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方:瀉心湯。
加減:便秘患者,加生大黃(下背)6克或涼膈散(炒)6克;發熱嚴重者,加黃芩10g,梔子10g;口渴者,加石斛10g,天花粉10g。
主方分析:本方以熱為主治心經,使心經之火從小出。方中黃連瀉心火,生地涼血,竹葉清心利水,木通降熱,甘草調和諸藥。
處方示例:
黃連3g
山治10g
盛迪10g
木通10g
竹葉6克
赤芍10g
牡丹皮10g
鄧鑫2閘
澤瀉10g
6克甘草
2.脾熱治療原則:清熱瀉脾。
主方:清熱瀉排散。
加減:發熱,加金銀花10g,芒硝15g;咽喉紅腫,加板藍根30g,蒲公英15g;便秘加生大黃10g(下背)。
主方分析:清熱瀉脾散是治療口瘡實證的主要方劑之壹。方中黃連、梔子清脾熱,黃芩、石膏散脾滯熱,生地清熱涼血,木通、鄧鑫清熱利濕,使邪熱從尿中出。
處方示例:
山治10g
石膏30克
黃連3g
黃芩10克
竹葉6克
赤芍10g
牡丹皮10g
板藍根30克
鄧鑫2閘
6克甘草
3.虛火對炎癥的治療原則:滋陰降火。
主方:白質地黃湯加減。
加減:午後低熱,加柴胡10g,枸杞皮10g;
如渴,加石斛10g,蘆根30g晚上盜汗,加五味子6克,牡蠣30克(先炒)。
主成分分析:白質地黃湯是滋陰降火的方劑。知母黃柏清熱養陰,六味地黃湯養腎陰。
處方示例:
知母10g
黃柏10克
盛迪10g
熟地黃10g
山茱萸10g
山藥10g
澤瀉10g
牡丹皮10g
茯苓10克
6克甘草
臨床上以實證型口瘡多見,而虛證型口瘡多見於久病重疾後,常傷肝腎之陰,易復發。本病與鵝口瘡相比,在辨證用藥上有相似之處,但本病發熱癥狀嚴重,清熱瀉火需專治藥物重力。在藥物劑量方面,由於鵝口瘡患兒多為嬰幼兒,所以劑量壹般較輕,不能隨意增加,否則容易導致嘔吐、胃衰竭;這種病的孩子年齡都比較大,可以適當增加清熱瀉火中藥的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