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
存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中的壹種淋巴樣結構,主要為卵圓形。散在全身的淋巴回流通道中,如頸部、腋窩、腹股溝、腘窩、肘部、腸系膜、肺門。淋巴結與淋巴管相通,是淋巴回流的重要過濾器,也是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重要場所。
淋巴結主要有過濾淋巴和參與免疫反應的功能。①過濾淋巴。淋巴結位於淋巴回流的路徑中。當病原體、異物等有害成分侵入體內淺表結締組織時,這些有害成分很容易隨組織液進入全身的毛細淋巴管,並隨淋巴回流到達淋巴結。在淋巴竇內,由於體積的極大增加,淋巴液的流速變得極慢,使得淋巴液中的有害成分在曲折流動時,有充分的機會與竇內的巨噬細胞接觸,大部分被清除或局限在淋巴結內,有效地阻止有害成分進入血液循環,侵入身體其他部位。②參與免疫反應。淋巴結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等特異性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淋巴回流使淋巴結迅速接受入侵體內的抗原的刺激,通過壹系列復雜的細胞和體液因素,啟動對這種抗原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淋巴結不僅可以通過免疫反應消除進入淋巴結的抗原成分,還可以通過輸出效應淋巴細胞或免疫活性成分,在身體其他部位,特別是有害成分侵入的部位,發動免疫反應,及時解除對身體的傷害。免疫反應後,淋巴結產生的抗原特異性記憶細胞可以通過淋巴細胞的循環利用,隨時監測到這些有害成分的再次入侵。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
壹種白細胞。由淋巴器官產生,是機體免疫反應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據出現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中樞淋巴器官(又稱初級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又稱次級淋巴器官)。前者包括胸腺、法氏囊或其等效器官(有人認為是哺乳動物的骨髓)。它們可以在沒有抗原刺激的情況下不斷增殖淋巴細胞,然後在成熟時轉移到周圍的淋巴器官。後者包括脾臟和淋巴結。成熟的淋巴細胞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分化增殖,進而發揮其免疫功能。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淋巴細胞按直徑大小可分為三種:大(11 ~ 18微米)、中(7 ~ 11微米)和小(4 ~ 7微米)。周圍的血液主要是中小型細胞。根據淋巴細胞的發育部位、表面、抗原、受體和功能的不同,淋巴細胞可分為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壹些人還區分了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細胞、雙陽性細胞和無效細胞。具有殺傷靶細胞的功能,也稱為殺傷細胞或K細胞。細胞膜表面同時標有T細胞和B細胞,功能未知。空細胞既沒有T細胞也沒有B細胞表面標記。
T淋巴細胞(又稱T細胞)和B淋巴細胞(又稱B細胞)都起源於造血幹細胞。t細胞隨血液循環至胸腺,在胸腺激素的作用下成熟,B細胞在脾臟或法氏囊成熟。然後隨血液循環到周圍的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區域定居繁殖。由抗原激活,它分化和增殖,產生效應細胞並行使其免疫功能。T淋巴細胞被激活後,分化增殖形成多種特殊效應T淋巴細胞株。其中,“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TC)是具有調節功能的T淋巴細胞,可以促進或抑制B淋巴細胞或T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免疫功能,分別稱為輔助性T淋巴細胞(th)和抑制性T淋巴細胞(TS)。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主要是抵抗細胞內感染、腫瘤細胞和外來細胞。在壹定條件下,T細胞可產生遲發性過敏反應。T淋巴細胞產生的這種特異性免疫反應稱為細胞免疫。
■淋巴循環
淋巴循環
