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主要發生在2 ~ 4月齡仔豬,呈散發或地方性,壹年四季均可發生。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可從流產胎兒的糞便、尿液、乳汁、胎盤、羊水中排出細菌。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感染也可以通過交配和人工授精發生。有些人認為老鼠會傳播疾病。
仔豬副傷寒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種類型:
①急性型(敗血癥):多見於斷奶前後的仔豬。往往猝死,病程稍長,可見精神萎靡,厭食,體溫升至465438±0℃以上,腹痛、腹瀉、呼吸困難,耳、胸、小腹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終。病程為1 ~ 4天。
②亞急性和慢性型:普通型。感染後癥狀較輕,病豬體溫明顯升高,逐漸消瘦,貧血,結膜炎或膿性分泌物,灰白色或黃綠色惡臭水樣糞便,混有血或假膜,皮毛粗糙,皮膚有結痂濕疹。該疾病的病程可持續數周,出現腹瀉並停止,最終死亡或成為僵硬的豬。
治療:慶大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等。對該病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重復使用壹種藥物後容易出現耐藥菌株。所以在大量發病的情況下,最好先做分離菌株的藥敏試驗,以選擇最有效的藥物。
預防:平時註意自繁自養,防止傳染源傳入;加強飼養管理,改善衛生條件,增強仔豬抵抗力。常發病的豬,可以註射副傷寒疫苗,餵含抗生素的飼料。壹旦發病,應立即對病豬進行隔離,及早治療,對被汙染的圈舍、場地、飼養用具進行徹底消毒,並燒草。病豬應該深埋或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