尖叫了壹聲,然後暈倒在審訊室。

被捕半年多來,劉發玉和鐘三秀已被折磨致死,但他們仍拒絕“認罪”。

壹天晚上,獄警突然緊張地說:“起來,帶妳去個好地方!”"

劉發玉壹聽,就猜到他們要動手了,他們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

隨後,6名看守將劉發玉和壹些“犯人”押上了車。車在山裏高速行駛,劉發玉沈默不語。

就在這個時候,森林裏突然傳來了大量的槍聲,正在行駛的敵人當場中彈身亡,汽車也撞上了壹塊石頭停了下來。

劉發玉不知道怎麽回事,突然聽到山上的人在喊:

“同誌們,下車吧!我們是紅軍遊擊隊!”

劉發玉和鐘三秀聽到“紅軍”兩個字,立刻交換了壹下眼神,在雙方交火的同時側身跳下了車。

由於仍有幾個人被繩子捆著,他們不得不順著斜坡轉到山腳下。

劉發玉滾下山後受傷,但手腳仍被綁著。她給鐘三秀打了幾次電話,鐘三秀沒有回應。

無奈之下,她打算向紅軍遊擊隊求助,但又擔心山上還有敵人,如果大聲喊叫會驚動敵人。

於是她從後面摸索出壹塊石頭,不停地用石頭摩擦繩子,繩子卻不停地磨。

就在她極度焦慮的時候,壹個砍柴的老農路過。

得知她是紅軍戰士,老農連連誇她好,幫她割斷繩子。

後來,劉發玉跟著老人回家,老樵夫的妻子聽到了他們的故事,為她做了壹頓“豐盛的飯菜”。

為了讓劉發玉安心,他們還找出了女兒結婚前的衣服讓劉發玉換上,並囑咐她等傷好了再上路。

劉發玉在這裏休息了三天,為了不給老兩口添麻煩就走了。

走後,劉發玉去找紅軍遊擊隊卻找不到,也沒找到鐘三秀。

最後她決定回四川冕寧,看看能不能找到大部隊。

然而,直到她歷經艱難險阻回到冕寧才知道,紅軍部隊早已搬離。

無奈之下,她只好靠自己的猜測,向北進發,希望能遇到大部隊。

那時候到處都是戰爭,到處都是國民黨人。她害怕再次被抓,於是女扮男裝,混在乞丐中壹路向北。

這期間,劉發玉以乞討為生,四處打聽紅軍的下落。但是,她每次得到消息,都是壹場空趕到那裏。

幾年過去了,劉發玉跑遍了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卻始終沒有找到紅軍。

1943年,劉發玉搬到了湖北老河口,在那裏她因為露營生了重病。

壹家毛巾廠的老板很同情她,於是出錢送她去醫院,她保住了性命。

經過近壹年的調理,劉發玉終於康復了。為了報答老板的救命之恩,她留在了毛巾廠。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陸續傳到各地。劉發玉得知消息後激動不已,又開始打聽紅軍的下落。

有壹次,她無意中聽到壹個木匠講紅軍的故事。

於是她找到了這個叫張金渝的木匠,但對方說那是半個多月前的事了,他也不知道具體地址。

希望再次破滅後,劉發玉不得不放棄尋找紅軍的念頭,認為既然戰爭結束了,就不找紅軍了。

之後,劉發玉住在張金渝,張金渝非常照顧劉發玉。劉發玉當時35歲,看到有人這樣照顧自己,他很感動。

於是兩人在媒人的牽線下結了婚,過著簡單的生活。之後,劉發玉再也沒有提過自己參加紅軍的事。

她丈夫的老家是河南鎮平縣集。解放戰爭勝利後,劉發玉隨丈夫回到家鄉。

後來,她試著給老家的親戚寫信,但是聯系不上。

最終,劉發玉下定決心留在河南,和丈夫過上好日子。

到1985,丈夫因病去世,子女也相繼嫁人,只剩下劉發玉壹個人。

那時候的農村經常流傳著這樣壹句話:壹對相依為命的老同伴,如果其中壹個先死了,另壹個就沒多少時間了。

劉發玉當時已經70多歲了,大概猜到自己快死了,所以經常回憶自己的青春。

幾經糾結,她給孩子講了參軍的故事,表達了要去祭拜前夫的想法。

孩子們得知母親有這樣的英雄經歷,表示支持她回江西尋親。

第二年春天,在二兒子張炳賢的陪同下,劉發玉終於踏上了回家的火車。

幾十年後,再次回到江西,劉發玉的回憶如潮水般湧出,幾度落淚。

兒子安頓下來後,帶著劉發玉去了當地民政局。

民政局工作人員看到劉發玉老人情緒激動,立即向上級匯報情況。

隨後,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劉發玉來到興國縣烈士陵園。

劉發玉看到了前夫賴來發的墓碑,這塊墓碑旁邊還有另壹塊墓碑,上面赫然寫著:紅軍烈士劉發玉永垂不朽。

劉發玉看到這些話嚇了壹跳,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趕緊解釋說,紅軍在陜北駐紮的時候,曾經托人找過劉發玉。

然而,我已經很久沒有她的消息了。該組織認為她掉下懸崖,已經死亡,因此她被記錄在遇難者名單上。

後來新中國成立,劉發玉和其他犧牲的同誌壹起被評為烈士。

劉發玉壹聽,痛哭流涕。原來這些年她壹直在找組織,組織也在找她,還被評為烈士!

工作人員壹邊安慰劉發玉,壹邊尷尬地問:“要不要先把這塊烈士墓碑移走?”

劉發玉眼淚汪汪地說:“別拆了。百年後我能葬在這裏嗎?”

工作人員說可以,但劉發玉需要配合完成壹些手續。劉發玉欣慰地點點頭。

後來兒子陪她回娘家,得知她家歷經幾代,已經成為70多人的大家庭時,劉發玉哭笑不得。

為了進壹步彌補母親的遺憾,兒子托人找了幾個老戰友,其中壹個就是鐘三秀。

1987年春天,已經白發蒼蒼的鐘三秀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劉發玉的家。

時隔半個世紀,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終於在明亮的地方相遇。他們相擁而泣,互相訴說著那些年的境遇,彌補著幾十年來互相照顧的遺憾。

十年後,劉發玉再次回江西探親,受到了群眾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的歡迎。大家給了“活著的烈士”最高的敬意!

之後,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劉發玉每月領到了80元的生活補助。

雖然只有80塊錢,但是這個補助對她來說意義重大,因為裏面有她火熱的青春,有她灑下的熱血!

作為20世紀初的童養媳,劉發玉的命運本來就很悲慘,但在解放前的舊社會有很多和她壹樣命運悲慘的中國女性。

然而,劉發玉不相信自己的命運。她在黑暗中堅持自己的革命理想,通過實際行動改變命運。同時,她也為改變像她壹樣悲慘的舊中國婦女的命運作出了強有力的貢獻。

  • 上一篇:花椒的蚜蟲很頑固。用什麽藥可以徹底消滅它(殺死蚜蟲的最好方法)
  • 下一篇:最簡單的油腎制作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