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陽光明媚的冬日,我剛查房回來,助理跟在後面,手裏提著壹桶雞蛋。這是壹位大巴山痛風患者的感謝。第二次入院,坐長途汽車到成都。我想象著他從山上扭雞蛋到鎮上,從鎮上坐車到縣城,從縣城到成都。
這桶雞蛋很重。收到的時候能感覺到它的重量。它應該有十多公斤重。我沒打算向病人要禮物。病人姓羅。羅先生痛風十幾年了,手腳都長滿了痛風石。上次他來醫院,我安排他住院,雙膝雙手做了針刀鏡手術,摘除痛風石。那是五個月前。
這壹次,他是來拿走腳上的痛風石的。長期的痛風導致他的手腳各個關節都沈積了很多尿酸鹽晶體。尤其是手和手指的骨骼受損嚴重,尿酸鹽晶體緊緊附著在關節上,與之融為壹體。上次從雙手上取下痛風石花了兩個半小時,壹點點刮幹凈也不容易。
羅老師剛來醫院的時候,不太信任我。在鎮上的“赤腳醫生”給病人看病;從縣城骨科到成都...他經歷了很多。他自己看了很多關於痛風的資料,認為這種病是治不好的。羅老師對我說:“劉醫生,我就是來試壹試,看看妳和其他醫生有什麽不壹樣。”妳對痛風有什麽獨特的治療方法嗎?"
可惜我沒有唬住他。我擺擺手,對他說:“羅老師,妳對痛風和高尿酸血癥了解這麽多,應該知道痛風治療沒有特效藥。”對於妳關節上的痛風石,唯壹能做的就是通過針刀鏡或者關節鏡取出結石;對於妳的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妳能做的只能是長期降尿酸治療。"
也許是因為我足夠誠實,他選擇了信任我。許多痛風患者對疾病半信半疑。醫生含糊其辭,病人經常離開;醫生講太多病因病理,患者會覺得缺乏臨床經驗,只懂理論。這是壹個兩難的選擇。
2020年治療痛風患者數千例,羅老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些痛風患者,有的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堅持降尿酸;其他人沒有,疼痛復發,最後怪醫生無能。我對我的助手說:“痛風是壹種很容易治療的疾病,有時可以用降低尿酸的藥物來治療;不好治,也不好治。很多時候,堅持的主動權在患者手裏。"
因此,我和我的助手進行了壹次長談。在這次談話中,有我對痛風疾病的堅持,有我對痛風患者的妥協。有我對痛風患者的遺憾,也有我對痛風疾病的感受。
助理:剛看到妳和羅老師的對話,發現妳總是要跟病人說“多喝水,管住嘴,減肥,邁開腿”。醫生對病人生活調整的建議就這些嗎?
我:習慣了。這應該是風濕科醫生對痛風患者說的最多的壹句話。通常我也會解釋。
對於痛風患者來說,生活調理是基礎。痛風的治療可能是暫時的,但是生活調理真的是需要關註壹輩子的。因為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因此,改善生活習慣甚至可能比藥物治療更重要。對於痛風患者來說,像羅老師這樣的,根本意識不到生活習慣存在什麽問題。這需要醫生反復解釋;即使他回家了,後續也要反復提醒。不能讓患者“愈合了傷疤忘了疼”。
助理:妳行醫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就是有些病人,尤其是痛風結石的病人,取了結石,回來後不註意生活習慣的改變,痛風又發作了?這讓妳心有余悸,而且牢牢的記在腦子裏,時不時的給病人背誦?
我:就像妳說的,是我痛風診療初期遇到的壹個痛風患者。患者姓黃,36歲。我對他印象深刻的原因之壹是他當時說“36歲是個坎”;另壹個是三年後他得了尿毒癥。以前沒有那麽多的治療方法,比如免疫吸附,針刀鏡,甚至降尿酸的藥物。
按照當時痛風飲食的觀點,我告訴他要註意低嘌呤飲食,少吃肉,不吃內臟,不喝肉湯,日常吃藥的同時不喝酒。但他對此置若罔聞。他不但不聽,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後,關節不腫不痛,不準做的事都做了。他喜歡在呼朋喚友中吃火鍋,經常會在別人喝醉之前先喝醉。幾年下來,腎功能每況愈下,最後患上了尿毒癥。
痛風怎麽會達到尿毒癥的程度?也是由於長期忽視降尿酸,特別是痛風患者尿酸排泄減少,導致腎臟內尿酸鹽結晶越來越多,嚴重受損,正常的腎功能不斷被尿酸和尿酸鹽結晶破壞,從蛋白尿、血尿到夜間尿頻、血壓升高、貧血,再到水腫、乏力、乏力、尿量減少,腎臟壹步步被徹底破壞。
這位黃老師提醒了我,也是我經常對沒有意識的痛風患者說的壹句話:“生活調理,持續降尿酸是痛風治療的基礎。如果這兩點做不到,不僅會帶來痛風結石和痛風頻繁發作,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和尿毒癥。”
助理:其實痛風不是單壹疾病。如果不進行長期的尿酸治療,可能會出現很多伴隨疾病,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與高尿酸血癥互為因果。例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尿酸性腎病、腎功能障礙、腎結石疾病和腦血管疾病也是常見的伴隨疾病。所以雖然現在沒有特效藥,但還是不能讓尿酸居高不下吧?
