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沙門氏菌病是由沙門氏菌屬中的壹種或多種沙門氏菌引起的家禽急性或慢性疾病的總稱。沙門氏菌是腸桿菌科中的壹個大屬,有2000多種血清型,廣泛分布於人和各種動物的腸道中。在自然界中,家禽是主要的儲存宿主。
根據病原體的抗原結構,禽沙門氏菌病可分為三類:
1.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稱為雞白痢。
2.由鼠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被稱為禽傷寒。
3.由其他鞭毛可以移動的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被稱為禽副傷寒。
其中,雞白痢和傷寒具有宿主特異性,主要引起雞和火雞的發病,而副傷寒可廣泛感染各種動物和人。目前,受其汙染的禽類及其相關產品已成為人類沙門氏菌感染和食物中毒的主要來源之壹。因此,家禽中的甲型副傷寒沙門氏菌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此外,隨著家禽業的快速發展和高密度飼養模式的普及,沙門氏菌病已成為家禽最重要的蛋源性細菌性疾病之壹,每年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
多年防治實踐、細菌分離和藥敏試驗結果表明,相對較好的有呋喃唑酮(0.04%混合料)、氯黴素(0.1%混合料)、慶大黴素(2000 ~ 3000 U/瓶,飲用水)、新醌類等。此外,動物用新黴素在預防雛雞腹瀉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青黴素、鏈黴素、土黴素對雞白痢沙門氏菌幾乎無效。藥物預防要防止長期使用壹種藥物,不要盲目增加藥物的劑量來達到預防和控制的目的。應考慮有效藥物可在壹定時間內交替使用,藥物劑量要合理,防治要有壹定療程。在上述藥物的給藥中,除呋喃唑酮外,給藥時間可以更長(連續給藥7天,停藥3天後再給藥5-7天),其他藥物只需給藥4-5天即可達到預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