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蠓:俗稱咬蚊、墨蚊,是雙翅目中最小的吸血昆蟲。
小口咬不僅會引起皮膚紅腫瘙癢,嚴重時還會引起感染。同時,它們也可能在吸血時感染病毒,引起人和其他動物的疾病。
蠓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蠓的生活史所需時間與溫度密切相關。夏季壹個月左右,通常壹年能繁殖2 ~ 4代,視品種和地區而定。雄蠓交配後1 ~ 2天內死亡,雌蠓壽命約壹個月。通常以幼蟲或卵越冬。
雌蠓在潮濕的地方產卵,卵在幹燥的環境中容易皺縮,無法孵化;蛋孵化時,蛋殼在蛋的厚端水平裂開,頭先鉆出來。大多數蛋同時孵化,相差不超過半天。
蠓的叮咬吸食人血,被蟄到的地方,往往會出現局部反應和瘙癢,甚至引起全身過敏反應,更重要的是可以傳播很多人的疾病。
被蠓叮咬後,應以消炎、止癢、防止二次感染為原則。
立即措施——被蠓叮咬後,立即塗抹碳酸氫鈉溶液或氨水等堿性溶液,可大大減輕局部反應程度。
急性期和亞急性期——可外用各種止癢劑,如樟腦、薄荷腦、石炭酸乙醇溶液或洗液;1%薄荷爐甘石洗劑也可以。大量被咬傷時,可用熱水浸泡。有水皰者可塗2%甲基紫溶液,以防繼發感染。有繼發感染時,可用蒲公英、野菊花外敷。
慢性期——此期較難治療,可采用手術切除、X線照射、電灼、激光、冷凍等方法。曲安奈德也可註射到結節性病竈內,1次壹周,壹般2~4次即可治愈。用膚疾寧膏或皮炎靈膏外敷也能取得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