我:是的,從第壹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出現開始,我就壹直在提醒痛風患者是時候治療了。今年經常坐在痛風急診值夜班,還是很有感觸的。很多患者半夜腳紅腫熱痛,不能翻身,不能下床,不能蓋被子。他們能做什麽治療?請醫生消炎止痛,而且要快。
為什麽?因為就算急性痛風發作,第二天也要上班。這裏有許多年輕人。現在年輕人患痛風的比例比較高。我有壹個統計數據,就是2020年來醫院的痛風患者中,28-35歲的痛風患者占17%;35-45歲痛風患者占39%。妳覺得中青年痛風人群占多大比例,將近壹半。為什麽比例這麽大?還是生活習慣造成的。而且這些人有穩定的工作,老老少少,患痛風對他們有好處。
壹個姓張的小夥子有趣地說:“劉醫生,妳要我花壹天時間檢查,然後再花幾天時間住院降尿酸。”這怎麽可能呢?我還得活著。"
但他們不知道,痛風初期就開始尿酸治療,會避免以後很多麻煩。這樣既能避免像送雞蛋的羅先生那樣痛風結石,又能避免像黃先生那樣尿毒癥。
每個痛風患者都應該知道痛風治療的目標:
要做到這壹點,不僅是生活方式的改變,還需要藥物的短期治療。對於醫生來說,能為病人做的太少,往往令人遺憾。作為壹名醫生,我常常感到無能為力,尤其是當痛風患者對疾病、對尿酸的規範治療、對痛風的藥物治療存在誤解的時候。
助理:是的,痛風是壹種慢性關節炎,會降低生活質量,縮短壽命,但可以有效治療,臨床上也可以治愈。但是很多患者的依從性還是很差,往往是疤痕愈合後就忘記了疼痛。以妳的從醫經驗,妳認為痛風應該如何治療?
我:痛風的治療首先要改善相關的危險因素。雖然單純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能對降低尿酸作用不大,但至少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預防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如避免暴飲暴食、饑餓、關節外傷和關節感冒等。,但是生活的改變才是痛風治療的基礎。
其次,要明確痛風治療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痛風,還包括開始治療後定期監測尿酸、肝腎功能、血壓、血脂、血糖。應定期對患者進行復查,根據相關檢查調整治療策略、治療方法和用藥。我不建議患者自己服藥。畢竟醫生要有更多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要學會聽醫生的話。
痛風的整體治療方案主要是“抗炎、降尿酸、溶晶、調節代謝、護腎、防復發”。這15這幾個字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我壹個壹個說吧。
根據這幾點,長期治療,反復就診復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壹般可以達到初步緩解:在過去的12個月中至少有4次血尿酸值達到360μmol/L以下;沒有痛風石出現;在過去的12個月中沒有形成痛風石;疼痛和疾病活動度小於2倍。這樣慢慢將血尿酸水平維持在標準值,就很難有痛風相關的疾病了。
助理:妳覺得有多少痛風患者能做到?還是理解這些治療目標並遵循?
我:其實不多。壹般前三個月可以做常規復習。比如治療後1個月,監測血尿酸、肝腎功能、血壓、血脂和骨密度、腎臟b超。治療三個月後,如果轉氨酶和血肌酐正常,血尿酸也下降,那麽很多人就開始放縱自己了。
2020年,我所在的痛風科90%以上的患者在治療後1個月復查;到第三個月,只剩下50%;半年後18%的人復檢;但是1年後堅持復習的人很少。
還有這些原因,如痛風控制不理想,急性痛風復發,血尿酸持續下降,腎臟並發癥等。他們覺得醫生不達標,要去別的地方治療,也沒給我機會給他們調整治療方案。
其實如果血尿酸達標六個月,關節內沒有尿酸鹽結晶,也沒有痛風結石或者尿酸腎病,就可以慢慢停藥,減少其他治療。但有些患者總是突然停藥,尿酸會反彈。如何減少藥物戒斷?還是需要主治醫生根據情況逐步減量停藥。但即使停藥,也要定期監測血尿酸值。如果血尿酸值升高,還是要再次進行降尿酸治療。
和我的助手談過之後,我覺得輕松多了。我不是科學醫生,而是臨床醫生;我不是壹個有才華的醫生,而是壹個勤奮的醫生。我希望能用我的專業知識幫助盡可能多的患者,但是我不想再有痛風患者了。
我對助手說:“2020年,我看的病人太多了,尤其是像羅老師這樣的痛風患者。其實我覺得很遺憾。如果他能在長出痛風石之前得到治療,也許他現在就不用這麽難受了。”想起還有幾天就過年了,希望:“2021,痛風患者不會增加;痛風石患者“結石”溶解;高尿酸人群血尿酸恢復正常。大家都健健康康的,讓醫生無路可走。"
我的助手問我:“羅老師送來的雞蛋我該怎麽辦?”我不知道該怎麽辦。
#健康衛士# #我的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