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肩胛腺是什麽病?發病前妳感覺如何?如何看待?

肩胛腺是什麽病?發病前妳感覺如何?如何看待?

簡介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位於甲狀軟骨下,靠近氣管第三和第四軟骨環前部。由兩葉和峽部組成,平均重量約20-25g,女性略重。甲狀腺後面有四個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有四條動脈供血,所以甲狀腺的血液供應充足。腺體由頸交感神經節的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支配。甲狀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狀腺激素。調節機體代謝,約100-200μg無機碘化合物經胃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並被甲狀腺迅速吸收和濃縮,腺體內儲存的碘約為全身的1/5。碘化物進入細胞後,氧化酶作用產生的活性碘迅速與膠體腔內甲狀腺球蛋白分子上的酪氨酸基團結合,形成單碘酪氨酸(MIT)和單碘酪氨酸。

在氧化酶的作用下,acid偶聯MIT和DIT合成甲狀腺素(T4),MID和DIT偶聯合成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儲存在膠體腔內。合成的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分泌入血液循環後,主要與血漿中的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TBG)結合。有利於轉運和調節血液中甲狀腺素的濃度。甲狀腺素(T4)在外周組織中脫碘,分別形成具有強生物活性的T3和無生物活性的rT3。脫碘後的碘可以重復使用。因此,在甲狀腺機能亢進癥中,血液T4、T3和rT3都增加,而在甲狀腺機能減退中,它們都低於正常。甲狀腺素分泌由垂體細胞調節,TSH由腺苷酸環化酶-cAMP系統調節。

甲狀腺與之相鄰,甲狀腺有兩層:氣管前筋膜環繞甲狀腺形成甲狀腺鞘,稱為甲狀腺假包膜;甲狀腺分為若幹小葉,即纖維囊,又稱甲狀腺囊。在腺體鞘和纖維囊之間的間隙中有疏松的結締組織、血管、神經和甲狀旁腺。甲狀腺分離時,手術應在此間隙進行,以免損傷不該損傷的結構。在甲狀腺左右葉的上端,假囊增厚並與甲狀軟骨相連,稱為甲狀懸韌帶。左右葉內和甲狀峽部後面的假囊與環狀軟骨的軟骨膜和氣管軟骨環愈合,形成甲狀腺的外側韌帶。上述韌帶將甲狀腺固定在咽喉和氣管壁上,因此吞咽時甲狀腺可隨咽喉上下運動,這是判斷甲狀腺是否腫大的依據。喉返神經常從甲狀腺外側韌帶和懸韌帶後方通過,甲狀腺手術時應註意避免損傷上述韌帶。

甲狀腺前面依次是皮膚、淺筋膜、頸淺筋膜、舌骨肌群、氣管前筋膜。甲狀腺葉的後內側毗鄰喉與氣管、咽與食管、喉返神經,後外側毗鄰頸總動脈、頸內靜脈、頸動脈鞘和鞘內的迷走神經,以及椎前筋膜深層的頸交感神經幹。當甲狀腺增大時,如果向內壓迫,可能會引起呼吸困難和聲音嘶啞,如向後。

甲狀腺瘤

甲狀腺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甲狀腺結節常與甲狀腺腫瘤混淆。其實結節只是形態學的描述,包括腫瘤、囊腫、正常組織的腫塊、其他疾病引起的甲狀腺腫塊。臨床上很難確定甲狀腺結節的性質,即使在病理活檢中也很難明確區分甲狀腺腺瘤與結節性增生、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因此,很難準確統計甲狀腺腫瘤的發病率。

甲狀腺腫瘤是壹種常見病,不同地區發病率差異很大。壹般來說,甲狀腺腫瘤在病區的發病率高於非病區。在甲狀腺腫瘤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良性腫瘤。甲狀腺癌並不常見,但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手術證明單個結節80%是良性腫瘤,20%是惡性腫瘤。單個結節的發生率為15.6%-28。而多發結節癌的發生率壹般小於65,438+00%,說明單個結節癌的可能性比多發結節癌高幾倍。就性別而言,甲狀腺腫瘤多見於女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是男性的4倍,但就甲狀腺癌與甲狀腺結節的比值而言,男性高於女性。在各年齡組中,甲狀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發病率相近,但在兒童期甲狀腺結節中,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較高。

