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些疾病表現為“毒”,如惡瘡、疔瘡、爛瘡,就用壹些毒藥。如獨角蓮、輕粉。就是因為這樣的藥物有這樣的效果,是由藥物的療效決定的,沒有生物抑制的理論。
壹個身體好的人,不需要進補,需要天天進補。再好的,所謂無毒的藥也會變成毒藥來傷害他。簡單來說,飲用水壹般被認為是有毒的。如果壹個人拼命喝水,喝多了,也會發生水中毒。
再比如,刀可以切物,有的人不切菜會傷人,有的人不帶刀就拿刀會受傷。
有時候,某種毒性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合理使用就好。老話說,惡人自有惡人磨,就是要壹直用另壹個惡人來對付惡人。
所以最重要的是看中醫水平高不高,而不是擔心中藥的毒性。西醫也是如此。用對了,就是藥;如果使用不當,就是毒藥。
外感風寒可以導致我們常說的“感冒”。這時候如果及時煮壹碗生姜紅糖水,可以發汗得病,避免發燒咳嗽等後續癥狀。生姜,溫心散結,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正是生姜的辛溫散味,能驅散具有滯、退、滯特點的風寒邪氣。
從中藥發展史來看,藥性的總結是長期以人為“實驗對象”的經驗積累。在古代,我們的老祖宗不知道寒、熱、暖是什麽意思,但也有頭疼的時候。他可能會抓起壹把“樹葉”放在額頭上,這會讓他感到涼爽,緩解疼痛。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壹種特定的認識:這種“葉子”可以治愈領導頭上的痛。後來我們給“葉子”薄荷起了名字,定義為辛涼。具有祛風、散熱、散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