作為循環系統的重要輔助部分,可視為血管系統的補充。在哺乳動物中,由淋巴網絡和淋巴器官(淋巴結、脾臟等)組成。)廣泛分布於全身。最細的淋巴管稱為毛細淋巴管,分布在人體除大腦、軟骨、角膜、晶狀體、內耳、胎盤以外的部位,數量與毛細血管相近。小腸中的毛細淋巴管被稱為乳糜管。毛細淋巴管集結成淋巴網,再融合成淋巴管。按其位置可分為深淋巴管和淺淋巴管:淺淋巴管收集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淋巴(簡稱淋巴液);深層淋巴管伴隨深層血管,從肌肉和內臟器官收集淋巴。所有淋巴管匯入全身最大的兩個淋巴管,即左胸導管和右淋巴管,分別進入左、右鎖骨下靜脈(見圖)。胸導管是全身最粗最長的淋巴管,由左右腰淋巴幹和腸淋巴幹組成。下段有增大的乳糜胸。胸導管還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約占全身淋巴總量的3/4。右淋巴導管由右頸淋巴幹、右鎖骨下淋巴幹和右支氣管縱隔淋巴幹組成,收集右上體的淋巴,約占全身淋巴總量的1/4。淋巴循環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單向流動,不形成真正的循環。
淋巴液流入血液循環系統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①回收蛋白質。組織液中的蛋白質分子不能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但很容易穿透毛細血管壁形成壹部分淋巴。每天約有75 ~ 200克蛋白質由淋巴帶回血液,使組織液中的蛋白質濃度保持在較低水平。②運輸脂肪等營養物質。腸道吸收的脂肪80% ~ 90%被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吸收。③調整血漿和組織液之間的液體平衡。每天產生的淋巴液約有2 ~ 4升回到血漿中,大致相當於全身的血漿量。(4)淋巴流動還可以清除因受傷、出血而進入組織的紅細胞和侵入體內的細菌,在動物體內起到防禦作用。
■惡性淋巴瘤
惡性淋巴瘤
起源於淋巴結和其他器官的惡性腫瘤。它是由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的惡性腫瘤增殖引起的。根據病理特征的不同,可分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HD可分為四種類型:淋巴細胞為主型、結節性硬化型、混合細胞型和淋巴細胞耗竭型(此類型預後最差)。但NHL沒有統壹的分類,根據形態學、免疫學標誌物、惡性程度分為三組,每組又分為若幹類型。臨床上根據病變範圍分為四期。壹般來說,ⅰ~ⅱ期低度惡性患者療效和預後較好。該病在我國並不少見,死亡率排名惡性腫瘤11,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尤其是青少年,以NHL居多。HD發病率明顯低於歐美,與日本相近。該病以發熱、盜汗、消瘦和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為主要表現,診斷依靠淋巴結病理檢查。胸片、b超、CT可以識別深部淋巴結病變,有助於臨床分期。若確診時有全身癥狀,則為B,否則為A,壹般治療原則為:ⅰ、ⅱ期HD及部分ⅲ A期、ⅰ、ⅱ期NHL患者以放療為主,適當聯合化療;HDⅲB、ⅳ期和NHL、ⅳ期患者應以聯合化療為主,局部放療為輔。有條件的可以做自體骨髓移植加強化化療,有望治愈。
■淋巴結病
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因內部細胞增殖或腫瘤細胞浸潤而增大。常見的臨床癥狀。觸摸頜下、頸部、鎖骨上窩、腋窩、腹股溝可發現,但肺門、縱隔、腹膜後、腸系膜的腫大淋巴結,X線、CT、b超均可發現。淋巴結腫大常見的情況有三種:①良性腫大。包括各種感染、結締組織疾病和過敏反應引起的腫脹。臨床上常為良性,隨著病因的消除,在壹定時間內可完全恢復。②惡性增大。包括淋巴瘤、淋巴細胞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增多癥等淋巴結原發性惡性腫瘤,以及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其他惡性腫瘤的淋巴結轉移。臨床上為惡性,淋巴結持續進行性增大。如果不積極治療,往往會惡化死亡。③良惡性之間的腫脹。例如血管原始免疫細胞淋巴結病和血管濾泡淋巴結病。起初通常是良性的,但它可以變成惡性和致命的。所以淋巴結腫大確定後,關鍵是確定其病因和性質。局部腫大、疼痛明顯的人,往往提示感染。進行性無痛腫脹常提示惡性腫瘤疾病。骨髓穿刺,尤其是淋巴結活檢,有助於疾病的診斷。淋巴結病的治療取決於病因。例如,鏈黴素和瑞芬太尼可用於淋巴結核。如果是惡性淋巴瘤,應以聯合化療為主。如果是癌癥晚期轉移,預後極差。
編輯條目
開放分類:
醫學、科學、醫學、生物醫學、淋巴
參考資料:
1.生物文獻
投稿人:
夢70,水木秋寒,_鳥山,華彩林
該條目在以下條目中提及:
結核病、艾滋病、淋巴瘤、返老還童、乳腺癌、原發性肝癌、白血病、水療、清洗、子宮、免疫細胞、組織液、巴爾通體病、炎性乳腺癌、淋巴瘤、結核病、烏普薩拉大學、山藥豆粥、毒蛾、消化、同源限制因子、淋巴結、唐氏綜合征、腎門等。