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的藥用最早記載於“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孫思邈認為紫花地丁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斂瘡消癰的功效。
經過數百年的經驗,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肯定了紫花地丁的解毒清熱作用,認為紫花地丁入藥可消除“諸瘡、癤、癰、惡瘡”。
當然,李時珍的說法可能有壹些誇張的成分,但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紫花地丁中含有的壹些化學成分在幫助人們抗菌消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方面確實有壹定的作用,這說明這些農村地區的傳統中醫藥是經得起時間和科學的考驗的。
在現代中醫理論中,人們認為紫花地丁味苦、辛,藥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優良功效。在壹些民間偏方中,紫花地丁也有很多妙用!
壹、紫花地丁“解毒消腫”的妙用
紫花地丁的藥性苦而寒,對體內熱毒引起的皮膚內外瘡癰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而且在古代,人們還把紫花地丁稱為“消癰解毒的萬能藥”,對各種常見的皮膚瘡腫都有很好的療效。
比如當我們的皮膚上有壹個紅色的腫塊,或者皮膚上有壹個瘡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挖壹些新鮮的紫花地丁,然後搗碎,直到汁液流出來,然後外敷,消腫,治療瘡。
有時候我們的皮膚內部會有壹些無名的硬結,用手按壓會痛或者不痛。這時候用壹些紫花地丁的根煮水也能有效緩解。
二、紫花地丁清除“積熱”的神奇作用
如果紫花地丁內服,對清除積存在臟腑的熱、毒、火邪也有很好的效果。在古代,當人們體內出現熱毒癥狀時,紫花地丁通常被用作良藥。
比如邪熱蘊肺,上炎至喉引起的咽喉腫痛、咽喉炎癥等。,用紫花地丁和金銀花泡茶,有明顯的清熱利咽的功效。對於肝膽積聚的濕熱,民間有些地方用紫花地丁加蜂蜜煎湯來緩解。
此外,紫花地丁的寒性也能入血,所以當熱毒之邪侵入血液,或者血液溫燥,血熱流鼻血時,用紫花地丁泡茶也能涼血。
三、神奇利用紫花地丁祛外感熱邪
紫花地丁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清除上述實熱癥狀,而且對壹些外感熱病也有療效。
比如生活中最常見的外感風熱之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風熱感冒之類的,以紫花地丁入藥就能起到疏散風熱的作用。
對於這種情況,單用紫花地丁效果壹般不是很顯著,所以中藥中常與菊花、蒲公英、金銀花、板藍根配伍使用,能有效緩解風熱之邪,消除風熱感冒伴發的咽痛、口幹、發熱、乏力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