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吃蜈蚣沒有錯,所以古人認為公雞是蜈蚣的天然克星,不怕蜈蚣的毒性。事實上,如果公雞的皮膚被蜈蚣咬了,它們會產生毒性反應,但它們的生理結構使蜈蚣很難染指。公雞很容易被殺死,吃蜈蚣有兩個原因。
第壹;公雞抓到蜈蚣壹般不會直接吞下,而是反復啄咬,有時還會用爪子抓。在這個過程中,蜈蚣會抵抗中毒。公雞的喙有堅硬的角質,爪子上覆蓋著鱗片,身上有羽毛。對蜈蚣來說,公雞刀槍不入。蜈蚣根本傷不了公雞。但在這個過程中,蜈蚣會中毒。但是蜈蚣能儲存的毒液非常有限,放出來後短時間內不會產生。被毒死的蜈蚣毒性不大,被公雞吞下去就沒事了。
第二;蜈蚣毒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對高溫不穩定,容易被酸和消化酶破壞。在更早的研究中,蜈蚣粗毒即使稀釋1000倍,仍然會殺死果蠅,而蜈蚣毒的單壹成分會失去毒性,這可能是在分離過程中毒性成分被破壞了。不僅是蜈蚣毒素,其他毒素,比如蛇毒,也不是很穩定。當它們進入血液循環時,會表現出很大的毒性,但當它們口服進入胃時,就會失去毒性。經常在影視劇裏看到,被蛇咬了之後,有人會用嘴把毒素吸出來。主要原理是胃酸和消化酶可以破壞毒素。現在大部分蛋白質毒性物質很難透過完整的皮膚或黏膜,消化道黏膜本身就有這種屏障作用。但是口服用藥是不可取的,因為人的口腔黏膜是非常脆弱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發現牙齦出血和口腔潰瘍的發生率很高。如果是這樣,毒素會通過傷口進入血液,造成嚴重後果。
公雞的食道黏膜也有保護作用,再加上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壞,少量的蜈蚣毒素很難在消化道發揮毒性作用,所以公雞吞食蜈蚣是沒有問題的。人類也是如此。很多人用蜈蚣泡酒,壹般用開水燙幹。但在南方農村,也有將活蜈蚣直接放入酒中的習慣。這種蜈蚣酒還是有毒的,不宜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