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顱內壓增高患者肯定要臥床休息,提高床邊體位可以降低腦靜脈壓和腦血容量,是降低顱內壓的簡單方法。理想的頭部位置角度應取決於患者對顱內壓監測的個體反應。頭部擡高15 ~ 30是安全的,可以持續降低顱內壓。為保持顱內靜脈回流通暢,應避免頭位過高或頸帶過緊、頭位不正及患者躁動等現象,以防止顱內壓升高。保持環境安靜舒適,生命體征不穩定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嘔吐時保持患者頭頸部側向,防止誤吸;保持氣道通暢,防止氣道阻塞、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保證實時監測血氧飽和度和及時吸氧。除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外,呼吸驟停患者應通過口腔插管,在氣管內吸入加壓氧氣、脫水劑和呼吸興奮劑。如果心跳和呼吸同時停止,除了立即氣管加壓吸氧和腦室註射鹽酸腎上腺素外,還應立即對患者進行心臟按壓。每天的液體攝入不宜過多,壹般控制在2000ml左右。靜脈補液應使用5%葡萄糖溶液和0.45%氯化鈉混合的低鈉糖鹽水,每日補鈉量應控制在5.6g註意監測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正確處理稀釋性低鈉綜合征。當合並應激性高血糖時,可引起非酮癥高滲性高血糖腦病。
嚴重高血壓、低鈉血癥、貧血、癲癇發作均可引起顱內壓增高,應相應治療。並不是所有的顱內高壓都能表現出來。例如,TBI患者在昏迷時不會表現出頭痛、惡心和嘔吐。部分急性顱內壓增高患者視神經乳頭無水腫,根據臨床表現很難準確判斷。因此,顱內壓監測尤為重要。目前監測顱內壓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壹種是通過側腦室插管監測顱內壓,另壹種是通過硬腦膜傳感測量顱內壓。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考慮顱內壓監測,以便動態觀察顱內壓的變化,根據後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監測治療效果。顱內壓監測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即使在有條件的醫院,也要嚴格選擇患者,及時適當地采用這種監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