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宋等人[4]用督灸治療失眠,指出失眠的病因病機為:營衛不和,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調。針灸可以緩解其過剩,抑制夜間相對亢奮的陽氣,並彌補其不足,補充白天不足的正氣,調整陰陽、營和健康的平衡,使身體的功能恢復到陰陽的秘密狀態。方法:臨床收集失眠患者130例,全部采用監督灸治療。操作方法:讓患者光著背俯臥在治療床上,取督脈大椎至的脊柱部位,常規消毒後在治療部位塗上姜汁,撒上督灸粉(肉桂、丁香,1g,麝香,0.5g),然後蓋上桑紙,再在桑紙上鋪上姜膏,最後將艾條放在姜膏上,然後點燃艾條,連續治療姜膏三次。然後用濕熱毛巾擦拭處理過的部位,取下毒紗布敷在背部固定。如果艾灸後起泡,會自然吸收。治療每周1次,3次是1個療程,共3個療程。治療期間,忌食寒、辣、肥、甜、稠等食物,禁止冷水洗澡。治療標準:根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表,選取周平均睡眠時間、周平均睡眠時間、周平均夜間醒來次數和晨起疲勞4個指標,評價不同療程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結果:平均每周睡眠時間、平均每周睡眠時間、平均每周夜間醒來次數和從早晨開始的疲勞百分比等指標有統計學差異(P
(3)楊等[5]用電針治療失眠140例。方法:取穴:主穴:神門、三陰交、百會、睡眠、神庭。配穴:頭痛頭暈者配孫、;心煩易怒的人,活該太沖動了。操作方法:為患者選擇壹個安靜溫暖的臥位環境。穴位皮膚碘伏消毒後,選擇1.5寸壹次性無菌毫針,采用無痛進針法,在雙側三陰交穴、神門穴連接電子診療儀,選擇連續波,以患者舒適的刺激強度留針30分鐘。采用最後壹種方法,每天治療1次,五次為1個療程。有兩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2-3天。在針灸治療過程中,要求服用安眠藥者逐漸減量或少量服用,正常睡眠者停止服用安眠藥。結果:本組140例患者中,經1個療程治療後痊愈37例,占26.4%。兩個療程後,痊愈52例,占37.65438±0%,痊愈89例,占63.4%。好轉44例,占365438±0.4%;無效7例,占5%;總有效率為95%。
(4)劉欽等人[6]用針刺頸部夾脊穴治療失眠。將120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A和觀察組B3,每組40例。方法:在治療各自原發病的基礎上,對照組加用百會、四神聰、神庭、頭尾、綠谷、太沖、三陰交穴(後四穴取兩側);觀察組A加風池、斷骨、天竺、頸夾脊穴、太沖、三陰交穴(雙側取);觀察組B同時取前兩組穴位,穴位處皮膚常規用75%酒精消毒。首先取頸部穴位,針刺過程嚴格無菌。扭結後留針30分鐘,每日1次,每周治療6天。1個療程(14天)。治療過程中,指導患者規律作息,輔以心理支持,幫助患者疏導情緒,緩解壓力,增強康復信心。結果: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後,比較三組的有效率和PSQI量表評分。觀察組A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觀察組B明顯優於前兩組。結論:風池穴、萬古穴、天竺穴、頸夾脊穴治療失眠療效顯著,可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5)王思雅等[7]用針刺治療失眠患者48例。方法:主要穴位:四神聰、百會、神庭、安眠(雙側)、神門(雙側)、內關(雙側)。配穴:肝郁火旺者加肝俞、太沖、夏溪;陰虛火旺者,宜攝海、太溪、陰面;心脾兩虛加心俞、脾俞、足三裏;徐秋,新樹,
余丹。操作:每次都要選要點,每次都要選1-2點。四神聰、百會、神庭刺0.5-0.8寸,睡刺0.8-1寸,內關、神門、夾層、夏溪、陰邊刺0.5-1寸,足三裏刺1-1.5寸。患者取臥位,穴位常規消毒。上火後留針30分鐘。1次/d,10d為1個療程,3個療程後判定療效。療效標準:參照《失眠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設定的療效標準。臨床治愈:夜間睡眠6小時以上,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癥狀消失;效果顯著:睡眠明顯改善,睡眠時間增加3小時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比以前增加不到3小時;無效:治療前後癥狀無明顯變化。結果:治愈22例,顯效15例,有效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83%。
(6)陳雨晴等[8]用針刺補瀉和耳穴治療失眠。將56例陰虛火旺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26例)。方法:取穴:滋陰降火,調和陰陽。穴位:百會、神門、內關、太溪、三陰交(兩側)。耳穴選擇:交感、內分泌、神門、心腎。操作:針刺操作:對穴位進行常規消毒,每個穴位采用常規針刺方法。針刺有效後應用提、插、撚手法,對照組補虛瀉實,觀察組根據穴位特點補虛瀉實,百會補虛瀉實,內關、神門瀉實,太溪、三陰交補虛。留針30分鐘,每隔5min進行1次,第二天治療1次。耳穴操作:兩組均采用王不留行籽貼壓耳穴治療,具有補虛止瀉的作用。選取經酒精消毒的王不留行種子貼在0.5cm×0.5cm的醫用膠帶上,將耳廓用酒精消毒後貼在上述耳穴上,摩擦各穴65438±0min,疼痛強度可耐受。並要求患者按壓3次/d緩解腹瀉(重按壓為腹瀉,輕按壓為腹瀉,中按壓為腹瀉)。與針灸同步隔天更換。1個月後(15次治療),統計治療結果。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均有效,觀察組的標準有效率略高於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在治療後睡眠時間和睡眠效率方面得到了更好的改善,兩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SQI 0.05)。
