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於腸道運動功能紊亂,腸道蠕動增加,導致腸道食糜吸收太晚而引起的腹瀉。臨床表現包括腸易激綜合征、神經性腹瀉、異地或旅行者腹瀉等。
(壹)中醫治療
1.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慢性腹瀉起病慢,病程長,病位在腸。發病與脾(胃)和肝腎有關,基本病機為脾虛濕盛。所以健脾祛濕是基本的治療方法,所以在臨床上還是要以健脾祛濕為重點。用藥時要註意方子:遷延泄瀉不宜過量,清熱宜用苦寒,補虛宜用甘溫。虛實夾雜者,宜補虛。李仲子在《醫案必談》壹書中提出了治療泄瀉的九法:淡滲、升通、涼通、舒緩、收酸、脾燥、溫腎、澀精,對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寒濕凝滯證
主要癥狀:便溏,腹部冷痛。
次要癥狀:惡寒畏風,食欲不振,腹脹,腸鳴不適,小便短赤,乏力,舌苔白膩,脈緩。
診斷:凡有主癥及任何兩個次癥者,均可診斷為寒濕痹阻型慢性腹瀉。
辨證:寒濕侵襲,脾失健運。
治法:溫寒濕,健脾利運。
處方:藿香正氣散。
藿香15g蒼術10g陳皮10g法夏10g茯苓15g紫蘇10g紫蘇10g紫蘇。
2)大腸濕熱證
主要癥狀:不愉快的腹瀉,黃色和惡臭的糞便。
次要癥狀:肛門灼熱,心煩口渴,口苦黏膩,腹絞痛,急瀉,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
診斷:凡有主癥及任何兩個次癥者,均可診斷為大腸濕熱型慢性腹瀉。
辨證:濕熱下註,異常傳導
治療:清濕熱,調理胃腸道。
處方:葛根芩連湯
葛根20g,黃芩15g,黃連5g,車前草15g,藿香10g,木香10g,茵陳10g。
3)飲食停滯綜合征
主要癥狀:暴飲暴食拉肚子,臭得像雞蛋。
次要癥狀:腹痛、輕度腹瀉、口酸、無食欲、惡心嘔吐、腹脹、苔厚膩、脈滑。
辨證分型:慢性腹瀉伴食積證,只要患者有主要癥狀和任意兩個次要癥狀即可確診。
辨證:納運失職,食滯。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藥方:保和丸。
山楂20g神曲10g陳皮10g半夏10g茯苓10g白術10g枳實10g雞內金10g。
4)肝郁脾虛證:
主要癥狀:腹痛腹瀉,劇烈憤怒。
次要癥狀:腹瀉後輕度疼痛,胸脅脹滿,兩脅脹痛,噯氣少,腸鳴水,苔白膩,脈細。
診斷:凡有主癥及任意兩個次癥者,均可診斷為慢性腹脹、肝郁、脾虛證。
辨證:肝氣郁而清,脾以逾為抓。
治療:疏肝健脾,止痛止瀉。
處方:加減痛瀉要方方耀
白術15g白芍15g陳皮10g防風10g柴胡10g延胡索10g瓦楞子20g川楝子5g。
5)脾腎陽虛證
主要癥狀:早上拉肚子,肚臍腹部冷痛。
次要癥狀:溫壓、惡寒、腰膝酸軟、乏力、腹痛、腹瀉、腹瀉後疼痛、舌苔白胖、脈沈細。
診斷:凡有主癥及任何兩個次癥者,均可診斷為慢性腹瀉脾腎陽虛證。
辨證:脾腎陽虛,大腸失固
治法:溫補脾腎,強腸止瀉。
處方:加味申思丸
補骨脂10g肉豆寇10g五味子10g吳茱萸3g生姜5g制附子10g白術10g肉桂3g。
中醫辨證論治與方藥
證候類型
主要癥狀
處理方法
藥方上的草藥
寒濕阻絡證
大便稀,腹部冷痛。
溫寒濕,健脾利運
藿香正氣散
大腸濕熱證
拉肚子難受的時候會發黃發臭。
清濕熱,調理胃腸道。
加減葛根芩連湯
積食停滯綜合征
暴食拉稀,臭得像雞蛋。
脾胃,消食化滯
保和丸
肝郁脾虛證
腹痛伴腹瀉,劇烈憤怒。
疏肝健脾,止痛止瀉
改良痛瀉要方方耀
脾腎陽虛證
早上拉肚子,肚臍腹部冷痛。
溫脾腎,強腸止瀉
加味申思丸
2.治療腹瀉的中成藥
腸胃康顆粒,每次1包,溫開水沖服,每日2-3次,適用於大腸濕熱證。
保和丸,每次1粒,每日2-3次,適用於積滯食積。
藿香正氣軟膠囊,每次3粒,姜湯送服,每日3次,適用於寒濕凝滯證。
補脾益腸丸,每次1粒,每日2-3次,適用於肝郁脾虛證。
傅貴理中丸,每次65438±0粒,每日2-3次,適用於脾腎陽虛證。
3.針灸治療腹瀉
寒濕凝滯證:取足三裏、陽陵泉、舒天、中脘,針刺配合瀉下加艾灸,每日1次,7天為1個療程。
大腸濕熱證:取足三裏、大腸俞、舒天、曲池、內庭,針刺瀉下,每日65438±0次,7天為1個療程。
食積滯證:取足三裏、陽陵泉、舒天、大腸俞,針刺瀉下,每日65438±0次,7天為1個療程。
肝郁脾虛證:取中間、三羊角、內關、氣海、陽陵泉等穴位,針刺補瀉,每日65,438+0次,7天為1個療程。
脾腎陽虛證:取大腸俞、足三裏、浮六、氣海穴,針刺輔以艾灸,腎俞、脾俞、百會、腎瀉亦為艾灸。每天1次,10天就是1個療程。
(2)西醫治療
1.根據治療原因:
滲出性腹瀉(感染性)應使用對病原體敏感的藥物,如氟呱酸、黃連素、呋喃唑酮等。
非感染性或原因不明的腹瀉,如潰瘍性結腸炎,可選用不被腸道吸收的磺胺類藥物柳氮磺胺吡啶水楊酸鹽,嚴重者可用激素治療。
分泌性腹瀉,如胃泌素瘤,主要是非感染性的,應手術切除。如果手術失敗,應該進行化療。
滲透性腹瀉,吸收障礙性腹瀉,大部分患者在停用相關食物後可以抑制腹瀉,所以找到腹瀉的原因非常重要,治療不需要藥物,避免食用相關食物。
腸運動功能障礙引起的腹瀉應輔以心理治療,腸易激綜合征可對癥治療。
2.對癥治療
在無急性感染的前提下,應考慮使用止瀉藥。
各種慢性腹瀉可用復方樟腦酊、可待因、地芬諾酯、洛哌丁胺等具有抗蠕動、抗分泌作用的藥物治療。
次水楊酸分泌量為抗分泌量藥物,對大多數感染性腹瀉有效,尤其對致病性大腸桿菌有效,每次30-60 ml,每日4次,可作為旅行者治療腹瀉的隨身藥物。
腸易激綜合征可使用阿托品、654-2、解痙劑等抗膽堿能藥物,必要時可使用鈣通道阻滯劑如維拉帕米、硝苯地平等。
鎮靜劑和地西泮,如抗焦慮藥胃復安和抗抑郁藥丙咪嗪,可用於治療精神因素引起的腹瀉。
腎上腺皮質激素也可用於各種慢性腹瀉,但壹般不推薦功能性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