甲狀腺疾病

當發現頸部腫大或有腫塊時,即使沒有不舒服的癥狀,也要想想是否發生了甲狀腺腫大或其他甲狀腺疾病。這個時候妳要及時去醫院。壹般醫生可以通過甲狀腺觸診告訴妳甲狀腺是否腫大。甲狀腺疾病有多種,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腫大者壹般需要做壹些進壹步的檢查來確定甲狀腺疾病的性質。如果抽血化驗檢查甲狀腺功能,必要時需要進行甲狀腺的放射性核素和超聲檢查,甚至需要進行甲狀腺穿刺細胞學檢查。當妳出現怕熱、多汗、心慌、急躁、多汗、消瘦等癥狀時,就要思考是否有甲亢的可能。當發現怕冷、水腫、體重增加、皮膚幹燥、食欲不振等癥狀時,要註意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可能。當妳感到頸部疼痛、發熱,特別是感到甲狀腺區域有腫塊和壓痛時,要考慮急性或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遇到這些情況,要及時去醫院內分泌科做進壹步檢查,這樣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

疾病分類

2.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並發癥)

3.甲狀腺機能減退

6.亞急性甲狀腺炎

8.慢性纖維性甲狀腺炎

甲狀腺是壹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由甲狀腺功能增強和減弱,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過多和過少引起,主要包括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狀腺腫、甲狀腺瘤和甲狀腺癌。

第壹,甲亢

甲狀腺處於高功能狀態,表現為甲狀腺腫大、眼球突出、基礎代謝增加、自主神經系統異常。此病多見於女性,男女比例為65,438+0: 4 ~ 6,20-40歲發病最常見,起病緩慢。臨床上最常見的甲亢是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

主要病理表現和危害:

高代謝綜合征(1):患者可能怕熱怕汗,皮膚、手掌、面部、頸部、腋窩紅潤多汗。他們經常低燒,嚴重時可能會高燒。患者常出現心動過速、心悸和明顯的亢進,但體重減輕,乏力。

(2)甲狀腺腫

(3)眼征:眼球突出

(4)神經系統:神經質、易激動、煩躁焦慮、失眠緊張、多嘴多動、有時走神、有時冷漠、沈默寡言、抑郁的人。

(5)心血管系統:心慌、胸悶、氣短,運動後加重,可出現各種早搏和房顫。

(6)消化系統:食欲亢進,體重明顯減輕。

(7)生殖系統:女性患者常出現月經減少、周期延長甚至閉經,但少數患者仍能懷孕分娩。男性陽痿影響乳房發育。

第二,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不足或甲狀腺激素生理效應不佳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主要分為三種:小病、少年甲減、成人甲減,多見於中年女性。許多成人甲減是由於手術切除、長期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或用放射性131碘治療甲亢所致。

主要病理表現和危害:

(1)壹般表現:怕冷、皮膚幹燥、出汗少、皮膚粗糙、發黃、畏寒、頭發稀疏、幹燥、指甲脆裂、疲勞、嗜睡、記憶力差、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輕度貧血、體重增加。

(2)特殊表現:面色蒼白蠟黃,面部浮腫,眼神呆滯,眼瞼浮腫,表情淡漠,話少,言語嘶啞,語焉不詳。

(3)心血管系統:思維遲鈍,心音微弱,心臟普遍增大,常伴有心包積液,病後心肌纖維腫脹,粘液性糖蛋白沈積(PAS染色陽性),間質纖維化,稱為甲狀腺功能減退。

(4)生殖系統:男性可出現性功能減退、性成熟延遲、附屬性征落後、性欲減退、陽痿、睪丸萎縮。女性可出現月經不調、經血過多或閉經,壹般不孕。對男女患者的生育能力都會有影響。

(5)肌肉和關節系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緩慢、延遲,常感到肌肉疼痛、僵硬、骨代謝緩慢、骨形成和吸收減少、關節功能障礙、僵硬,受涼後加重,如慢性關節炎、偶見關節腔積液。

(6)消化系統:患者有厭食、便秘、腹脹甚至麻痹性腸梗阻,約半數有完全性胃酸缺乏。

(7)內分泌系統:男性陽痿,女性月經過多,久病不愈者饑餓閉經,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血、尿皮質醇減少。

(8)精神神經系統:記憶力減退、智力低下、反應遲鈍、嗜睡、抑郁,有時擔心精神質,嚴重者有可疑精神分裂癥、晚期癡呆、麻痹性幻覺或嗜睡。

第三,甲狀腺炎

按病例數分為橋本氏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無痛性甲狀腺炎、感染性甲狀腺炎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最常見的是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和亞急性甲狀腺炎。

1,橋本甲狀腺炎

橋本氏甲狀腺炎由日本人橋本策於1912首次報道和描述,故名橋本氏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橋本氏病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炎類型,占所有甲狀腺炎的7.3%-20.5%。橋本氏病多見於30-50歲的女性,兒童也有散發。

主要病理表現和危害:

