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 438+07 165438+10月15晚上,婷婷奶奶抱著孫女慌了。當時是冬天,不到兩歲的婷婷有點感冒,從晚飯後就壹直躺在炕上。沒有任何征兆,婷婷突然四肢開始抽搐。奶奶發現後,立刻把她抱在懷裏。只見孩子兩眼翻白,手腳不停顫抖,仿佛中了“邪”。
老人給婷婷父母打了電話,當晚就把婷婷送到醫院檢查。其中,腦電圖顯示“多眠性腦電圖,前額有高振幅非典型尖波”,診斷為“隱源性癲癇”。醫生給了抗癲癇藥。
接受藥物治療後,婷婷的病情比較穩定,兩年沒有發病。然而,去年6月65438+2月65438+6月的壹天淩晨,婷婷再次發病,被送往醫院。醫生調整了左乙拉西坦的劑量,改為1次,1片,病情暫時得到控制。
2020年5月29日,婷婷再次發作,情況更加嚴重。她的手腳被迫抽搐,眼睛固定,全身微微發紫,大小便失禁。她沒有回應任何電話,再次住院。
第壹次發病已經三年了,婷婷的病情越來越難以控制。發病的頻率越來越高,她的父親吳更是灰心喪氣。婷婷是二胎,足月分娩,母乳餵養,生長發育和同齡人沒什麽區別。真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讓可愛的孩子糾結癲癇,讓本該在陽光下奔跑的孩子在病床上轉來轉去。
如今藥物似乎已經不能很好的控制病情,婷婷的未來也不知道何去何從。
我國每年新發兒童癲癇病例超過20萬例,全國約有650萬癲癇兒童。對於癲癇患兒來說,他們的身心、發育、社交能力、家庭都會因為疾病而受到很大的影響。目前國人對癲癇病,尤其是兒童癲癇病了解不多。就像案件中婷婷遇襲,她奶奶也壹度認為孩子“邪惡”。
導致婷婷發病的癲癇類型是隱源性癲癇。這種癲癇的病因不明。發作時間多在兒童期或60歲以後。在癲癇患兒中,最常見的三種病因分別是遺傳性、結構性和代謝性,而發病的具體因素多由這三點演變而來。
兒童癲癇是壹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病因復雜。各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兒童大腦神經元異常同步放電,引起突發性、陣發性短暫性腦功能障礙。
由於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神經興奮性高,容易發生驚厥。
1.遺傳因素
基因在癲癇的發病機制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在所有癲癇病例中,約有40%的病例因患者的基因構成而更容易患癲癇。
2.頭部或腦部創傷
兩者都可以導致癲癇發作,類似發作後停止就不是癲癇了。如果癲癇的癥狀反復發作,大多是外傷性癲癇的征兆,癲癇通常在腦損傷後很久甚至數年才發作。
3.發育障礙
例如,唐氏綜合征、自閉癥、神經纖維瘤等疾病會增加兒童患癲癇的風險。
4.新生兒產傷
幼兒期的任何大腦發育問題都會增加癲癇的發生率,宮內嬰兒也會受到壹些因素的影響,如母體感染、營養不良、缺氧等。當嬰兒出生後被發現有腦部缺陷時,癲癇的概率會很大!
5.營養代謝疾病
糖尿病昏迷、維生素B6缺乏、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也會增加癲癇的風險!
家長要註意,孩子癲癇發作時,主要有三種狀態:大發作、小發作和良性癲癇發作。
大發作時,患兒可突然意識喪失,呼吸暫停,面色發青,瞳孔散大,四肢僵硬,雙手握拳,繼而轉為陣發性抽搐,口吐白沫,發作壹般持續65438±0.5分鐘。
孩子的失神發作表現為意識突然喪失,活動中斷,眼睛凝視或上翻,但不下降或抽搐,持續1 10秒,發作後意識迅速恢復。
良性癲癇患兒通常壹側抽搐,唇、舌,可伴有該部位感覺異常,不能說話,流涎。壹般意識清醒,夜間發作較多,預後較好。
當發現孩子突然出現上述癥狀時,應及時送醫治療。
目前癲癇的治療方法很多,包括藥物治療、生酮飲食治療、手術治療、免疫治療等。根據每個孩子的病因和具體病情,治療方法的選擇會有所不同。
目前,公認藥物治療是癲癇最好、最安全的治療方法。只要早發現、早診斷、規範治療,兒童癲癇的治愈率可達80%。
如果孩子在正常用藥情況下仍不能控制病情,頻繁發作,那麽家人就要積極考慮其他治療方法,比如手術,盡快消除發作。
北京兒童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功能神經外科與癲癇外科負責人梁淑麗教授表示:與成人癲癇發作相比,兒童癲癇發作具有更大的破壞作用,其智力、判斷、理解、情緒控制能力、運動能力等受到明顯損害,直接影響後期社會功能的形成。所以對於小兒癲癇的治療,目標是不發作!
目前兒童癲癇的治療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約80%的患兒可通過治療控制病情,其中50%的患兒停藥後可終身無癲癇發作。所以家長要保證孩子得到規範的治療,並遵醫囑正確用藥。
未經作者許可和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