(7)陳光輝等[9]將64例肝膽濕熱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2例)和對照組(32例),采用針刺配合龍膽瀉肝湯治療肝膽濕熱型失眠。方法:對照組采用龍膽瀉肝湯,由龍膽5g、黃芩10g、梔子9g、澤瀉10g、木通9g、車前草8g、當歸9g、地黃20g、柴胡10g、甘草5g組成。石菖蒲、茯苓10g可用於睡眠多夢、易醒者。手足心熱,頭暈耳鳴,怒目潮紅者加熟地10g,知母15g。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針刺治療:取神門穴0.3-0.5寸;內關穴直刺0.5-1寸;三陰交直刺1-1.5寸;刺太沖穴0.5-0.8寸(瀉法)。留針時間30分鐘左右,平均10分鐘,轉針1次。結果: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9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65.63%。治療組:顯效20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75%。
(8)張庭[10]運用針刺配合歸脾湯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將72例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方法:對照組采用歸脾湯治療,歸脾湯由白術、當歸、茯苓、黨參、黃芪、龍眼肉、遠誌、酸棗仁、木香、炙甘草組成。根據癥狀口服,1d1劑量,10d1療程。治療組:除口服歸脾湯外,給予針刺治療,所有患者均以針刺為主,手法慢而輕。通常采用慢撚進針法,進針法分層,補充法用得較多。穴位:四神聰、神門、百會,其中四神聰刺百會,百會沿經絡刺。溫針灸心俞、脾俞、內關、足三裏。溫針灸壹般為5足,以10天為壹療程,隔日1次,持針約20min。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積極幫助患者解除煩惱。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消除與疾病相關的心理因素。結果:與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相比,兩組治療後ISQI總分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9)顧婷婷[11]主張溫針灸背穴配合耳穴治療失眠。將60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方法:治療組:體針療法:取背部兩側的舒菲、心俞、肝俞、脾俞,
神樹,加風池,眠曬。常規消毒後,針刺上火後分別艾灸肝俞、脾俞、腎俞。耳穴:主穴:神門、交感、皮質下,配穴:心脾胃虛;陰虛火旺型:肝、腎、內分泌;肝郁化火型:肝、膽、心;痰熱內擾型:脾胃三焦。對照組:取穴同治療組,僅用體針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為86.7%。
將70例失眠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治療組采用治三針治療。方法:治療組針刺神庭、本神(雙側:前發際線0.5寸,神庭旁3寸,即神庭與頭影學連線內2/3與外65,438+0/3交點)。對照組選擇四神聰、神門、三陰交為治療要點。結果:治療組在減少睡眠時間、睡眠質量和日間功能障礙評分方面明顯優於對照組(P
(11)馬光浩[13]足底五花針治療失眠,將83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41例)。方法:治療組采用針刺足底五華穴結合辨證取穴的方法,針刺足底足跟中央五華穴,前後左右各壹寸。對照組僅采用辨證取穴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6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37%。
將60例失眠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采用穴位貼敷結合針刺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穴位貼敷結合針灸治療。穴位貼敷:將藥用黃芪、當歸、遠誌、石菖蒲制成的貼劑分別貼於神闕、氣海、足三裏,6-12h/次,1次,隔日壹次,共6周。針灸療法:取穴:針刺四神聰、安眠(雙)、神門(雙)、足三裏(雙)、三陰交(雙)。對照組:口服艾司唑侖片,每次2mg,睡前服用,共6周。楊[14]將60例失眠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采用穴位貼敷結合針刺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穴位貼敷結合針灸治療。穴位貼敷:將藥用黃芪、當歸、遠誌、石菖蒲制成的貼劑分別貼於神闕、氣海、足三裏,6-12h/次,1次,隔日壹次,共6周。針灸療法:取穴:針刺四神聰、安眠(雙)、神門(雙)、足三裏(雙)、三陰交(雙)。對照組:口服艾司唑侖片,每次2mg,睡前服用,共6周。結果: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為80%。
(13)郭燕[15]采用針罐結合治療失眠,將76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38例)和對照組(38例)。方法:研究組:主要穴位:百會、唐寅、神庭、三陰交(雙)、神門(雙)、太溪(雙)根據實際病癥辨證選取:肝郁火兼太沖、風池;痰熱內擾加服內庭、豐隆、陰陵泉;陰虛火旺加大齡;心脾兩虛型加心俞、脾俞;良心和膽怯加上舒心和丹淑。針灸治療後,患者取俯臥位,暴露背部皮膚,選擇合適的潤滑劑塗抹,在皮膚上拔罐。推動拔罐手,在督脈、膀胱經處來回滑動,直至患者皮膚紫紅色充血。接下來的治療要隔天進行,1個療程10次。對照組僅按上述方法接受針灸治療,不拔罐。結果:研究組治愈22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9.5%。對照組:治愈14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1.1%。
