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黃5-10g,研成粉末,用醋調成稀糊狀,置於傷濕止痛膏中央,貼於鼻足心湧泉穴,10-15小時後取下,壹般壹次見效。能清熱消食,潤腸通便。
2、芒硝5克,研成細粉,置於傷濕止痛膏中央,外敷鼻足心湧泉穴,每日壹換,連用3-5天。能清熱導滯。
3、生大黃、焦山楂,各等量。選取兩種藥物,研成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末取本品10克,用米醋或清水調成稀糊狀,外敷小兒足湧泉穴、肚臍穴。包紮好,膠帶固定,3-5天每天換壹次。可清熱導滯,消食化積。
4、生大黃、雞內金各等量,選凈研成細粉,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10g藥粉,用米醋或清水調成稀糊狀,敷於雙腳湧泉穴、肚臍孔處,包紮固定,每天更換,共3-5天。可清熱導滯,消食化積。
5.蔥5根,姜1片,鹽9克,豆豉10片。把藥敷上,搗成餅,烤熟貼在肚臍上,用膠帶固定,大便可以久通。如果不行,可以再敷壹次。
6.將壹把洋蔥搗碎拌成餅,貼在肚臍上,用熱水袋開水燙洋蔥餅。小心不要造成燒傷。
7.用雙手中指按壓項英穴(鼻孔兩側凹陷處)5-10分鐘,直至出現疼痛,可治便秘、便秘。
8.左手大拇指用力按在右手手掌上幾次,大拇指捏到小指,從指根到指尖,捏幾次,每捏完壹個手指再捏壹次手掌,然後換右手按左手。閉上眼睛,專心做手指練習。堅持半年就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