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為什麽會有膿包和瘡?

為什麽會有膿包和瘡?

膿皰病又稱“傳染性膿皰病”,俗稱“黃水瘡”,是壹種常見的經接觸傳播的淺表性皮膚傳染病,表現為水皰、膿皰且易破潰。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分為大皰性和非大皰性膿皰瘡兩種。夏秋兩季流行。

膿皰瘡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偶爾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輕微的皮膚外傷後,細菌會粘附、侵入並導致感染。大皰性膿皰病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可發生在完整的皮膚上。該菌可產生並釋放表皮剝脫毒素,與細胞表面的橋粒芯糖蛋白結合,導致表皮細胞間失去粘附,細胞溶解,形成水皰。

1,大皰性膿皰病

常見於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剛開始是散水泡。1 ~ 2天後,水皰迅速增大,水皰液由清轉濁,膿液沈積於水皰底部,呈半月形膿液積聚現象,這是該型膿皰瘡的特征之壹。皰壁薄而疏松,破裂後呈爛面,幹燥後形成黃色膿痂。有時痂周圍出現新的水皰,呈環狀排列,稱為環狀膿皰病。患者感覺癢,壹般沒有全身癥狀。

2.非大皰性膿皰病

常見於面部、口腔周圍、鼻孔周圍、耳朵周圍及四肢外露部位。其特點是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薄壁水皰,很快轉為膿皰,周圍有明顯的紅腫。膿皰破潰後,膿液幹燥後形成厚厚的蜜黃色痂,痂繼續向四周擴展,可相互融合。自覺瘙癢,往往是由於抓撓細菌接種到其他部位,新的皮疹。痂會脫落,壹周左右自愈,不留疤痕。嚴重者可並發淋巴結炎和發熱。

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可從膿液和膿痂中分離培養。皮損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角質層與顆粒層之間形成膿皰,膿皰內含有大量中性粒細胞、纖維蛋白和球菌。

1,全身療法

對於皮損廣泛或伴有發熱、淋巴結炎的患者,應系統使用敏感抗生素,並根據藥敏結果選擇。

2.局部治療

水皰或膿皰局部消毒後吸出水皰液,外用新黴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軟膏。

註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應妥善隔離患者,並放好衣服、毛巾、用具等。應該對病人接觸過的物品進行消毒。

  • 上一篇:怎麽處理楊?
  • 下一篇:河南兩名骨科醫生摔跤的視頻在網上走紅。為什麽最後的結局讓人哭笑不得?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