起病緩慢,甲狀腺腫大,質地堅硬,邊界清楚,部分患者可有壓迫癥狀。

初期沒有特別的感覺,甲狀腺功能可以正常。少數患者早期可伴有短期甲亢,多數病例發現有甲減。

患者常表現為畏寒、水腫、乏力、皮膚幹燥、腹脹、便秘、月經不調、性欲減退等。

大多數病例發生在30-50歲,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3-6倍。多數患者緩解後甲狀腺功能可恢復正常,部分患者緩解後幾個月內可再次或多次復發。永久性甲減發病率小於10%,極少數病例可發展為橋本氏病或中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

主要病理表現和危害:

典型表現為甲狀腺劇烈疼痛。通常,疼痛始於甲狀腺的壹側,並很快蔓延到腺體的其他部位、耳根和頜骨。它通常伴有全身不適、疲勞、肌肉疼痛和發燒。病後3-4天內達到高峰,1周內消退。很多患者起病緩慢,超過1-2周,病情波動3-2周。甲亢相關癥狀:包括興奮、怕熱、心悸、顫抖、多汗;這些癥狀是由急性炎癥期間甲狀腺過度釋放甲狀腺激素引起的。在疾病消退過程中,少數患者可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如腫脹、便秘、怕冷、嗜睡等,但這些表現持續時間不長,最終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

第四,甲狀腺結節

常見的甲狀腺疾病,甲狀腺上的結節可能是甲狀腺癌、甲狀腺腫瘤、結節性甲狀腺腫等原因,在性質未明確前統稱為甲狀腺結節。

主要病理表現和危害:

臨床表現為甲狀腺腫大,可見許多大小不壹的結節。結節的質地多為中等硬度。臨床癥狀很少,只有頸前區不適。大部分甲狀腺功能正常,但部分患者會出現繼發性甲亢或癌變。

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只有甲狀腺癌是惡性疾病。然而,兒童期50%的結節是惡性的,它們發生在年輕男性中。我們還應該警惕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如果新結節或已有結節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應懷疑惡性病變。高速上懷疑惡性疾病的要盡早治療。

動詞 (verb的縮寫)甲狀腺瘤

1.甲狀腺腺瘤:臨床常見的良性甲狀腺腫瘤,是指發生在頸部中部或附近的壹個半球形腫塊。性能平滑,邊緣清晰,可隨吞咽上下移動,質地堅實,無痛,生長緩慢。

2.甲狀腺囊腫:如果甲狀腺腺瘤血液循環不足,結節內會發生退行性病變,從而引起囊腫的形成,稱為甲狀腺囊腺瘤,或稱甲狀腺腺瘤。

3.高功能腺瘤:有甲亢癥狀的患者稱為高功能腺瘤,也稱中毒性腺瘤,這種腺瘤惡變的可能性較小。

4.乳腺腺瘤:腺瘤內有乳頭狀改變者稱為乳腺腺瘤,更易惡變。

六、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由多種生物學行為和病理類型不同的癌癥組成,主要包括乳頭狀腺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它們的發病年齡、生長速度、轉移途徑和預後明顯不同。比如乳頭狀腺癌術後10年生存率近90%,而未分化癌病程很短,壹般只有幾個月。

七、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橋本甲狀腺炎又稱橋本甲狀腺炎,是壹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這種疾病在中年婦女中很常見。其特征是甲狀腺腫大,緩慢發病,並常被無意發現。其體積約為正常甲狀腺的2-3倍。其表面光滑,質地堅韌有橡膠般的彈性,明顯的結節很少見。無壓痛,與周圍無粘連,可隨吞咽而動。晚期少數人可出現輕度局部壓迫癥狀。

該病發展緩慢,有時甲狀腺腫大幾年後似乎沒有明顯變化。初期,甲狀腺功能正常。在病程中,有時可出現甲亢,然後功能正常,甲減再正常。過程與亞急性甲狀腺炎相似,但不伴有疼痛和發熱,故稱為無痛性甲狀腺炎,產後甲狀腺炎稱為產後甲狀腺炎。然而,當甲狀腺受到壹定程度的破壞時,許多患者逐漸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少數出現粘液性水腫。

八、慢性纖維性甲狀腺炎

它是最罕見的甲狀腺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特征是正常甲狀腺組織被侵襲性纖維化所取代,並穿透其膜進入鄰近的器官或組織。臨床上有許多名稱,如侵襲性纖維性甲狀腺炎(IFT)、慢性木本甲狀腺炎等。,由Bernhard Riedel於1896首次報道,因此,國外多稱之為Riedel病、Riedel甲狀腺炎、Riedel甲狀腺腫。男女比例為1:3。臨床上早期癥狀不明顯,功能正常,後期甲狀腺功能低下,增生性瘢痕組織壓迫可產生聲音嘶啞和吞咽困難。

  • 上一篇:慢性闌尾炎是什麽癥狀?我們怎麽才能知道呢?謝謝妳
  • 下一篇:視力模糊是什麽病?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