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池穴
位置:肘部彎曲成直角,當肘部在條紋末端彎曲時。找穴位時,屈肘,橫紋用盡的地方,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中常用的穴位之壹。按壓曲池穴、骨穴、外關穴可祛風解表、清熱止痛,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燒。
2.風池穴
位置: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顱骨下,兩大筋外緣凹陷,相當於耳垂平齊。
風池穴的氣血物質是陽熱,陽熱由熱消散。通過此穴,可壯陽益氣,散寒止頭頸部疼痛。
3.合谷穴
地點:別名虎口。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原創點。手背上,掌骨1和2之間,第二掌骨橈側中點。
按摩刺激合谷穴可起到鎮靜止痛、疏通經絡、清熱解表的作用,對風寒感冒、頭痛發熱等不適癥狀有緩解作用。
4.項英角
位置:項英穴位於人面部,在鼻翼旁約壹厘米的皺紋處(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內)。
項英穴擅長清鼻竅,感冒多風常出現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癥狀。按這裏可以緩解。
5.足三裏
位置:足三裏在小腿前外側,小腿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壹橫指。
足三裏是人體保健的重要穴位,能燥濕健脾,生津胃氣,提高人體免疫力。
6.大椎穴
位置: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有七塊頸椎骨。當妳低頭左右轉動脖子時,上六節頸椎都隨之轉動。只有第七頸椎是不動的,大椎穴在這個不動的頸椎的棘突下面。
頸部的大椎穴是人體陽氣交匯的地方。刺激穴位可以提振人的陽氣,常用來治療感冒等疾病。
7.脊椎按摩療法
捏脊療法是壹種通過持續捏壓脊柱皮膚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治療方法。具有疏通經絡、調節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8、成人感冒按摩法
第壹步:先用雙手拇指和腹部交替按壓患部唐寅穴36次,同時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按壓、摩擦其兩側的項英穴26次。壹只手托住額頭,另壹只手的拇指對著中指。揉揉兩側風池穴36腳,再用拇指按壓風門穴36次。
第二步:先按由輕到重的順序按摩左右兩個穴位36次,然後用拇指指腹對著其他四指,由輕到重按住合谷穴36次。
第三步:患者俯臥,自下而上捏脊3次。全程註意避免感冒。按摩後喝熱姜水,小睡壹會兒。
9.冬天吃什麽預防感冒?
1,蘿蔔。都說冬吃蘿蔔夏吃姜,蘿蔔的含水量高達93.4%,是冬季補水佳品。同時,蘿蔔還有補氣的作用。蘿蔔的做法很豐富,可以炒菜,也可以燉湯。而且蘿蔔中的礦物質含量也很高,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2.大白菜。時令蔬菜總有它的道理。冬天蔬菜水果種類不多。為了保證維生素C的攝入,大自然“賜予”了我們大白菜。大白菜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30mg-40mg/100g,在同類蔬菜中較高。維生素C有美容護膚的功效,大白菜含水量高,所以大白菜是冬天必不可少的蔬菜。提醒大家,煮白菜的時候,盡量選擇醋,因為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下會保存得更好。
3、綠豆芽。冬天我們吃了太多油膩、甜膩的東西,常吃綠豆芽有助於祛火、解油膩。同時,綠豆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也能改善腸胃功能。當然,綠豆本身沒有維生素C,但發芽後會產生。同時豆芽的含水量也高,可以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