將60例失眠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采用溫針灸足三裏穴治療。方法:治療組:主要穴位:足三裏、神門、合谷、太沖、安眠、唐寅、神庭、足三裏穴位插入1艾炷約2cm進行溫灸,患者口服阿普唑侖片。對照組:僅口服阿普唑侖片。結果:總有效率為93.7%,對照組為64.0%。
【17】(15)彭雲仙采用針刺配合埋線治療失眠患者37例。方法:針刺主要穴位:唐寅。
內關、神門、趙海、三陰交,嚴重者埋線治療。結果:總有效率為92%。
(16)彭雲賢[18]將60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采用調神針刺配合耳穴治療。治療組:主要穴位:唐寅、神庭、百會、四神聰、風府、安眠、本神、神門、足三裏、三陰交。耳穴:取雙側耳穴6個敏感點:皮質下、心臟、神門、枕、交感、脾。對照組:針刺唐寅、四神聰、安眠、神門、趙海、神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為86.7%。
(17)陳曉軍[19] 105中風後失眠患者隨機分為A組(35例)、B組(35例)、C組(35例),治療組以針刺“失眠四穴”為主。方法:A組:針刺主要穴位:參麥、趙海、大椎、關元。B組:針刺主要穴位:神脈、趙海、神門、唐寅、四神聰、睡眠。c組:口服艾司唑侖片。結果:總有效率A組為88.6%,B組為85.7%,C組為74.3%..
(18)劉芳[20]用子午流註針法治療失眠。將100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方法:觀察組以循經註射辨證取穴為主,根據管《循經註射周圖》計算開穴時間,定時取穴。對照組采用單純辨證取穴治療。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65438±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
標簽
綜上所述,近年來針灸治療失眠的報道很多。在傳統針灸的基礎上,針灸治療失眠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因其療效確切、安全無副作用,被稱為“綠色療法”,表明失眠的非藥物治療越來越受到臨床的重視。從目前的臨床統計來看,無論是寧心安神、調腦安神、耳穴、艾灸等治療失眠的方法,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然而,現階段的研究還存在壹些不足,如方法繁多,缺乏優化的處理方案。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斷推動中醫針灸的不斷發展。
劉晶。淺談失眠的治療[J]。中國誤診雜誌,2009.9 (28): 6900。
[2]劉士毅。什麽是失眠[ J ]。ASRS時事通訊,1998,3:6-7。
魏良玉,徐燕青,趙麗華,等.針灸治療慢性失眠的臨床觀察[J].廣西中西醫,2014.6,37 (3): 40-41
[4]宋·琳琳。督灸治療失眠癥的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3,33 (12),1655-1656
楊,何曉華,小。電針治療失眠癥140例[J].陜西中藥,2014,35 (10),1407-1408。
[6]劉欽,劉瑾。夾脊穴治療失眠癥的療效觀察[J].黑龍江中醫,2012,4,34-35。
王思雅,王建。針灸治療失眠癥48例[J].實用中醫內科學雜誌,2012,26 (7),80-81。
應劭陳雨晴。針刺補瀉加耳穴治療陰虛火旺型失眠[J].廣東醫學,2013,34 (6),966-967。
、馮、。針刺配合龍膽瀉肝湯治療肝膽濕熱型失眠32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21(1),102-103。
[10]張庭。針藥結合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36例[J].中醫外治法雜誌,2011,20 (1),26-27。
[11],鐘,。溫針灸背俞穴配合耳穴療法治療失眠癥30例臨床觀察[J].世界中藥,2013,8 (11),1342-65438。
楊海濤,黃凡,鄺偉川。三針治療原發性失眠35例[N]。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3 (3),74-75。
[13]馬光浩,魏婷,陳婷婷。足部針刺五華穴治療失眠癥42例臨床觀察[J].臨床針灸雜誌,2013,29 (8),12-14。
[14]楊,辛桐,。穴位貼敷結合針刺治療慢性失眠的臨床觀察[J].臨床針灸雜誌,2013,29(3),20-21。
[15]郭燕。針罐結合治療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藥,2013,28 (6),1208-1209。
[16]邱曉恩。溫針灸足三裏穴為主治療失眠癥30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 (5),561-562。
[17]彭雲賢。針灸配合埋線治療失眠癥[J].中藥,2013,7 (6),37
王翰,孟憲輝,鄒偉。調神針刺配合耳穴治療失眠癥療效觀察[J].臨床針灸雜誌,2014,30(7),26-27。
陳曉軍,景智,陳麗芳,等.針刺治療中風後失眠的臨床療效評價[J].上海針灸雜誌,2012,31(12),864-865。
[20]劉芳。經絡註射針法治療失眠癥50例臨床觀察[J].雲南中醫藥雜誌,2013,34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